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使多型反舰导弹达到饱和攻击的目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同批次的异型导弹在同一时刻飞行到同一目标的防空区域。研究了单横队队形舰艇编队的异型导弹联合突防问题。针对舰艇编队时各个舰艇与目标的距离不同、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不同、飞行航向不同等因素,建模求解了同批次异型导弹的发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2.
安全分析是反舰导弹飞行试验前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分析以导弹弹道数据为基础,而弹道仿真模型获取不易。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反舰导弹飞行试验安全分析并能取代弹道仿真的简化导航算法,对其实现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经过实践检验,此种算法计算简单、效率高,其精度满足导弹飞行试验安全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阿根廷用法国制造的“飞鱼” 掠海飞行反舰导弹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击沉英舰谢菲尔德号以来,世界各国对这种武器都非常关注,加速了舰上用来对付来袭导弹的各种雷达与光电传感器、自动武器、电子干扰机和诱饵的部署,显著降低了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反舰导弹为重新取得上风,在过去25年里已取得了一些重大发展.小型涡喷和涡扇发动机已使导弹射程超过用火箭发动机达到的射程,而降低红外特征会对雷达截面积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时更多完善  相似文献   

4.
超低空掠海飞行反舰导弹或巡航导弹的高度表测量信号受到海浪噪声严重影响,其传统控制方法在海面风等干扰因素影响下,导弹难以保持定高飞行,容易失稳落水。采用基于滤波的滑模高度控制方法,利用组合高度测量Kalman滤波估计,有效消除海浪和测量噪声,提出一种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具有控制参数少、抖振不明显、便于应用的优点。仿真表明,通过组合滤波,比较准确获取导弹飞行高度信息。与PID控制方法和常规滑模控制方法相比,基于趋近律滑模控制方法抗干扰性强,响应速度快,动态品质良好。应用该方法,导弹能够在较恶劣海情和海面风干扰下实现稳定掠海飞行,有效降低击水概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突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反舰导弹在不同的末端机动方式下,当有舰空导弹拦截时哪种突防效果更好,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考虑反舰导弹受多种因素(包括干扰、建模误差、海情、不确定性等)的影响,并同时考虑舰空导弹的前置角约束和死区约束,建立了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的对抗模型。其中,反舰导弹采用的是基于过载控制方法设计的全弹道仿真模型,舰空导弹则采用三阶简化模型。根据舰空导弹初始拦截位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初始仿真条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多次打靶,应用蒙特卡洛法分别计算反舰导弹在不同机动方式下的突防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有舰空导弹拦截的情况下,反舰导弹进行螺旋机动时,其突防效果最好,摆式机动次之,然后是纵向蛇行机动,最后是航向蛇行机动,而突防效果最差的则是反舰导弹不进行末端机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运用摄影测量学对导弹末段弹道上的飞行姿态进行测量试验的方法。它是利用航区内各个末端测控点单像空间后方交汇法解算出导弹空中实时姿态参数,并且利用弹上的摄像头传输炸点图像,为导弹攻击效果提供了直观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7.
垂直发射微小型地-空导弹可拦截区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导弹及目标的飞行数学模型,给出了地-空导弹可拦截区的计算方法,对导弹及目标的对抗飞行运动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导弹可拦截区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导弹发动机与机动能力、导弹-目标相对位置与目标的初始速度矢量、目标的机动飞行能力等。所给出的导弹可拦截区算法可以计算出任意情况下的可拦截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圆弧原理的协同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突破舰艇配备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反舰导弹需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进行协同制导,以实施饱和攻击。文章基于双圆弧原理提出了一种多导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协同制导律。首先,采用双圆弧原理规划导弹的航路,将导弹导引到预定的攻击角度上。然后,根据待飞直线距离对待飞时间进行估算,求出预测时间误差,确定导弹按照特定的圆弧轨迹机动飞行的指令和机动飞行的时间,通过机动飞行来对时间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再利用所设计的导引律导引导弹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下反舰导弹编队协同攻击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多弹编队飞行控制的技术方案。采用基于分层递阶控制思想的多智能体系统结构,把多枚功能相同或者不同的导弹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弹群,弹群中各导弹之间进行编队飞行、协同搜索、信息融合和协同攻击等方面的作战配合,实现对单个目标或多个目标的精确打击。