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雷达的特点及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测试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和完善,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将具备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现代雷达系统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的要求,分别从MC^3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网络测试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反导预警“铺路爪”雷达与对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导预警雷达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来袭导弹的发射,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实现识别、跟踪与拦截提供必要的信息.首先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反导预警卫星与雷达系统,给出了主要预警系统的参数,然后分析了"铺路爪"雷达系统参数,反演了该雷达的基本组成,提出了对抗该雷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基预警雷达及其对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国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天基预警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雷达和通讯系统中 ,本振相位噪声越来越成为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本振调相、调幅噪声对相参雷达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 ,给出了主杂波环境下雷达发射机调相噪声以及发射机泄漏的调幅噪声的数字仿真模型。在雷达数字仿真系统中使用这些模型 ,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定量分析微波本振相位噪声对目标探测性能的影响 ,对昂贵的微波系统提出满足总体设计要求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国间的太空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星载雷达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微波技术实现,面临电子器件速率低、工作带宽小、可重构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限制星载雷达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可利用光子技术高频率、大带宽、可重构的特点有效克服电子技术的局限性,突破雷达技术瓶颈。阐述了可重构多维度目标探测微波光子雷达的特点和基本结构,介绍了多维度目标参数测量和雷达波形可重构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星载微波光子雷达的发展趋势和特殊应用环境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着微波光子雷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光电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光子雷达有望在未来星载雷达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空军新一代雷达——“多平台雷达技术插入编程”( MP-RTIP)雷达系统通过评审 ,准备进入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阶段。MP-RTIP雷达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和雷锡恩公司共同研制 ,它是 E-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机载地面监视雷达的后继型。美国国防部高级采办审查委员会从  相似文献   

7.
冯源  樊祥  张宁  吴少峰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2):21-23,47
MIMO雷达是近年引入雷达领域的一种性能改善的新体制雷达.在对MIMO雷达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后,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相关分类.提出了将MIMO技术与现有雷达系统相结合的应用路线.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雷达系统中的一些固有难题.最后根据MI-MO雷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MIMO雷达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MTD雷达系统仿真及其抗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目标检测(MTD)雷达作为一种被广泛用于强杂波背景下检测运动目标的雷达,其各项性能越来越受关注.在分析MTD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对某MTD雷达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该系统中各个处理点上的具体信号形式.该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满足分析MTD雷达各项性能的需要.最后给出了发现概率随信杂比变化的曲线来说明该雷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9.
简讯     
《航天》2012,(1):54-55
俄罗斯启动反导雷达系统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近期启动了一部最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该反导雷达位于波罗的海海岸,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监视范围达6000千米。  相似文献   

10.
杭州机场现使用的是雷神(Raytheon)公司生产的一、二次合装雷达系统。其中的一次雷达使用的是加拿大生产的S-BAND ASR-10SS型监视雷达;二次雷达使用的是英国Cossor公司生产的Condor MK2型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MSSR)。本文主要针对3月20日杭州机场雷达系统遭击后,MSSR系统的恢复以及监视处理板  相似文献   

11.
线性调频(LFM)波形是现代雷达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非平稳扩谱信号波形,具有良好的低截获概率特性,为此,现代电子侦察系统常采用时频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这类时变信号.介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WVD等线性和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对LFM信号的检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LFM信号在二维时频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运用Hough变换检测WVD时频平面上呈直线分布的LFM信号.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的数字仿真中大量存在的复包络数字滤波器建模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误差模型 (Errors- in- Variables Model,简记为 EV模型 )的频域最大似然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将实验测量值的中心频率移到零频 ,得到复包络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复包络滤波器系数的初始估计值 ,最后使用数值迭代法对最大似然估计的代价函数进行优化 ,得到复包络滤波器系数的最佳估计。实验结果以及理论分析表明 ,与现有的复包络数字滤波器转换方法相比 ,最大似然法建模的过程更加直接 ,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3.
太赫兹天馈与波束调控元件用于实现太赫兹信号的汇聚、功率分配、频率选择以及波形调整等功能,是太赫兹应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射电天文、遥感与深空探测、雷达与成像、无线通信等领域。重点阐述了太赫兹反射面天线、太赫兹透镜、太赫兹分束器、分频器和匀束器等波束调控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现状,并对太赫兹天馈与波束调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孟新强 《上海航天》1999,16(6):38-41
雷达吸波材料(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且在隐身武器,尤其是隐身飞行器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雷达吸波材料吸波的基本原理,然后以隐身导弹薄型弹翼的低雷达散射截面(RCS) 设计为例,探讨了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一部分隐身飞行器薄型翼面低RCS设计的样例。  相似文献   

15.
空间交会中激光搜索跟踪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空间交会是航天领域里非常复杂的飞行过程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激光搜索跟踪技术实现空间交会的方法,它具有雷达、导航和通信的功能,基于此方法建立追踪航天器和目标航天器的激光搜索跟踪系统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能够完成系统指标的计算,此外仿真软件还能够根据设定的场景进行动画演示。  相似文献   

16.
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雷达辐射源的增加和扩散,辐射源识别已经成为电子侦察的一个难题,识别和跟踪辐射源越来越困难.辐射源"指纹"分析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识别或确认辐射源的途径和方法.该类技术已经在国外一些电子侦察装备中使用.雷达辐射源指纹识别设备的设计与实现需要采用"高保真数字接收 信号处理 专家系统识别"的技术体制,该设备可从整体上提升对雷达辐射源目标的辨识能力和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异类被动传感器中的目标识别问题,将D-S证据理论运用于雷达侦察与通信侦察的目标识别中。首先将雷达和通信侦察设备侦收到的信息分别通过识别,得到雷达和通信电台的基本概率赋值,再通过D-S证据理论算法进行融合,计算出目标平台的基本概率赋值,从而得到融合后的平台类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8.
许红波  倪菁  张仕元  丁建江  万山虎 《宇航学报》2012,33(12):1801-1805
针对分布式MIMO雷达中的DOA估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子阵列作为发射,密布阵作为接收的DOA估计方法。发射阵元间隔为接收孔径大小。利用发射作为辅助提高阵列自由度,扩展阵列孔径,推导了DOA估计的过程。与密布阵MIMO雷达不同,在空间分集MIMO雷达中提高自由度并扩展阵列孔径。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交叉眼”干扰在单脉冲雷达中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眼”干扰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现代电子防卫手段之一。为开展其对抗技术研究,对单脉冲雷达在“交叉眼”干扰环境下的和、差接收信号进行了数学建模,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和、差接收信号所表现出的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交叉眼”干扰会导致单脉冲雷达差接收波束方向图发生畸变。畸变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干扰源和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以及两干扰点源输出信号功率之比;“交叉眼”干扰同样会导致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干扰源与单脉冲雷达间的距离越小和(或)“交叉眼”干扰的诱偏能力越强,差、和接收信号功率之比出现异常的角度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20.
高频地波雷达被广泛应用于海面目标的检测,而由于海杂波的分布散射具有很强的动态特性,通常情况下成为了海面目标检测的主要干扰成分。因此,在强海杂波背景下进行目标检测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抑制海杂波。从循环对消、子空间分解、模型预测以及分形特征这几方面对海杂波抑制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对海面目标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