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8,(3):45-46
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1月15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图拉雅卫星通信公司的“图拉雅”3移动通信卫星,这是2008年的全球首次航天发射,也是天顶3SL火箭去年1月底发射失败后的首次恢复发射。去年1月30日,天顶3SL火箭在发射“新天空卫星”(NSS)8卫星时,于起飞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火箭停飞。该火箭曾准备在去年11月恢复发射,有效载荷即本次发射的“图拉雅”3,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3):45-45
英国著名小卫星制造公司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正与准备开展太空旅游业务的维珍银河公司一道,探讨是否可以研制一种低成本的火箭,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英国政府38年前放弃了其成功的“黑箭”运载火箭项目。萨里和维珍提出的新项目将完全是一项商业项目,拟由载机把全复合材料的两级火箭携至高空发射,类似于美国的“飞马座”系统。  相似文献   

3.
质子号火箭的发展史苏联于1961年开始研制质子号火箭并生产了第一批封闭式循环火箭发动机。1965年第一次发射两级的SL-9型火箭,用这种火箭将质子-1~-3卫星送入了190×630公里的轨道,但自从1966年7月以后,这种火箭就不再使用了。1967年,苏联用4级的SL-12型火箭发射了宇宙146再入飞行器,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4.
H-I火箭简介     
1983年2月和8月日本用主力火箭N-Ⅱ从种子岛发射了一组(两颗)同步通信卫星(樱花2号a和b)。N-Ⅱ火箭能发射3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将成为日本1985~1990年的主力火箭,它能发射5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可以说是日本开始独立研制(尽管其中有些部分仍是仿制)大型火箭的里程碑,因为以前的N-Ⅰ和N-Ⅱ火箭的国产率仅50~60%,包括H-Ⅰ在内的第Ⅰ级部是从美国引进的,但日本对H—Ⅰ进行了一些改进,即第Ⅱ  相似文献   

5.
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2月1日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发射平台上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27,但火箭升空后不久便出现故障,导致星箭坠入距发射平台不远的海中.据报道,火箭几乎刚一起飞就出现了问题,第一级发动机于起飞后约25秒紧急关机.海射公司在发射后约1小时发表声明,称火箭升空大约40秒后便失去了全部遥测信号,表明发射任务失败.俄罗斯媒体报道说,发射在火箭偏离预定飞行路线后被中止.本次失败将给因2007年的上次失败而一度陷入困境的海射公司造成又一次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起,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陆续出现几种俄罗斯的新面孔火箭。它们均来自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研制生产的安加拉火箭系列。为了摆脱俄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新火箭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并且将使用原来为天顶2火箭建造但却从未使用过的一座发射  相似文献   

7.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及实施方案,研究了海射系统港口基地、海上发射船、运载火箭、保障船等运行的基本方案,提出海上发射任务实施流程,分析了牵制释放、连接器零秒脱落和自动对接、无人值守推进剂加注技术在海上发射火箭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西德的OHB系统公司推出了一种用超音速协和运输机发射的戴安娜(Diana)小型机载火箭方案(见图1)。Diana的发射方式与飞马座的相同,它的发射载机是一架超音速飞机而不是亚音速飞机(B52)。协和飞机发射Diana火箭时,高度  相似文献   

9.
以M-V三级固体火箭分析模型为据,通过发射弹道优化和成本分析,论证了M-V改型的全固体空中发射火箭的潜在优势.基本型空中发射火箭可将1 270kg的有效载荷送入250km圆形轨道.该火箭载荷比为2.5%,其经济性高,发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航天事业是从1951年固体火箭的研究开发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试验到研制、从探空、微重力试验到卫星发射应用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日本还引进国外先进的火箭技术,发展大型固体助推火箭,以实现大型卫星的发射。在消化吸收国外火箭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目前正在全力自行研制H-2大型运载火箭,包括其所用的固体助推火箭,准备用这种火箭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此外,日本在未来固体火箭的大型化、无公害化、降低成本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也正在进行研究开发。以下对日本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11):17-17
火箭发射对气候和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是有三种情况是不能发射的。第一种情况是出现雷电天气时,不能发射火箭。一枚火箭要有上万个元器件组成,有很多是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13.
巴西于1986年11月19日发射了第一枚探测火箭Sonda4,这是当今巴西最大的火箭。这枚固体火箭是由航天技术中心制造的,直径为1米,重7.5吨,有效载荷500公斤。在发射过程中,除无线电遥测发射机出现故障外,其它一切顺利,巴西政府认为此次发射是成功的。这枚新火箭将于1989年发射巴西的第一颗卫星(200公斤),该卫星将被送入高度为600公里的环形轨道,以保证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4.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1):23-25
三、从三代替代火箭到阿里安1火箭 1959年3月,美国航宇局提出愿为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发射用于进行空间研究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英国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羚羊(ARIEL)1卫星1962年4月26日由美国的雷神-德尔它火箭发射,成为美国为其它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1964年12月15日,意大利用侦察兵火箭(SCOUT,全称为固体控制轨道应用试验)发射了第一颗完全由欧洲制造的卫星圣马可(SAN MARCO)1。 辛康系列卫星证明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实用价值。1965年,美国将晨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拥有240条话路,在太平洋上空提供服务。到…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今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7月5日,该火箭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国产彩虹1军事通信卫星失败,火箭和卫星落到了哈境内,造成了污染。由于这次失败,哈政府一度关闭了拜科努尔发射场。9月6日,质子号终于恢复了发射,将两颗国产通信卫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火箭是用来发射宇宙空间探测器及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众所周知日本可向遥远的南极洲上空发射火箭。火箭是高速飞行的飞行器。它在苛刻的宇宙空间环境条件下使用。另外,由于对性能的要求高,为了得到高的质量比,性能上一般几乎接近于极限设计,而且火箭制造完毕之后,直至运到发射场发射之前,要进行贮存保管。火箭的工作时间极短而且是一次使用的。特别是火箭在点火后一旦出了毛病,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坏,或是连碎片也得不到。要探究其损  相似文献   

17.
日本H-2A火箭2月4日顺利升空,火箭发射本身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标志着日本向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迈进了一步。但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官员说,在火箭发射9小时后其上携带的两颗试验卫星中的一颗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这颗卫星名为大气再入系统验证星(DASH),其设计是用来测量火箭再人大气所产生的高温对火箭本身的影响。而另外一颗卫星任务验证星-1已经进入其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1999,(12):18-19
图1 1995年巴黎航展上最早展出的安加拉火箭从2001年起,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陆续出现几种俄罗斯的新面孔火箭。它们均来自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研制生产的安加拉火箭系列。为了摆脱俄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新火箭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并且将使用原来为天顶2火箭建造但却从未使用过的一座发射台。当然,这座旧发射台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安加拉火箭系列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后,美国洛马公司和赫鲁尼切夫中心已达成协议,同意由两家的合资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作为该系列火箭的独家…  相似文献   

19.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改进I型火箭,是专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圆轨道(MEO轨道)双星发射任务研制的新构型火箭,属于长三甲系列火箭“金牌家族”中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20.
猎鹰9号火箭截至2023年年底已完成286次发射。对猎鹰9号火箭特别是Block5版本火箭的发射情况进行了完整梳理统计,重点分析了一级箭体的复用情况以及发射、回收的相关能力保障,对火箭的经济性和未来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