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优化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EarthOrbit,GEO)卫星平台设备布局空间,提出东西板外挂安装锂离子蓄电池的构型布局方案,从力、热、流程等方面分析东西板外挂安装锂电池构型布局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并以135A·h锂离子蓄电池为对象进行设计分析预算。结果表明,与服务舱南/北板内挂安装相比,锂电池采取东西板外挂安装更具优势,不仅腾出平台舱内大量设备布局空间,而且能优化研制流程;此构型的力、热设计条件均有改善,尤其是热控加热功率与散热面积均减少70%,设计资源节省显著,是提升卫星平台总体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国际太阳观测卫星“SOHO”拍摄的太阳表面图像,成功地观测到覆盖太阳表面的磁力线束在短时间来回移动消失的模样。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太阳表面有数万个相当于磁铁S极和N极的两种互相吸引的磁力线束。这些磁力线束在约40小时的时间内重复生成、消失。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而太阳表面所引起的日冕温度却高达数百万摄氏度,因此可知日冕并不是通过太阳表面温度加热的。科学家推测这可能由于表面磁力线互相交错引起“短路”而产生大量电流,使日冕温度急骤上升。不过一切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日冕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毛细芯蒸发器(相当于环路热管在没有连接蒸气管路的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巧妙地避开了工质循环和冷凝器等带来的影响,专注于研究毛细芯孔隙率和热源功率对蒸发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些条件下,毛细芯蒸发器启动时温度会出现剧烈的波动;毛细芯孔隙率越大,产生温度波动所对应的热源功率越小;毛细芯相同时,热源功率越大,越容易出现温度波动,并且温度波动的程度越剧烈。温度波动的原因是毛细芯孔隙率与热源功率等外部参数不匹配。  相似文献   

4.
飞机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具有分流隔板的发动机进气道进行热气防冰腔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在进气道的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基础上,对防冰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包括防冰表面的温度分布和系统压降及系统管路的流量分配,由此验证防冰系统正常工作时能否满足对表面温度的要求.此外,还分析了供气温度、供气压力、供气流量以及限流环孔径对防冰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表面温度随供气温度、供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限流环孔径的变化对前缘表面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分流隔板的表面温度随孔径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防科工局消息,11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2点,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在完成地月L2点探测活动后,服务舱将返回月球并进入环月轨道开展后续拓展试验项目。11月1日,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后,经过两次轨道控制,返回到远地点54万千米、近地点600千米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9日16时,服务舱携带的相机在距离地球54万千米,距离月球92万千米处拍摄了清晰的地月  相似文献   

6.
对环月地轨道环绕卫星所受重力梯度力矩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轨飞行数据得到卫星实际质量特性,并设计俯仰姿态偏置的方法,实现卫星重力梯度配平.通过嫦娥五号服务舱的实际在轨飞行,证明重力梯度配平方法可以降低星体所受重力梯度力矩,达到延长卸载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正>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飞离地月L2点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器服务舱已完成环绕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的拓展试验任务,于1月4日23时实施逃逸机动,飞离地月L2点,1月中旬飞回月球轨道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试验。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到达地月L2点,服务舱实现了环绕该点飞行三圈,开展了全新的科学探测任务,验证了轨  相似文献   

8.
环路热管温度波动现象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环路热管温度波动现象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实验发现,较小热载荷和较大热载荷下环路热管容易出现温度波动现象.对于蒸发器充满液体的启动情况,小热载荷启动容易出现毛细芯内的工质蒸发现象,芯内蒸发继而引起冷凝器入口处的温度波动,并且最终导致可变热导区的稳态工作温度偏高.冷凝器出口处的温度波动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工质充装量和储液器容积的不匹配,冷凝器出口的温度波动可以通过对工质充装量的控制来避免.  相似文献   

