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NASA官员3月25日宣布,该局已选定了其"小行星转向任务"(ARM)的一项方案,将派无人探测器从较大的一颗小行星上提取一块巨砾。这项决定是在此前一天的ARM项目任务方案评审会议上做出的。NASA副局长莱特富特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对记者表示,他之所以选择所谓的B方案,主要是因为该方案能在把什么样的物体拖回到月球轨道以供宇航员探访方面带来更多  相似文献   

2.
正特朗普政府3月16日公布了2018财年预算案。预算案提出要砍掉NASA的"小行星转向任务"(ARM)和几个地球科学项目。但同许多其它部门相比,预算案提出的NASA经费削减幅度并不大。按该预算案,NASA2018财年的预算将是191亿美元,比2016财年实际获得的192.85亿美元低约1%。同其它政府部门一样,NASA目前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要将其砍掉,加之缺乏国会支持,NASA"小行星转向任务"(ARM)项目现已处于"有序收尾"阶段,但其某些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将得以保留,以便用于其它任务。NASA总部ARM计划主管盖茨6月13日在小天体评估组(SBAG)的一次会议上称,在白宫公布的2018财年预算蓝图文件提出要砍掉这项任务几周之后,该项目于4月份从局领导那里收到了"撤回经费通知"。ARM任务拟把一个无人航天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11日,据NASA网站报道,来自NASA"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任务的数据显示,在小行星"班努"的粘土中发现了水。在2018年8月中旬至12月初的任务接近阶段,探测器从地球出发,飞行了2 200 000km,于12月3日抵达距离"班努"19km的位置。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科学团队将探测器上的3个仪器对准了"班努",开始对这颗小行星进行首次科学观测。OSIRIS-REx是NASA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相似文献   

5.
2017年1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发现"(Discovery)项目最后一轮的5项候选任务中,选定西南研究所提出的"露西"(Lucy)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提出的"灵神星"(Psyche)两项小行星探测任务,金星大气成分测量、金星全球成像和近地小行星成像任务落选。这两项任务按计划2021年后陆续实施,将极大拓展人类对太阳系形成与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一个美德研究小组提出了开发一种用于小行星原位特征探测的小型低成本表面着陆器。这个小型航天器被称为"微型自主近地小行星原位特征仪"(PANIC)。这可能成为科学界的一个突破,为小行星探索任务提供简便和廉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起源光谱释义资源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进行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是"新边疆"计划中继"朱诺"木星探测任务和"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任务之后的第三个任务。该任务于2016年9月8日采用"宇宙神"5-411运载火箭发射,主要目标是采集原始碳质小行星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使科学家更多了解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增强对近地空间危险和资源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先驱者服务于未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NASA网站报道,NASA开发了一个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能将卫星通信的速率提高到类似于地球上高速光纤网络的水平。"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LLCD)的太空终端是NASA首个高数据速率激光通信系统,近期NASA艾姆氏研究中心将其集成到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欧空局(ESA)为"赫拉"(Hera)小行星任务选定了将要携带的2颗立方星,这2颗6U立方星将被送到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附近进行科学探测并最终在小行星表面着陆。这是美欧合作开展小行星防御任务的一个重要进展。近地天体威胁是一种"可能性极低但后果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0,(1):47-48
俄航天局长佩尔米诺夫12月30日称.该局不久将召开会议,讨论向阿波菲斯小行星发射航天器,以改变其飞行方向,保护地球免遭其撞击。他说,俄将邀请NASA、欧空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等机构加入该项目。但有专家称,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4月14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又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CRS-6。这次飞行再次尝试了在海上漂浮平台上对火箭第一级进行回收,但又一次与圆满成功失之交臂。这是太空探索公司CRS项目合同下的第6次正式货运补给任务。NASA最近新增订了3次飞行后,该公司CRS合同下的总飞行次数为15次,需在2017年底前完成。本次发射的"龙"飞船装载了2015千克补给  相似文献   

