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正>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4月7日发推特表示,他对明年底之前让第二级火箭也能重复使用、从而实现100%的火箭复用"相当有信心"。这表明该公司在实现第一级复用后重新开始重视一度被搁置的第二级复用设想。太空探索公司曾在2011年披露了对"猎鹰"9火箭的两级均加以回收和重复使用的一项方案,但其近几年取得的明显技术进展都仅限于第一级。这是因为第一级着陆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且在全箭成本中  相似文献   

2.
<正>法国参议员古尔纳克2014年12月9日公开斥责了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要用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发射"欧洲数据中继系统"(EDRS)项目下一颗卫星的想法,称此举"可耻,不可接受"。他表示,他已给法经济与工业部长马克隆写信,抗议空客就2016年底的这次发射同太空探索公司谈判,而不是选用欧洲阿里安5火箭。古尔纳克说,鉴于在法国一再坚持下欧洲已决定在政府卫星发射方面采取欧洲火箭优先的政策,空客同太空探索公司的谈判越发不可接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利用"猎鹰"9FT型运载火箭发射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龙"货运飞船时,成功进行了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回收尝试,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去年12月成功实现陆地回收后的又一次突破,向实现第一级火箭重复使用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一、"猎鹰"火箭发射过程与第一级着陆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3月3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的SES-10通信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猎鹰"9火箭去年4月8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货运飞船时首次在海上成功回收的那枚第一级火箭。这是"猎鹰"9火箭首次采用用过的第一级进行发射,使该火箭成为继美国航天飞机之后史上第二种部分可重复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2019年11月11日在卡纳维拉尔空军站采用"猎鹰"9-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二组共60颗卫星,任务代号"星链" 1。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09:56点火起飞。卫星部署于火箭起飞后约61min开始进行。除"星链"卫星外,此次发射还有另两大亮点,即整流罩首次复用和同一枚第一级火箭第4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欧洲最大的运载厂家,空客赛峰运载公司正在加紧推进新一代阿里安6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将耗资数十亿美元的该项目6月份通过了一项重大设计评审,目前没有会放缓的迹象。公司首席执行官沙姆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对阿里安6火箭2020年底前首次试飞、2023年完全替代现役阿里安5火箭很有信心。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正在评估未来如何把阿里安6改造成一种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包括让第一级改用一种新的甲烷燃料发动机并利用一种助推器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7.
空天瞭望     
正卡角今年或将进行多达30次发射美国空军第45航天联队发射部门负责人克里斯科维亚克1月12日说,卡纳维拉尔角2016年可能将进行多达30次发射,甚至更多,主要是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和德尔它火箭以及太空探索公司"猎鹰"火箭的发射。他还说,空军对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第一级继续在卡角一座旧发射场进行着陆回收尝试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1,(4):47-47
美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4月5日宣布要研制一种重型火箭。称为“重型猎鹰”的该型火箭高69.2米.重约1400吨,由标准“猎鹰”9火箭捆绑两个“猎鹰”9第一级构成。它将成为迄今造出的最强大的商业火箭.运载能力远高于该公司现有的火箭.新火箭能把约53吨货物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9.
正太空探索公司2015年12月21日首次成功实现了"猎鹰"9火箭第一级回收,为未来通过重复使用而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公司创始人马斯克随后表示,由于其特殊意义,本次回收回来的这枚火箭并不会在经过整修后再次用于发射,而可能会一直留在地面上。这枚火箭已在3天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设施,并入住太空探索公司在那里新建的水平总装设施。马斯克说,这枚火箭将在39A发射台  相似文献   

10.
正据美国《航天新闻》网站1月14日报道,业内官员称,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已选定由太空探索公司来发射其"欧洲通信卫星量子"灵活有效载荷卫星或另一颗通信卫星,从而使太空探索公司的发射业务覆盖了全球五大商业卫星运营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和太空探索公司均拒绝就双方是否已签了订单置评,但业内官员称双方已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签约。太空探索公司2015年还拿到了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两份发射订单。拿到欧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5月6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日本天空完美日星公司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14通信卫星。发射曾因天气因素而推迟一天。本次发射还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有15层楼高的第一级火箭准确地落到了停泊在大西洋上的无人驾驶驳船的甲板上。这是"猎鹰"9火箭连续第二次海上平台着  相似文献   

