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预定轨道。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长征"火箭"三勇士"已经全部亮相。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6,(1):147-148
正长征五号、七号火箭将在2016年首飞据《中国航天报》2016年1月20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近日表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将于2016年首飞。目前,长征五号正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合练,长征七号正在生产中。据了解,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研制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高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t,地球同步转  相似文献   

3.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1):146-150
<正>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1月12日报道,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整流罩第一次分离试验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型整流罩是国内在研型号中长度最长、质量最大的整流罩。因此,分离难度大、分离过程复杂,给安全分离和回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科  相似文献   

5.
<正>3月23日下午,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北京成功进行了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进一步验证了芯一级模块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意味着长征五号最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长征五号年内转入发射场合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长征"六号A、"长征"七号、"长征"七号A、"长征"八号、"长征"九号、"长征"十一号,模型1:10)集体亮相。这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集体展出。自2015年起,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先后成功首飞,提升了我国自主、  相似文献   

7.
正11月3日20点43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出一声长啸,火光映红了天空。长征五号起飞引发的大地震动,传到数千米之外。随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其托举的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继续将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往预定轨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2,(6):10-10
长征五号亚洲最高93米全箭振动塔封顶日前,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施工,高达93米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基地标志性建筑——长征五号全箭振动试验塔正式封顶。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北斗"三号IGSO-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长征"三号C三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展而来。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携带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小时级跨越,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小卫星快速组网能力,对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当前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正处于初样研制关键阶段,今年将完成嫦娥五号、长征五号的海南合练工作,并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择机发射。目前,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服务舱正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3月7日刚刚完成第三阶段拓展试验,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工程全线正全力以赴,为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2月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用于开展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18年,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3.
发射短讯     
<正>遥感卫星19号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2日报道,11月20日,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4C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试验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据中国航天报2013年11月27日报道,11月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航天工业在两用技术开发上的成果和技术水平 我国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卫星技术和载人飞船技术三个方面。 1.运载火箭技术 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1号,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空间技术大国的行列。此后,我国又研制出10多种运载火箭,有长征2号、风暴1号(FB-1)、长征2号C、长征2号D、长征2号E、长征2号F、长征3号、长征3号A、长…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第一个立项研制的型号,以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我国航天发展现实需求为立足点,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006年正式立项开展工程研制,2009年2月转入初样研制,按照国防科工局明确的两级半最大构型状态开展初样研制工作,2013年6月转入试样研制阶段,2016年11月3日完成首飞。"长征"五号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设计,采用5m直径箭体结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  相似文献   

16.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芯级直径5m,捆绑4个3.35m直径的助推器,整流罩直径5.2m,全箭总长约53.66m,起飞质量约849t,起飞推力约1078t,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不低于22t。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充分继承"长征"五号火箭优秀"基因"的基础上,"长征"五号B火箭身上还有许多首创的航天"黑科技",使它成为"长征"火箭家族中无可替代的"团宠"。  相似文献   

17.
<正>打通"链路通道"从2007年"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开始,2010年、2012年"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使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相继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配套的遥测传输系统就在"嫦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对运载火箭跟踪测轨、姿态测量;为地面应用系统提供相关数据,为地面指挥系统提供监视显示;进行上下图像传输;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4日,随着上面级的安全回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2所在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圆满完成了长征五号上面级分离试验。此次试验考核了上面级分离系统的工作性能,高质量地获取了全部环境数据及运动姿态数据,标志着一院承担的长征五号火箭的各项分离试验圆满完成。据了解,该上面级试验件是目前国内直径最大、质量最大的上面级,其直径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中,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我国最重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2019年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