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线接触零件部分热弹流润滑油膜厚度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部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弹流及部分弹流润滑线接触问题进行数值求解。通过联立求解结果,分析了接触表面间油膜厚度随载荷、滚动速度、滑滚比和进油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油膜厚度值,并依此提出一种新的油膜厚度公式。新公式考虑了热效应及表面粗糙效应影响,可用于高温、高速、重载工况。计算结果比Dowson-Higginson油膜厚度公式更符合于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似完全数值解法对HKD-1型航空润滑油进行了重载点接触热弹流分析,将两种不同流变模型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重载情况下,润滑油的非牛顿特性较显著,非牛顿特性对于弹流润滑中润滑油的温度、剪应力和拖动力影响较大,对压力分布影响较小.采用牛顿模型计算误差非常大,采用Evans-Johnson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滑滚比增加,油膜温升增加显著,压力变化不大,只是二次压力峰的峰值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3.
考虑啮合过程中接触线长度及齿面载荷的时变性,结合沿接触线方向综合曲率半径及卷吸速度的瞬态特点,建立满足航空传动润滑剂非牛顿流体及大滑滚比工况的有限长线接触斜齿轮热弹流润滑(TEHL)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及逐列扫描法,获得适用于宽泛工况范围的斜齿轮热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分析非牛顿及大滑滚比情形下的斜齿轮传动热摩擦特性。结果表明:斜齿轮端部存在明显压力及温度尖峰,且离入口愈近膜厚会略减小;非牛顿特性对温度场影响显著,且接触线过节点时温度分布呈“V”型分布;摩擦因数沿啮合线方向在节点处接近于0且向两侧逐渐增大,同时随滑滚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某直齿轮节圆位置,考虑弹流润滑中的热效应,研究了速度参数(■),载荷参数(■)与材料参数(■)对等温解与热解的影响。并对目前广泛用于计算等温条件下最小油膜厚度的三种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本文研究的工况范围内采用Грубин与Dowson公式计算得到的弹流润滑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大。而Yang公式在速度参数较低或载荷参数适中的情况下等温解与热解误差较小,在部分工况中可以直接采用该公式对线接触最小油膜厚度进行预测。三种等温经验公式均将载荷参数的影响估计过高。同时以相对误差10%作为量化等温解与热解的界限给出了各无量纲参数的参考范围,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不可忽略弹流润滑中热效应的影响,等温解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舰炮在使用过程中,炮塔座圈经常出现的摩擦磨损问题,通过 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后坐缓冲装置对炮塔座圈接触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 FORTRAN编程语言进行弹流润滑分析计算,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及座圈转速对炮塔座圈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安装后坐缓冲装置后,炮塔座圈油膜压力减小而油膜厚度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加,油膜压力几乎不变,油膜厚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膜压力变小,油膜厚度变大。揭示了舰炮在特定工作情况下的温度及转速的合理范围,有助于提升舰炮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涡轮增压器半浮动轴承内油膜静力特性,考虑两相流油膜破裂和非牛顿流体润滑油模型,计算分析带轴向贯通油槽的油膜压力和汽化比率分布情况,以及转速、偏心率、润滑油温度和润滑油压力等因素对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功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温度和转速是影响两相流油膜摩擦功耗的主要因素,分段楔形油膜的摩擦功耗与贯通轴向油槽的位置变化无关,油膜的气穴空化也不会引起摩擦功耗的明显变化;两相流油膜承载力随着偏心率的增加、油温的降低和油压增大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但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与此同时,小偏心率、高油压、低油温有利于减轻两相流油膜发生气穴空化的比率。   相似文献   

7.
轴承腔壁面液膜厚度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的实验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对建立轴承腔壁换热模型、完善轴承腔热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轴承腔壁油膜流动进行量纲分析,提出了轴承腔表面的二维计算模型,并完成了对试验件的数值模拟。采用超声测量系统对轴承腔两个不同点处进行了油膜厚度测量,得到轴承腔油膜厚度随转速以及滑油流量的变化关系。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表明:在计算工况条件下,测量点处最大误差小于8%,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了轮齿接触几何、啮合点法向载荷、齿向参数、真实表面粗糙度、润滑剂流变特性等因素,建立了滤波减速器轮齿混合润滑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复合迭代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分别求解Reynolds方程和弹性变形方程,获得了轮齿接触表面混合润滑分析完全数值解,得到了滤波减速器在啮入点、节点和啮出点的压力与平均油膜厚度,以及转速对轮齿接触表面平均油膜厚度和接触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啮入点、啮出点及节点处,沿齿宽方向的压力分布不相等,两侧压力较大,而在啮入点处的两侧压力突变相对较小,且平均油膜厚度最大;对于粗糙轮齿接触表面,随着滤波减速器转速逐渐降低,啮入点、节点及啮出点的平均油膜厚度随之减小,接触比增加,润滑效果变差,并且在同一工况下粗糙轮齿接触表面的啮合点平均油膜厚度小于光滑轮齿表面的平均油膜厚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润滑近似分析完全浸润流体低毛细数下的动态湿润过程.结果表明,van der Waals长程相互作用力对表观接触线附近的液膜厚度场有重要影响,对于排斥的van der Waals力,膨胀压力大于零,自由界面上气相压力高于液相压力,液膜厚度随van der Waals力的增大而增大.毛细数对液膜厚度的影响表现为毛细数越大,液膜越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星形人字齿轮系统,采用热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计算方法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下齿面各啮合位置的油膜承载比例及摩擦因数,结合齿面接触载荷和滑移速度计算,分析齿面热流密度分布状态;借助齿轮系统喷油润滑流场仿真得出系统油液分布及齿轮表面传热系数;基于流体动力学仿真和混合弹流润滑分析结果,建立齿轮系统稳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仿真研究各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啮合区中心油膜越厚油膜承载比例越高;综合摩擦因数受几何参数和载荷影响,内、外啮合齿轮副从节点处向齿顶齿根位置摩擦因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太阳轮啮合频次高且散热较慢,温升高于其他齿轮,高温区位于齿顶和齿根,随粗糙度增大太阳轮温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高速滚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国定  李建华  徐建东  李东紫 《航空学报》1994,15(12):1475-1477