12.
<正>轨道ATK公司的"心宿二"230型运载火箭2016年10月17日在位于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了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计划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又一艘"天鹅座"货运飞船,任务代号"轨道ATK"(OA)5,又称"天鹅座"CRS-5。由于其间有俄罗斯联盟MS02载人飞船要同  相似文献   

13.
空天瞭望     
<正>NASA决定SLS火箭首飞不上人NASA 5月12日宣布了"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首飞时将不载人的决定,称虽然让代号为"探测任务"(EM)1的这次飞行上人在技术上可行,但由于存在费用、进度和风险问题,NASA和白宫还是决定维持此飞不载人的现有安排。将携带"猎户座"飞船的这次首飞现已被推到2019年进行。NASA代局长莱特富特说,研究论证发现,  相似文献   

14.
赵滨 《中国航天》2015,(4):36-40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1月10日和2月11日先后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进行了两次发射,分别发射了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一艘"龙"货运飞船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卫星。在1月10日的发射中,该公司首次对"猎鹰"9火箭第一级进行了海上漂浮平台着陆尝试,虽未取得圆满成功,但  相似文献   

15.
小行星俘获(ACR)任务是美国Keck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深空探测任务。该任务计划选定一颗近地小行星,通过口袋式抓捕系统对其实施抓捕,并于2025年左右将其带回近月空间。文章介绍了ACR任务的内容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航天器总体构型、抓捕分系统、探测识别分系统和控制与推进分系统;对小行星抓捕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旋转匹配、抓捕、消旋、轨道转移等核心操作。基于ACR任务,提出了空间目标俘获技术的需求与应用、抓捕航天器系统设计的启示;基于我国目前的技术研究情况,总结分析了发展空间目标俘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如大功率柔性太阳翼、长时间大范围轨道机动、目标探测与识别、快速机动、目标抓捕与消旋。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选定由宇宙机器人公司在2023年底把其一辆月球车送到月面,用以勘探有望为未来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支持的水冰资源。该局2020年6月11日宣布向位于匹兹堡的宇宙机器人公司下达价值1.995亿美元的一项任务订单,所要运送的是"挥发物调查极区探测漫游车"(VIPER),简称"毒蛇"。该任务订单属于"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NASA通过CLPS计划从各公司采购把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火星生物学"(ExoMars)任务原计划是欧空局(ESA)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火星探测任务。该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016年启动,原本计划包括一个欧洲轨道飞行器和着陆演示器模块,后来又改为"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和"进入、下降和着陆演示舱"(EDM)验证着陆  相似文献   

18.
吴国兴 《航天》2014,(9):34-39
本刊在今年第6期和第8期介绍了把小行星作为武器的威力,本文介绍了美国小行星任务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技术。重点分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美国航宇局(NASA)没有公开说明的部分,即第二阶段的月球远程逆行轨道和第三阶段中航天员的作用和任务。作者认为:月球远程逆行轨道与小行星重定向没有明显关系,该轨道主要是用来部署小行星太空武器,它是小行星武器的理想轨道;在第三阶段中用自动化装置或机器人即可完成在小行星上采集样品,完全不需要航天员,航天员到上面的真正目的是完成小行星的武器化改装,即将自然小行星改装成真正的太空武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19.
子力 《中国航天》2007,(12):38-4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小行星/矮行星探测器9月2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成功,将执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探测任务,对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两个天体灶神星小行星和谷神星矮行星进行探测。除因一艘船意外闯入大西洋上的火箭落区而使发射推迟了14分钟外,当天的发射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2年多的长途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个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由"起源、光谱判读、资源辨识、安全-表土探测器"缩写而来),2018年12月3日成功地与所要探测的近地小行星贝努实现了交会,12月31日入轨。入轨前探测器进行一系列飞越,使之同贝努表面的距离逐步降至不到7km。它的最终轨道高度将只有1.6km,从而将创下人造探测器绕小天体运行的最近距离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