9.
今年 1月底 ,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 ,俄罗斯将在今年 7月底之前发射国际空间站服务舱。日前 ,美国航宇局局长戈尔丁已向记者表示 ,美国希望俄罗斯这次能够按时完成发射服务舱的计划 ,并称一旦俄罗斯不能如期发射服务舱 ,美国则将在今年 1 2月发射自行制造的服务舱。戈尔丁还称 ,即使俄罗斯能按时成功发射服务舱 ,美国也将在 2 0 0 1年发射自制的服务舱。显然 ,美国对俄罗斯多次推迟发射服务舱感到了失望 ,以至发出了最后通牒。俄罗斯多次推迟发射服务舱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今年 1月召开的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已批准了俄参加国际空间站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高空高速无人飞行器热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行时间短、速度和高度变化快、表面温度波动大的无人飞行器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热控制系统设计难题,提出了一种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热分析计算方法.即把热天工况、冷天工况和标准天工况作为设计/试验工况;采用参考温度法、高超音速工程预测法或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法,确定了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并把其作为后续热分析数学模型的外边界条件;分析结构热容量对瞬态热载荷的影响,建立与之相应的边值问题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根据高空高速飞行特点及瞬态热载荷值,确定仪器设备舱调温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大型网状天线在轨展开过程复杂,风险大。反射器在展开过程中的温度影响展开动力与碳纤维管件抗弯能力,是反射器展开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测试得到反射器展开动力的传动效率、桁架管件抗弯能力随温度变化规律,即-65℃时管件抗弯能力最好,而传动效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通过建立大型网状天线有限元模型与节点矩阵转换算法,模拟展开臂与反射器的展开过程,对管件与T型铰链在轨温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展开时机,降低展开过程中展开动力不足、管件强度过载等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布置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东舱板的大型网状天线展开时机为6:00~9:00时,管件抗弯能力最强;展开时机为4:00时,T型铰链展开动力传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航天器蓄电池可靠性试验按照最大放电深度进行定额充放电,所构建的失效模型用于支撑航天器总体可靠性设计,不能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任务;航天器在蓄电池遥测的采样率、精度、样本量方面无法与民用领域相比,基于高采样、大样本的民用蓄电池健康估计方法也不适用于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针对该问题,从在轨航天器蓄电池数据特性出发,挖掘在轨状态下所能提取的退化特征,并采用多特征综合评价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在轨锂离子蓄电池健康评估方法,实现了在轨蓄电池放电内阻、同放电深度下的终端电压、恒压充电时间3项退化特征融合的健康量化评估,应用于某型号卫星的在轨监测与健康评估,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国内航天器健康评估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Long-term photometric signature study of two GEO satell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satelli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unique high-orbit 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precise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observation of GEO satellites, since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satellites’ operation state, discrimination and early warning analysis. Ground-based optical-electronic devi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bservation. 4-month photometric signature variation of two satellit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uccessive observations using the 1.56-meter telescope of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SHAO).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ong-term brightness change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sun declination angle and regular orbit maneuver. Moreover, the solar panel offsets of the two satellites are analyzed and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4 degrees. Estimation of photometric accuracy reaches 0.15 mag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CD drift-scan optical-electroni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在某卫星地面检测设备中使用BM3803处理器来模拟卫星中的总线控制端对远程终端进行检测,构建了比传统的Windows+1553B_PCI板卡方案实时性更强的卫星数据仿真平台。首先向BM3803移植了实时操作系统μC/OS II,设计了适用于BM3803的板级支持包,保证了软件的可在轨更新和任务的实时性,确定了用户任务与硬件高度分离的软件结构。在设计μC/OS II的用户任务时,充分利用BM3803和B61580的校验功能,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最后令本设计和Windows+1553B_PCI板卡方案完成相同的用户任务,对比可得本设计有更好的实时性,可满足卫星高层通信协议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温变条件下,对光纤光源发出光波经单模光纤耦合器传输后的输出光谱进行了测试;借助测试结果,仿真计算了耦合器的透射光波和耦合光波分别进入光纤陀螺后干涉仪输出信号的信噪比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耦合器透射光波和耦合光波的功率、波长和谱宽都会发生变化,且透射光波的功率、波长和谱宽的温度稳定性远高于耦合光波的稳定性;当耦合光波作为干涉仪输入光波时,由温变引起的光纤陀螺信噪比误差约是透射光波作为输入光波时的信噪比误差的4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1N ADN基推力器的瞬态启动性能,给推力器在轨使用提供参考,通过设计推力器高空模拟热试车系列工况,研究了催化床不同预热温度、喷注压力、不同寿命阶段推力器的瞬态启动性能,获得不同条件下推力器开机加速性t90指标.结果表明1N ADN基推力器t90随预热温度的上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推力器喷注压力降低,t90变大;同时,研究了ADN基 推进剂地面存储时长对推力器的瞬态启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存贮时间内,推力器t90指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空间目标的轨道机动往往隐藏在测量噪声中, 不容易被识别出来. 轨道机动可以引起机械能的突变, 用空间目标与航天器的单位质量机械能差作为机动识别的特征信号, 不会引入航天器本身的定轨误差. 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处理含噪声的特征信号, 对分解后的数据利用算法识别是否存在机动. 仿真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方法能有效识别空间目标的轨道机动.   相似文献   

18.
给出确定非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日照边界点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太阳光在卫星及其携带仪器各个平面上的投射角以及星载红外分光计内部冷黑体被太阳照射到的轨道部份和概率的计算公式。最后以极轨气象卫星上的红外分光计为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可以提供给分光计某些部份的设计以及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时间的选择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国内外航天器姿轨控系统广泛应用基于1553B内总线的体系结构.针对国内航天器姿轨控系统内部1553B总线数据协议不统一带来的可集成性、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ECSS标准的姿轨控系统内1553B数据总线协议,从姿轨控系统内部总线数据业务需求分析出发,提出了四层结构的数据协议体系结构,重点介绍了在应用支持层和链路服务层应用ECSS标准的总线协议设计,并说明了协议的应用情况.应用该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有助于实现国内航天器姿轨控系统内1553B总线数据协议的标准化,进而提升姿轨控系统体系结构的可集成性、可扩展性、以及星载设备(含软件)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20.
Imaging interplanetary CMEs at radio frequency from solar polar orbi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represent a great concentr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input into the lower corona. They have come to be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driver of physical conditions change in the Sun–Earth system. Consequently, observations of CME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ly predicting space weather condi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proposed mission, the Solar Polar Orbit Radio Telescope (SPORT) mission, which will observe the propagation of interplanetary CMEs to distances of near 0.35 AU from the Sun. The orbit of SPORT is an elliptical solar polar orbit. The inclination angle between the orbit and ecliptic plane should be about 90°. The main payload on board SPORT will be an imaging radiometer working at the meter wavelength band (radio telescope), which can follow the propagation of interplanetary CMEs. The images that are obtained by the radio telescope embody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objectives. Due to the very large size required for the antenna aperture of the radio telescope, we adopt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technology to reduce it.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 indirect 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measurements plus Fourier transformation. The SPORT spacecraft will also be equipped with a set of optical and in situ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such as a EUV solar telescope, a solar wind ion instrument, an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a magnetometer, a wave detector and a solar radio burst spectro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