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天》2010,(10):44-45
钱学森193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作室,1939年,就担任加州理工大学航空教授。他在这期间和美国的航天航空专家,写过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非常具有前瞻性,至今令人叹服。第一篇文章是在1943年和F·马琳合作的《远程火箭评论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孔祥言教授曾于1963-1964年期间接受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以下内容是孔祥言教授口述整理而成。投身祖国力学研究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郭沫若请他组建力学所。1956年1月6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同年9月13日,我到力学所报到,加入了钱学森具体负责的小组工作,从此开始与钱学森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正"黄顺基教授与钱学森曾多次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在科学研究上得到了钱学森的多次指导。以下内容是根据黄顺基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在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关心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对钱学森的认识,以及钱学森对我的影响4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4.
<正>王越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与钱学森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并对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王越院士的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20世纪60年代,我和钱学森接触过一段时间。1965-1967年的时候我曾任某型导弹预研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在西安的某设计所工作,当时是属于七机部的,而钱学森是七机部的副部长。那个时候钱学森作为领导,我有时向他汇报一些问题,和他有些接触。  相似文献   

5.
正薛惠锋教授曾在西北工业大学执教,对于钱学森与西北工业大学的情缘有着颇深的感触。薛教授通过饱含深情地回顾钱学森一生的光辉历程和爱国情怀,重温了钱学森留给西北工业大学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抒发了对于钱学森作为一位思想先驱、科技泰斗、做人楷模和育人导师的崇敬之情。以下内容是根据薛惠锋教授口述录音整理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6.
近期,"行有则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于钱学森图书馆开幕。我刊特派记者赴开幕式,详细了解2位中国科学界泰斗罗沛霖与钱学森的故事,并对罗沛霖之子罗晋教授进行了简短采访。以下内容是根据罗晋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7.
正郭永怀、李佩夫妇与钱学森、蒋英夫妇有着长期友好的交往经历,李佩教授翻译并主持编著了钱学森的多部论著。李佩认为,钱学森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一个领域,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郭永怀、李佩夫妇与钱学森、蒋英夫妇很熟。从1945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陈士橹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器飞行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并完善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相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并已在航空航天一些科研院所得到应用。以下内容是根据陈士橹院士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为了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力量,钱学森在全国高校挑选了数位知名教授到五院担任咨询专家,其  相似文献   

9.
正"钱学敏教授曾参加钱学森亲自领导的学术研讨班,多年来研究和阐述钱学森的哲学及科学思想。以下内容是根据钱学敏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2015年9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前国防部长赫尔德·布朗清楚地记得钱学森是"美国火箭、导弹研究、实验的先驱";美国媒体也  相似文献   

10.
正郑哲敏院士第一次见到钱学森是在1947年,当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当钱伟长的助教。钱伟长跟钱学森关系很好,郑哲敏从钱伟长那里了解到钱学森的一些情况,后来有机会出国就选择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郑哲敏去的时候是1948年,但钱学森当时不在加州理工。钱学森再次回到加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10):42-43
1958年以后我就跟钱学森认识了。1958年,上海市委找我,要我到上海机电设计院工作。当时赵九章先生和钱学森先生、张劲夫还有中国科学院的几位同志向党中央建议要发展人造卫星。这个上海机电设计院就是钱学森他们在北京中科院成立的三个设计院之一。1958年上海机电设计院从北京迁到上海,代号1001。就是搞航天的总体(注:1001当时指卫星总体设计和火箭研制),1002是搞控制的,1003是搞一些遥感器。  相似文献   

12.
朱毅麟 《航天》2011,(11):54-57
初识大师风采 最初知道钱学森,可以回溯到66年前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在南京上初中。一天,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上读到一条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参与V-2飞弹……云云。从那以后,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就留在了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3.
前 言近年来 ,每当议及多年从事《遥测遥控》杂志工作之诸事时 ,有两件事情总会浮现在眼前 ,拂之不去。它们是由涉及扩频体制理论的两份来稿引起的两个学术问题。由于自己当时知识浅薄 ,对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当 ,迄今仍深感遗憾。近读我国文学出版界老前辈韦君宜的一篇文章《编辑的忏悔》感触良多。我也应该向韦老学习 ,写写我的忏悔 ,并借此阐述一些学术问题 ,供读者研判。1 一场未了的学术争论《遥测遥控》杂志 1 987年第 5期《专题讲座》栏刊出了已故测控界老前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俞宝传先生的一篇文章《扩频通信原理》[1] ,文章简明而…  相似文献   

14.
<正>在钱学森的指导下,顾基发研究员参与了组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开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顾基发研究员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钱学森是一个战略型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还是一个学派的领头人。钱学森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开创的一生。他从自身的专业力学扩展到研究控制论、运筹学,再到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并一直不断地研究拓展,很多学科他都关注,直到建立科学技术体系。所以,我认为钱学森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等在文汇报上发表了《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明确提出了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是对所有系统都适用的技术和方法。这篇文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并在迅速发展之中,而且越来越显出其强大生命力。钱学森是公认的我国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从系统思想到系统实践的整个创新过程,在工程、技术、科  相似文献   

16.
正糜振玉中将曾在军事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与钱学森有过多次接触,以下内容是根据糜振玉中将访谈录音整理而成的。我第一次见到钱学森是1986年上半年在中央党校,当时是请钱老到我们班上做一个报告,主要讲机电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钱老,但我们没有交谈,也没有交流。第一次直接与钱老接触也是在1986年,他受邀参加了军事科学院军事作战研究所召开的国际  相似文献   

17.
宿东 《航天》2011,(1):4-4
12月8日,在钱老99岁诞辰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钱老的航天岁月”座谈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有关领导,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和“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共20多人共同追思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深情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人。钱学森儿子钱永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家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正钱学森,一个值得让人永远铭记于心的名字。1955年10月,钱学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科技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钱学森归国63年之际,"口述钱学森工程"课题组从2015年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国内、国外的智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但是大都缺乏一种东西,就是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而对于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体系这个问题,钱学森早在1978年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1978年,钱学森等人在《文汇报》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文中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这一文章  相似文献   

20.
前言钱学森同志是我所崇敬的学长和挚友,我们在学生时代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同的在音乐和摄影艺术方面的爱好,这就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此文是献给我们在学习时代,以及于十六年后在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代之间的友谊,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