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7年7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京联合举办"华南大陆边缘地球科学——中微子科学交叉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60多位地学专家与粒子物理学家一起探讨这个新兴交叉课题。地球内部的放射性铀钍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是驱动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4):10-11
今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应用系统与有效载荷2003年工作会议。来自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和五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又迈出坚实一步。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此次发射。该卫星属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在星间链路、星载原子钟和下行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工委今天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交付仪式,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移交给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巴西驻华大使奥鲁·普雷托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称简资源一号01星)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6年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制建设项目。1988年7月经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批准联合研制。这是我国首次研制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国防科工委今天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 1星交付仪式 ,将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移交给用户代表部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资源卫星研制技术达到 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巴西驻华大使奥鲁·普雷托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0 1星 (称简资源一号 0 1星 )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于 1986年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制建设项目。1988年 7月经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批准联合研制。这是…  相似文献   

6.
<正>8月27日10点31分,随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遥感卫星二十七号顺利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总装备部政委王洪尧,副部长张育林、王力、李尚福;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副总经理杨保华等领导,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航天飞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2015年全年19次宇航发射任务取得满堂红,也标志着"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上级有关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杨保华等,分别在发射现场和北京指导发射。高分四号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50米分辨率光学  相似文献   

8.
夏时宇  徐波 《宇航学报》2019,40(3):258-265
为更准确地描述大气飞行过程,提出一种三段式大气飞行模型,将大气飞行段分为下降段、平飞段和上升段,使用大气飞行角和航迹角描述飞行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对“地球-火星-地球”、“地球-火星-金星-地球”和“地球-金星-火星-地球”自由返回轨道序列的优化结果表明,三段式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气动引力辅助过程,同时气动引力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自由返回轨道性能,如减少转移时间,降低燃料消耗等。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人才引进办公室批准,美国著名的 LORAL 遥测公司张嘉牧先生一行于4月下旬到5月中旬来我国进行20多天讲学活动,由航空航天部七○四所主要负责接待工作。在华期间,张先生先后在七○四所、科工委洛阳测通所、西安212所、上海新光厂等单位进行讲学,演示产品、专题讨论等活动。较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当前遥测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及  相似文献   

10.
<正>卫星系统以其独有的空间优势,可不受国界约束和地面灾害影响,提供通信、导航、测绘、气象、侦察等信息支撑和保障,成为各国之间竞争新的制高点。空间频率轨道资源是全世界共有的自然资源,具备稀缺性、有限性、不可再生等独特属性,是保障卫星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当前,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发展几近饱和,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在轨卫星总量近2000颗,其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超过550颗,地球静止轨道面上平  相似文献   

11.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938,双月刊。本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基础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发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本刊刊载工程技术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高  相似文献   

12.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938,双月刊。本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基础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发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本刊刊载工程技术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高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09,(7):8-8
中国和巴西有关部门5月20日在京签署协议.通过设在南非,埃及和西班牙的接收站向非洲地区提供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数据.这是中国首次由遥感对地观测数据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刚刚结束对中国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在华期间出席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空间探测计划用户代表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出席此次交付仪式的有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栾恩杰、秘书长孙来燕,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王文宝,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探测1号工程总师王希季院士,…  相似文献   

15.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938,双月刊。本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基础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发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本刊刊载工程技术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高  相似文献   

16.
<正>记者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3月6日,高分二号卫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数据政策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出席交接仪式。许达哲表示,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及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并推动数据应用和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袁洁指出,高分专项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六大工程专项之一,是  相似文献   

17.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938,双月刊。本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基础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发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本刊刊载工程技术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正>《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1999年经国家出版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7938,双月刊。本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19.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8(1):F0002-F000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是在1978年建校后,1981年首届招收学生成立机械专业科的基础上,于1986年正式建立的。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单位。  相似文献   

20.
红外地球敏感器作为卫星平台重要设备,在对地指向、姿态测量和天文自主导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精度的地球敏感器量对于提高卫星姿态控制和天文自主导航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敏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随季节变化的地球CO2辐射特性是影响地敏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地球辐射模型构建了地敏测量修正方法,结合在轨实测数据分析验证,证明可以大大降低由地球辐射不均匀引发的误差,有效压缩地敏在轨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