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同时,此次发射还搭载了乌拉圭New Sat-3小卫星和珠海一号微纳卫星星座2颗首发卫星OVS-1A和OVS-1B。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在发射现场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2.
<正>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08年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和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之后,中委航天领域合作的第三颗卫星。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挥  相似文献   

3.
<正>7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副局长吴艳华,巴西驻华大使里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出席交付仪式。来自外交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测绘地理信息局、中科院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巴地球资  相似文献   

4.
<正>11月6日我国北方地区普降的大雪并未阻止航天高密度宇航发射的步伐。11月8日15点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八号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 2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翼顺利展开。"中星" 2D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2019年宇航发射实现开门红。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李洪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3月6日,高分二号卫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数据政策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出席交接仪式。许达哲表示,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及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并推动数据应用和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袁洁指出,高分专项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六大工程专项之一,是  相似文献   

7.
正8月16日凌晨1时40分,"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名为"墨子号"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并搭载了一颗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一颗西班牙小卫星。上级有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主要目标是借助卫星平  相似文献   

8.
<正>12月3日12时11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谭焕民分别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又迈出坚实一步。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此次发射。该卫星属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在星间链路、星载原子钟和下行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一束烈焰划破长空,载着高分5卫星的长征长征4C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袁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分别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导发射。高分5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负责抓总研制,是我国第一颗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也是我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2015年全年19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满堂红,也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上级有关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高分四号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50米分辨率光学  相似文献   

13.
9月28日13点13分,随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实践十一号07星一飞冲天,734秒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王力;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总经理、党组成员吴燕生等领导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导发射.  相似文献   

14.
《航天》2014,(9):5-5
8月6日,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原名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英文简称Inmarsat)宣布其北京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门营业。此举旨在更好地拓展其在华业务、服务中国市场客户。  相似文献   

15.
正1月25日13时39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托举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导发射。长二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标志着长二丙火箭2018年首战圆满成功,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1,(2):111-111
华力创通公司成功研制卫星导航芯片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2月15日报道,华力创通公司当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Ps多频精密导航基带芯片HwaNavChip-1。该芯片能够同时接收北斗-2系统B1、B3频点及GPS系统L1频点,实现多系统组合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33、34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北京和发射现场指导发射。此次任务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5次发射,将该系统的第9颗和第10颗卫星成功  相似文献   

18.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云  胡如忠 《中国航天》2001,(3):21-22,25
一、卫星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是:能自动提取被采集的数据;数据率较低;数据分时采集;覆盖地域广;可野外工作;无人值守。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优点是:时效性高;采集数据地域广;经济性优;真实性强。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组成有:传感器、数据采集平台、卫星采集通道、数据接收站、网络管理和中心处理系统。卫星数据采集系统由空间卫星信道、传…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13年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包括六章、四个专题和三个附件.美国国防部每年发布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代表了美军高层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基本评价,是美军对中国国防力量发展关注焦点的官方总结,也反映了美国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态度和基本立场. 报告多处谈论中国航天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报告在第一章"年度新情况"中指出,中国在2012年进行了18次卫星发射,扩大了空间情报、监控、侦察、导航、气象及通信等卫星数量,并且正在全方位提高其在冲突情况下限制和防御敌对方运用空间财产的能力.2012年,中国发射了6颗北斗导航卫星、11颗遥感卫星、3颗通信卫星、5颗实验小卫星、1颗气象卫星、1颗无线电转播卫星,还完成了1次载人航天任务.中国继续开发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LM-5)可以使中国发射的低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载荷重量倍增.  相似文献   

20.
卫星隐身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卫星的依赖日益增加,而空间军事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卫星的安全和生存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卫星暴露性、脆弱性的特点,提出卫星隐身的概念;分析在轨卫星面临卫星探测网探测、跟踪、侦察和监视的威胁,阐述了国外卫星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卫星隐身的特点和技术途径设想,梳理卫星隐身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卫星隐身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