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娟 《航天》2010,(12):5-5
10月20日凌晨2点~5点,随着鑫诺六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打开,以及鑫诺三号卫星C频段转发器的陆续关闭,位于东经125度轨道位置上的这两颗通信广播卫星顺利完成了业务倒接。至此,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鑫诺六号广播通信卫星正式接替鑫诺三号卫星工作圆满完成,进入业务运营阶段。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     
从1963年发射第一颗静止通信卫星Syncom算起,卫星通信已经历了三十一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大发展。第一颗静止通信卫星仅39kg,有一个转发器,接收电视需用天线直径达30m的地球站。今天,一颗卫星有48个转发器,卫星重达4215kg,用1m天线就可以接收卫星电视。目前有250多颗卫星、3200多个转发器在轨工作。卫星通信已使世界通信发生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就是在人造天体上装置一组或几组通信转发器或称中继器,用以转发地面微波信息。转发器由收发机、变频器、放大器等组成。两个以上通信地面站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就是卫星通信。 通信卫星被发射到赤道上空近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在轨道上时速为一万一千多公里,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也称对地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触道上有三个均等定位并互相联系的卫星,就能使整个地球表面除南北极地区以外都能进行卫星通信。 卫屋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传输质量高、稳定可靠。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内民用卫星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其中包括电视和广播的卫星传输,国内卫星长途通信以及VSAT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等方面,适当地作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技术分析。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卫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八十年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中国在1984年对国内卫星通信进行了规划,确定在“七五”期间将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作为重点发展目标。 我国从1984年起成功地发射了两代5颗东方红系列的同步通信卫星。历经三代卫星的研制与改进,使我国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第一代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二号,于1984年4月8日发射成功,定点在125°E。卫星载荷设计为覆球波束天线及两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为16W。第二代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天线采用单椭圆波束覆盖全国和4路转发器,总射频功率40W。于1988年3月7日在西昌首次发射,定点87.5°E。本系列卫星共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1,(8):13-13
曾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我国东方红3号卫星,已在太空成功运行4年。“东三”储箱中的燃料足以保证卫星工作8年以上。 “东三”于1997年5月10日在西昌发射升空,10天后定点于东径125度赤道上空。4年来,该卫星的24个通信转发器主要用于中国电信的公众通信网业务,此外,还承担了转播足球四甲A比赛等临时性任务,卫星通信转发器表现非常出色。专家认为其功率、频率优于中星5号。据有关部门统计“东三”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数千万美元。同时,“东三”的成功运行,为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在轨运行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1,(1):7-7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报道,2010年1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署了项目总标逾10亿元的中星-11星箭采购合同。中星-11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卫星平台,计划在2013年第一季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3B(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将定点在东经98.2。的轨道位置,装载C和Ku频段转发器,以满足中国及西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及流媒体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据《航天新闻》1992年1月27日~2月2日报道,太平洋地区对新卫星的需求正引起亚洲、美洲和欧洲十几家公司的竞争,并促使它们在今后三五年内要发射新卫星。 目前有29个卫星系统(计划中的或正在使用的)正在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市场。 在过去二三年间,全世界经营卫星通信商业服务量每年都增长20%,而太平洋沿岸在这期间增加了25%的卫星电话通信量。据有关方面透露,90年代中期,该地区大约需要70个转发器。  相似文献   

9.
亚星公司在亚洲卫星一号成功发射后仅一年牛的时间里,就几乎租出了星上的全部转发器。亚星一号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改进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的通信状况,还将导致亚洲地区卫星通信领域更激烈的竞争。因而,亚星二号项目能否继续获得成功将会更加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航天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全世界,非洲大陆在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和陆地遥感方面也初具了规模,目前有10余个国家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进行国内通信和电视转播,有两个接收美国陆地卫星数据的地面站在工作,接收、处理和传递卫星遥感数据。 非洲国家大多地域辽阔、资源分散、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但也许正是这些国家,才更迫切需要航天技术的帮助。现在,那里正酝酿着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泛非的、地区性的,甚至国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建立利用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帕特卫星等资源卫星数据和图象的新的地面站。当然,非洲国家要实现这些计划,在技术、财政和管理上都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卫星通信基本情况我国卫星通信21世纪初发展基本情况如下:(1)卫星固定通信:空间段建设大发展;相应的卫星公用通信网、卫星专用通信网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得到较好的发展。(2)卫星移动通信:静止轨道的便携式用户终端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良好;中低轨道的手持式用户终端的各种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不佳。(3)卫星直接广播:国外卫星声音直播系统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已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已开始。(4)卫星宽带通信:积极发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密切跟踪新型卫星宽带通…  相似文献   

