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铠 《太空探索》2004,(10):2-3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空间物理现象的特点是参数多、范围广、变化大、相关性强,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综合性观测。为此.1971年3月“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我国就着手考虑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的研制。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用干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七机部责成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和空间物理研究所对“实践”二号卫星的探测任务。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由于航天技术发展规划的调整,发射“实践“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又几经变动.“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也经过多次演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了太空。  相似文献   

5.
行仁 《太空探索》2003,(12):42-45
1989年10月18日美国发射的“伽利略”号空间探测器是世界上第一个木星专用探测器,它曾经完全改变了科学家对木星及其卫星的认识。今年9月21日,它第34次环木星运行时在人工控制下坠入术星大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二号刺破长天,将2004年中国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这无疑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 1 0月 2 8日上午 1 1时 1 7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十八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在发射 1 0多分钟后与火箭成功分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随即传来数据 ,卫星准确进入太阳同步预定轨道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传输型遥感卫星 ,其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和稳定运行 ,标志着中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25日15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号”送人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浙江大学研制的“皮星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9.
许彤 《太空探索》2005,(1):F002
2004年11月18日.“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为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划上了圆满句号.至此.中国航天完成了全年发射8次的任务.共将10颗各型卫星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航天综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航天发射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7月25日下午3点0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探测二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飞行30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探测二号卫星已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681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8278千米、倾角为90度的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探测二号与先于它半年多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一起,携手欧空局已经在轨的四颗探测卫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水"卫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4日,美国发射了EOS计划中的“水”(Aqua)卫星,这是颗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原名EOS-PM 1(下午星),是对应EOS-AM 1(上午星)而言的。于1999年12月18日发射的EOS-AM 1后改名为“土”(Terra)卫星,它也是一颗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Aqua、Terra是拉丁语,意思分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 2 0 0 0年 9月 2日上午 1 1时 2 5分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去年成功发射的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后又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次用来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型运载火箭箭长约 45米 ,起飞质量2 5…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05年7月6日6时4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的太空中,现又增加了一颗名叫“航天清华一号”的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10月27日11时1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8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 7月 2 5日 1 5时 0 5分 ,“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科学家于 1 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持 ,由两颗以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小卫星组成。此次发射的“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 ,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探测二号”卫星质量约为 343kg ,设计寿命 1 2个月 ,…  相似文献   

17.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3,(12):12-13
继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6天;中国航天乘势前行,于2003年10月21日上午11时16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一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伍苑 《国际太空》2011,(3):18-26
2010年12月18日,我国用长征-3A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7颗“北斗”(英文简称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导航卫星,这也是2010年发射的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正在迅猛发展,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阳光 《太空探索》2014,(6):12-12
4月1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CRS-3。箭上还搭载了5颗微小卫星,其中一颗还将会部署104颗极微小的芯片卫星。飞船于4月20日抵达空间站,由站上航天员操纵机械臂捕获,随后停泊到“和谐”号节点舱上。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8年8月1日14日,“嫦娥1”号卫星已正常工作9个月零9天,绕月飞行3042圈,卫星曾经安全度过2008年2月21日的月食,目前整星剩余燃料量约270千克。按计划,8月4日,“嫦娥1”号卫星将由现在约正飞姿态转入侧飞姿态。8月16日,“嫦娥1”号卫星将迎来第二次月食。有关专家表示,根据前一次度过月食的经验和对目前卫星状态的确认,“嫦娥1”号卫星能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