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测控系统是航天发射任务中不可缺少的支持保障系统,为适应未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本文提出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载火箭发射测控系统,其作用为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提供测控支持服务,这样将大大增强运载火箭发射的灵活性,降低发射成本,并且对这一发射测控系统组成结构和体制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7月12日09时00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也是国内民商航天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运载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意味着我国首款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飞行验证,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元2007年6月1日凌晨,四川西昌。群山颤动,大地轰鸣,长征三号甲火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时,“鑫诺三号”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已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飞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航天发射超过百次的国家。担负此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组建37年来,历经47次发射,该中心先后将4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林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6.
1990年7月16日,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发射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的运载火箭系列又增加了新的品种,表明我国已经具有发射重型卫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正>液体运载火箭推进剂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从推进剂加注开始,发射火箭塔架周围区域的工作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随着技术进步,世界各国对航天发射现场安全性愈加重视,并加强无人值守发射技术研究。目前,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的主流运载火箭基本实现了发射前端从推进剂加注开始的无人值守。2016年,“猎鹰”9火箭在加注后发生爆炸,因为实现了发射前端无人值守,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8.
雨水 《航天》2014,(9):64-64
2013年,我国在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除资源一号03星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外,均获得圆满成功。现将全年15次航天发射任务纪念封刊出,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航天运载火箭事业发展需要以及承接外星发射任务的增加必须提高运载火箭发射工位的发射频率为依据,提出研制运载火箭总装运输起竖车液压系统的必要性;论证了实现运载火箭总装运输起竖车液压系统的技术途径、系统组成、功用、性能及今后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0,(2):14
本刊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0时45分,我国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22号通信卫星发射到太空中的预定轨道。这是我国新千年的首次航天发射。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次飞行,也是该系列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连续第18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1.
<正>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是一种新型、高效、灵活、经济的发射模式,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各种轨道的有效载荷发射需求。国外海射型"天顶"3SL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从海上发射的液体运载火箭,于1999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其海上发射方案为通过把整枚火箭装到海上发射平台上,驶往赤道预定海域点位发射,达到显著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的目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陆续取得发射成功,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已连续多次执行发射任务,正式投入各类小卫星的应用发射。该型固体运载火箭继承了我国固体型号和液体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模块化、装备化和全域化发射的总体设计思想,综合考虑了陆上、海上的快速发射需求,火箭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海射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WEY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卫星被顺利送人预定轨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促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此次试验中,"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是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合,首次实现"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与导航制导控制的视角,对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展与成就进行了分析和小结。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解决我国发射高轨道卫星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历经基本能力、适应能力、高适应能力的发展,具备了高轨道大型卫星运载能力,突破了从单一轨道面到三维空间各种轨道发射、从高轨卫星转移轨道到工作轨道发射、从地球轨道到地月轨道发射以及从航天技术试验到高可靠工程应用发射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运载火箭整体能力取得了地球全轨道发射、星际轨道发射等跨越发展。航天重大工程和国际商业发射表明,该系列运载火箭已进入世界高轨道航天器发射的运载火箭前列,并奠定了进一步开拓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23,(4):71-72
<正>“长征”四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2023年3月10日06时41分,“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绘”六号A/B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测绘、国土资源普查和科学试验研究等任务。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5次发射。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商业航天政策的牵引下,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秉承简约、低成本和高可靠的运行模式,不断探索实践,大幅降低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发射价格,改变了传统航天的市场格局,创造了商业发射市场单位载荷发射价格最低的运载火箭、首次私营航天公司的空间站货运发射、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回收与陆地回收、首次运载火箭回收箭体再次发射、现役下行能力最强的飞船、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等一系列成就。其持续实施的低成本策略不断获得成功,累计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等美国官方订单或经费数十亿美元,也获得了大量的商业发射服务订单,自2007年以来连续盈利。SpaceX公司给整个航天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快速响应、快速发射、高密度发射愈发成为当前航天领域的特点及内在要求,且当前卫星多采用分散采购、竞标采购的方式,任务明确晚、接口状态多,对运载火箭的任务适应性、通用性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给运载火箭与任务强耦合的“定制化”研制生产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满足当前航天领域的发展形势,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运载领域积极探索去任务化研制生产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院运载火箭去任务化实施探索及实践效果,并指出了后续去任务化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5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km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运载火箭智能控制是智慧火箭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智能技术在航天控制上的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对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运载火箭的智能测试与发射、典型动力故障诊断与重构、环境与模型自适应控制,以及“软件”定义运载火箭等关键技术;对我国运载火箭智能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通过对航天智能控制技术持续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为我国智慧火箭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