该方案可以实现多发导弹的编队飞行控制,能够提高导弹编队的体系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影响反舰导弹自控终点精度和命中精度的因素,阐述了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制定导弹飞行试验方案,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在反舰导弹作战使用范围内的自控终点散布和命中精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靶场飞行试验中,为了确保试验方案可实施,必须进行试验安全性量化分析,以确保故障弹对保护目标的威胁概率最小。根据弹道反舰导弹特点,给出量化分析基本思路,归纳导弹故障模式,分析不同故障模式下导弹落点散布,并给出量化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舰炮反导系统拦截超低空掠海飞行反舰导弹试验时,靶弹被击中后由于碰撞受力和引发的故障,是可能引起试验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靶弹被弹丸击中后的受力分析和仿真计算,探讨分析靶弹碰撞受力引起的弹道变化情况,为试验安全评估及研究反舰导弹易损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电子干扰条件下反舰导弹突防概率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电子干扰在水面舰艇编队防御中的应用,给出了电子干扰条件下反舰导弹突防概率模型,并结合仿真,分析了电子干扰对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前置点射击方式的反舰导弹,在计算射击诸元时,需要目标运动参数,但采用现在点射击方式的反舰导弹,在计算射击诸元时,不测定目标运动要素,不计算导弹自控飞行时间内目标的运动。因此,必须要建立采用现在点射击方式的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计算模型。在把反舰导弹飞向目标过程中的主要误差综合为目标指示精度和侧向偏移两类误差基础上,把目标机动范围、目标指示精度误差作为圆分布来处理,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不同误差条件下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计算模型。对高亚声速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进行了仿真,按照捕捉概率的战术标准,得到了对反舰导弹不同发射距离条件下几个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末段突防击水概率是反舰导弹设计和使用人员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综合考虑了击水概率影响因素,从掠海飞行导弹背景建模、反舰导弹高度控制系统和弹体纵向运动方程等方面人手,对给定海情下反舰导弹高度输出进行仿真研究,并利用统计试验的方法对击水概率进行计算。仿真结果证实了不同海情下飞行高度对击水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反舰导弹8字形二次攻击目标搜索效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反舰导弹在一次攻击时未搜索到目标或搜索到目标后受电子干扰等因素,导致丢失目标而失去攻击机会的问题,通过分析反舰导弹的目标搜索过程,从充分利用剩余航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8字形二次攻击目标搜索的问题,研究了采取该方式搜索的效能影响因素,构建了8字形二次攻击搜索效能评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论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对研究反舰导弹二次攻击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钟敏  华俊  郑遂  白俊强  孙卫平  黄领才 《航空学报》2019,40(1):522372-522372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动力装置为安装在机翼上的4台同向旋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针对1:15缩比模型带动力风洞试验显示的螺旋桨滑流对侧风起降状态的偏航力矩不稳定影响,对全机带动力风洞试验模型进行了大规模并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再现了风洞试验现象,通过流动机理分析明确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左侧滑时右外翼分离和垂尾背鳍涡破裂,这些原因和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也为后期的风洞试验所证实。考虑到模型风洞试验中尺度限制造成的低雷诺数和高螺旋桨转速,为保证飞行安全,继续采用该非定常方法对全尺寸飞机真实侧风起降状态进行了详细数值分析和偏航稳定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飞行雷诺数和螺旋桨转速下,相同侧风范围内风洞试验显示的流动不稳定因素基本消失,偏航稳定性允许的侧风范围明显增加。本研究实现了四发螺旋桨飞机起降状态横向气动特性的滑流影响非定常数值分析,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风洞与飞行雷诺数效应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偏航稳定性的虚拟试飞评估,研究成果也为AG600飞机的首飞和飞行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18.
吴惠松  林麒  彭苗娇  柳汀  冀洋锋  王晓光 《航空学报》2019,40(11):123144-123144
设计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双机编队飞行的风洞试验模型绳系并联支撑机构,模拟在周边有障碍物的有限空间通道中的飞行运动。以直升机为例,根据工况参数设计了双绳牵引并联机构作为飞行器模型的支撑,建立了基于可移动的滑轮铰点与直升机模型编队协同飞行的运动学模型,对系统的静刚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旋翼转动对该绳系支撑系统动刚度的影响,给出了在有限空间通道中模拟双机编队飞行与着陆过程中绳与绳之间、绳与模型之间的干涉算法,并对该支撑机构的绳系结构进行了干涉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支撑机构能有效解决模拟飞行器模型双机编队在有限空间中飞行运动时的支撑干涉问题,而且系统刚度达到低速风洞试验的稳定性要求,是低速风洞中支撑飞行器模型进行编队飞行试验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