直接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分析方法计算了高速滚动轴承中滚子与内、外套圈接触区的油膜厚度、油膜动压力和润滑油牵引力;分析了载荷、转速及滚子数等参数对轴承打滑损伤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与所作实验结果在较宽的工况范围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aero-engine mainshaft roller bearing D1842926 under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a new integrated numerical algorithm of quasi-dynamics and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TEHL) is put forward, which can complete the bearing lubricated analysis from global dynamic performance to local TEHL state and break out of 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way carried out independently in their own field.The 3-D film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with different cases are given through integrated numerical algorithm, meanwhile the minimum film thickness of quasi-dynamic analysis, integrated numerical algorithm and testing are compared, which show that integrated numerical results have good agreements with the testing data, so the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available and can judge the lubrication state more accurately.The parameter effects of operating and structure on pv value, cage sliding rate, TEHL film pressure, thickness and temperature are researched, which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ero-engine mainshaft roller bearing.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拟动力学的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高速高温重载典型工况为算例,基于轴承拟动力学分析,得到滚动体与套圈之间的微接触区运动和受力状态,分别用Hamrock-Dowson(H-D)拟合公式和翟文杰热修正公式计算了最小膜厚(MFT),同时结合热弹流润滑分析得到最小膜厚分布,对比了试验测试、H-D拟合、翟文杰热修正和热弹流润滑分析4种算法的最小膜厚,并根据膜厚比判定了轴承的弹流润滑状态.结果表明:H-D拟合和翟文杰热修正最小膜厚与试验测试结果相差较远,热弹流润滑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性较好,误差10%以内;探讨了不同工况下的轴承弹流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存在径向载荷时,润滑膜整体压力增大,膜厚减小;随着转速增大,压力减小,膜厚增大,但是增大的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4.
沈心敏  李其汉  杜立杰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55-358,396-397
基于对油膜气穴试验结果的考察和理论分析,本文给出了预计挤压油膜阻尼器力学性能的油气两相流分析方法。润滑膜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还提供了阻尼器的油气两相流性能数据,且与纯π膜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这些数据可供工程上计算分析采用。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也可拓宽用于其它带类似油气两相流润滑膜轴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部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Ree—Eyring流变学模型研究了国产航空合成润滑油的摩擦牵引特性,获得了合成润滑油的牵引力系数随载荷、速度、材料、润滑油粘度及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朱嘉兴  刘静  符江锋 《推进技术》2019,40(6):1370-1381
针对航空燃油柱塞泵滑靴副自适应油膜的动态润滑问题,基于牛顿拉夫逊方法,建立了考虑滑靴副油膜支承作用与其动力学状态动态耦合关系的滑靴副润滑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入前级部件内流作用对油膜特性的影响,通过CFD内流分析和Reynolds润滑模型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对航空柱塞泵滑靴副及其前级部件进行了一体式联合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保持在4.3%以内,CFD仿真方法可以实现对滑靴副前级部件内流场的准确模拟;转速从4kr/min增至5kr/min时,膜厚的最大倾覆值减小至原数值的27.15%,并且低压区滑靴厚度变化率的增大率最大可达62.02%;而出口压力增大率为66.7%时,引起全周期内膜厚变化率波动幅度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转动周期内,滑靴的自适应润滑效果通过油膜厚度场和压力场的耦合变化形成自适应动压支承效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陈国定  李东紫 《航空学报》1992,13(8):444-447
采用部分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非修缘直齿轮的表面闪温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过程,分析了齿轮在一个啮合循环中,表面粗糙纹理、表面粗糙度等形貌参数及工况参数对轮齿表面和油膜内闪温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方法对齿轮胶合机理和提高齿轮胶合承载能力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轴向受载的高速球轴承的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祝三  吴林丰  孙心德  高向群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57-260,329-330
提出了对仅受轴向载荷的高速球轴承进行拟动力学分析以掌握滚动元件运动特性的方法。首先确定了钢球和套圈的滚动速度以及套圈相对于钢球的滑动速度,建立了各滚动元件的润滑模型,阐述了建立高速球轴承运动特性分析基本方程的一般原理。通过求解这些基本方程可得到高速球轴承中各滚动元件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弹流油膜厚度和疲劳寿命,从而可确定高速球轴承不打滑的最小轴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