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7,15(1):17-22
对2006年中国卫星应用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应用卫星的发展以及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航天育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正>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航天信息中心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它武器系统"、"空天瞭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15,(2):53
<正>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航天信息中心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  相似文献   

4.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  相似文献   

5.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  相似文献   

7.
航天活动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三个层次。文章从4个方面论述探索在整个航天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探索是开发和利用之母,是航天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是航天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我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展示;最后建议中国要加强探索类航天项目和航天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  相似文献   

9.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能、电子、工控、能源、交通、通信、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从事科研、  相似文献   

10.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能、电子、工控、能源、交通、通信、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从事科研、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航天器发展对材料技术需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6,(2):1-5
文章在分析我国航天器任务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从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平台及载荷能力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等在轨长寿命服役的需求出发,提出航天器结构、热控、特殊功能、电子等方面新材料发展需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投稿须知     
正《中国航天》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中国航天》杂志每月下旬出版发行。《中国航天》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能、电子、工控、能源、交通、通信、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从事科研、设计、制造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师及广大航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50年来中国航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近年来由军工研制生产行业,逐步转变成为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技术产业。航天产业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开拓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市场,形成了6个应用卫星系列及其卫星应用领域,对外商业发射服务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航天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产业要实现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自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巴西政府就很重视利用空间开发资源和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1961年,巴西建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航天研究所、航天活动研究所等组织。1965年,巴西开始研制探空火箭并建立火箭发射场。1978年,巴西政府批准研制运载火箭并制定了详细的应用卫星计划。1981年,巴西决定向加拿大斯派尔航宇公司/美国斯公司购买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89年,巴西将用自己制造的运载火箭陆续发射4颗卫星。巴西的航天计划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用的技术也和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然而,由于航天任务日趋复杂,要求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航天活动也促进了巴西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5,(11):22-22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火箭技术,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二是空间技术,即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覆盖不同轨道、各种运载能力的完整的火箭型谱,可满足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对系列运载火箭的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5米,并捆绑有不同组合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采用模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人造卫星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最主要的工具。研制人造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一、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卫星,重点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19…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我国在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大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太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太空利用能力和太空控制能力的建设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用户对航天器的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迫切,作为航天器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环境、材料等基础研究工作应该去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加快基础能力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空天瞭望     
美阿海水盐度测量卫星发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2-7320-10C型火箭6月10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与阿根廷合作研制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SAC)D卫星。SAC-D卫星平台由阿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CONAE)提供。卫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