12.
美国近期的可复用运载器(RLV)方案包括由各公司为美国航宇局相关计划提出的各种实用飞行器方案(如基斯特勒宇航公司的K-1、凯利空间与技术公司的“宇宙航班”、先锋火箭飞机公司的“探路者”、旋转火箭公司的“罗坦”、通天有限公司的SA-1、波音公司的两级入轨运载器、诺斯罗普·格鲁曼/轨道科学公司的“太空的士”、通用太空航线公司的“太空飞船”以及机组转移飞行器(CTV)与机组救生飞行器(CRV))、由美国航宇局负责的X系列试验飞行器和最新提出的“机组探测飞行器”方案以及一些军用可复用运载器方案。但其中绝大多数方案已成为历史。下面我们选取了几种正在研究的主要方案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4月14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又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CRS-6。这次飞行再次尝试了在海上漂浮平台上对火箭第一级进行回收,但又一次与圆满成功失之交臂。这是太空探索公司CRS项目合同下的第6次正式货运补给任务。NASA最近新增订了3次飞行后,该公司CRS合同下的总飞行次数为15次,需在2017年底前完成。本次发射的"龙"飞船装载了2015千克补给  相似文献   

14.
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应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普惠洛克达因公司、NASA、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蓝色起源公司、Rocket Lab公司、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及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航天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增材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对其产品、成形工艺、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做了较详尽的介绍。分析了国外增材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工程应用和发展思路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太空探索公司一枚"猎鹰"9火箭9月1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第40号发射台上准备进行第一级射前例行静态热试车时发生爆炸。有目击者称听到了20次爆炸声,其中前两次最大。当地应急管理部门随后通过社交媒体称,此次"灾难性中止"事件未对普通民众造成威胁。"猎鹰"9火箭每次发射前都会在合练的最终环节对第一级发动机进行短时静态热试车,旨在检查地面系统和火箭是否存在问题。此次出事故的火箭原定9月3日发射以色列空间通信公司造价近2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16.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6月28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龙"货运飞船时首尝败绩,使这家势头正劲的商业航天公司遭受了一次沉重打击。火箭于美国东部夏令时上午10时21分点火起飞,大约2分20秒后在第一级9台发动机即将关机之际出现问题,在发射场上空爆炸解体。第一级发动机预定关机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时间2017年3月31日6时2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场利用"猎鹰"-9 V1.2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SES-10卫星,并在火箭发射9分钟后,再次实现一子级海上平台回收。本次任务采用了该公司2016年4月首个在海上平台成功回收的火箭一子级,实现人类首次地球轨道运载火箭部分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载人用的"载人龙"飞船2019年3月2日由"猎鹰"9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首次不载人验证飞行任务,任务代号"验证"1。船上装有204kg补给物资和设备。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猎鹰"9火箭为一枚新造的5型箭。与以往发射"龙"货运飞船时在陆上回收不同,第一级随后在海上着陆平台上进行了着陆回收。"载人龙"又称"龙"2,  相似文献   

19.
正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1月17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美法合作的海洋测高卫星"贾森"3。颇为令人关注的是,这次发射还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浮动平台着陆尝试,但还是未能成功。本次发射原定去年8月进行,但因"猎鹰"9火箭同年6月底发射失败而推迟至今。这是"猎鹰"9火箭在那次失败后进行的第二次发射,也是"猎鹰"9-1.1(R)型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9月29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宇航大会上演讲时表示,该公司打算明年开造有望在2024年就能送人登上火星的一种新火箭和飞船,对眼下正利用"猎鹰"9火箭家族来完善的技术进行拓展,以确保可靠性和复用性,并由此使成本降到切合实际的水平。马斯克去年在墨西哥国际宇航大会上首次推出了其探测并最终殖民火星的远期构想。他在本次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