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的摄影测量为背景,回顾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研制历程,给出了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研制的技术难点。从地形图制作精度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制作的立体影像图和等高线图。最后,与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空局同类型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有效载荷的分类和特点、返回式相机系统组成、返回式国土普查相机、星相机和测绘相机;重点介绍国土普查相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组成及功能等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颗遥感卫星装载一台可见光全景相机,首次实现了从太空拍摄地面目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文章回顾了中国返回技术和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历程,给出了返回式卫星在航天活动中的地位,描述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技术方案的确定过程,总结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点。文章对返回式卫星研制在中国卫星研制中的历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展望了返回式卫星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地面控制点摄影测量卫星相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以无地面控制点为条件的卫星摄影测量相机系统的研制历程,包括第一代、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相机和新一代传输型摄影测量相机,并简要分析了在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制图精度.返回式摄影测量属静态摄影,图像几何精度高,可以建立无扭曲的立体模型,但易受到云的影响且时效性差.传输型摄影测量属动态摄影,常采用两线阵或三线阵CCD相机,基高比容易达到1,但需解决如何建立无扭曲的立体模型,目前提出线阵一面阵混合配制方案,即Line-MatrixCCD相机形式(LMC-CD),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7.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于1970年4月发射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截止1997年6月,中国共发射了49颗本国的卫星,成功率80%。在中国的卫星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负责研制的有;东方红系列卫星,实践系列卫星,风云1号和风云2号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性突破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是从1966年开始的.在攻克了卫星姿态控制技术、卫星再人防热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等一道道难关后,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终于由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在轨道上运行了3天,11月29日按预定时间返回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于1970年4月发射了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截止1997年6月,中国共发射了49颗本国的卫星,成功率80%。在中国的卫星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有:东方红系列卫星、实践系列卫星、风云1号和风云2号(后者于1995年转交上海航天局)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1.
天兵 《中国航天》2006,(8):3-5,8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在微小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公用平台研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返回式卫星遥感和科学试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返回式卫星是一种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某研制成功3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并进行了17次发射。利用这种遥感卫星,我国进行了国土资源普查、大地测量以及河流海岸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大批有价值的遥感资料。这些资料应用于城乡规划、水利建设、地质资源勘探以及考古等不同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嘉墀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开发了多项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返回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FSW)的发射,其中发射成功23次,回收成功22次。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 6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发射回收情况简述如下: FSW-0: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通过该型号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三、搭载科学试验概况在完成主任务的同时,大部分卫星上都开展了搭载科学试验,包括有源搭载试验和无源搭载试验。1.有源搭载科学试验(1)FSW-0~FSW-2上的有源搭载在FSW-0、FSW-1和FSW-2上开展了很多有源搭载科学试验。有源搭载是指卫星平台给用户提供电源、控制指令和工程遥测数据的搭载试验。这些试验包括以下4个方面:1)空间生命科学试验(4次)在中国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生命科学试验主要是空间蛋白晶体生长试验3次,空间细胞培养试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 ,美国、苏联 /俄罗斯、日本、欧空局、中国、印度等国家和组织共发射了 1 0 0多颗气象卫星。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是美国的“泰罗斯”号。 1 960~ 1 965年间共发射了 1 0颗。该卫星系列云图分辨率不高 ,属试验型卫星。美国研制的第一代业务应用极轨气象卫星“艾萨号” ,于 1 966~ 1 969年共发射了 9颗。 1 980年起开始研制和发射第二代“诺阿”(NOAA)极轨气象卫星 ,至今已发展到第三代“泰罗斯N 诺阿”系列卫星。美国极轨气象卫星“诺阿”用两颗卫星组网 ,其中一颗上午发射 ,另一颗下午发射 ,这两颗卫星组网可以实现每 6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涉及面很广,文章的论述仅限于1966年到1976年钱学森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工程方面的工作,重点论述了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在研制中国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目的是揭示钱学森及其领导的航天队伍对开创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青 《中国航天》2005,(9):22-2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火箭飞行9分多钟后,星箭分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