12.
西方工业界人士认为,在通信卫星市场上,卫星的尺寸选择得合适与否是经营者赢利的关键因素。人们往往将小型卫星转发器的单位成本与大型卫星转发器单位成本进行比较,认为小卫星携带转发器少、单位成本高,而且在静地轨道部署小卫星要比部署大卫星经济性差。 不过,如果采用另一种费用比较法,情况就大不相同。当市场对卫星转发器的需求量大时,大型卫星的转发器只要有2/3被租用,那么从收回投资的角度,经营大型卫星可能是合算的。但当市场疲软时,大型卫星在发射时大多数转发器会租不出去,而小 型卫星一般不存在这类问题,卫星发射时转发器大部分会被租走。西方一家卫星通信咨询公司做了如下比较: 1.一颗重3吨的大型卫星,正常生产周期为36个月,可载48个转发器,预期寿命为15年,初期投资为2.48亿美元。每年可收回0.488亿美元; 2.重约1.5吨的中型卫星,其制造时间近30个月,可载24个转发器,预计寿命为12年,成本为1.35亿美元,每年可收回0.368亿美元; 3.重量为900公斤或900公斤以下的小型卫星,其生产周期仅为28个月,可载12个转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在经济复苏趋缓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各主要卫星通信、广播业务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全球市场卫星容量需求持续走高,转发器租赁价格相对稳定,共同推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实现进一步增长。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部署进程略受影响,但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卫星电视、音频广播及宽带互联网业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业务类型日益丰富,业务质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1988~1989年(截止至9月1日)期间,世界上共发射了30颗通信卫星,其中欧洲9颗,日本7颗,美国6颗,国际卫星组织5颗,其它国家3颗。这些卫星当中有16颗作为国内通信系统,6颗为国际或地区通信系统,6颗为电视直播系统,2颗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至1988年底,世界上共有约1850个36MHz的转发器在使用,其中国际通信组织占33%,美国占36%,加拿大占6%,欧洲占8%,日本占4%,其它国家(不包括苏联和中国)共占13%。据分析,到1992年,投入使用的转发器数量可能增至2500个,国际通信组织将占31%左右,美国可能占29%,加拿大占5%,欧洲  相似文献   

15.
多层卫星通信网络设计及星间链路几何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晖  顾学迈 《宇航学报》2005,26(Z1):59-64
首先比较LEO、MEO、GEO和HEO卫星构成的通信网络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多层卫星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了一种由LEO、MEO和GEO卫星构成的多层卫星通信网络,该网络是第一个以Walker delta型星座构成的含有各种ISL的多层卫星网络,所需卫星数目最少.通过仿真模拟了卫星星座,应用几何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网络中ISL的俯仰角、方位角和路径长度三个参量的变化规律,对星上跟瞄系统的设计和转发器功率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为选用时延最短路由和满足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多层卫星网络能够综合单层卫星的优点,发挥其在覆盖范围、星间链路、传输时延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满足各种业务的不同QoS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含手持机终端)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约270颗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提供80%的洲际通信和100%的国际电视转播,以及开通部分国内或区域的通信和电视广播业务。卫星通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中断通信等领域。卫星通信由于在高密度、大容量干线通信方面面临光纤通信的挑战,它正朝着能发挥其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灵活机动入网快,投入运行周期短等独特优势方向发展,即90  相似文献   

17.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效能评估是开发、使用和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通过对卫星系统通信能力指标体系的分析,分别运用单向链法和模糊评价法,确定了通信指标的权重和归一化效用函数。结合实例对函数模型进行了验证,为评估卫星通信系统的综合效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阐述了国外卫星通信中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陆征 《卫星应用》2001,9(2):53-57
卫星通信进入第四个十年了,它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卫星通信的主要优势--广泛能力--将继续 作为卫星通信应用的基础而存在,其次是远程接入性能。卫星产业将演进出什么样的战略和前途?卫星产业已经人人空间控制、军事应用、国际和国内电信垄断商演化成为以统一标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通信产品与服务业,一个成功的卫星通信项目所必箅的因素是投资者、工程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卫星通信能力的演进与局限性有最充分的了解,了解卫星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的经济性与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20.
晓雨 《中国航天》1997,(11):8-10
亚太卫星通信方兴未艾晓雨目前,卫星通信行业的注意力多被投资额以十亿美元计的星座式卫星项目所吸引,但国内和区域卫星通信系统的时代远没有结束。从印度到大洋洲,在亚太地区这片广大的区域内,一些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在借助卫星来建立西方人已在享用的通信设施。根据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