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米格-29系列战斗机新的发展方向,即计划研制它的改进型以及改进现役的战斗机。改进型包括舰载型战斗机米格-29K、双座陆基型多用途战斗机米格-29M2等;对现役米格-29进行模块化改进成为米格-29SMT并简要介绍了它们改进后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我国未来并列双座战斗机座舱布局的设计技术。通过对国内外多种并列双座机型座舱资料收集与研究,开展了并列双座座舱的布局设计。采用详细数据对比分析、数字化三维建模、多方案优化和人机工效评估等方法,总结出并列双座座舱设计关于设计方法、设计准则、设计依据等的关键技术,实现飞行员更好地协同。提出的主要设计思想、关键要素、设计准则等研究结果,可以为以后的并列双座战斗机座舱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具有较高的可实现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战斗机翼型使用和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翼是实现战斗机飞行性能最主要的部件,翼型是组成机翼的基本元素.要发展跨代优势的战斗机,在其所用翼型设计上需要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回顾第一代到第四代战斗机气动布局特点基础上,总结了每一代战斗机气动布局所用机翼翼型的设计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从战斗机跨代发展来看,其所用翼型设计从起初仅注重单一飞行性能点需求逐渐发展到兼顾考虑多目标多学科的设计需求.新一代战斗机将具备宽频隐身、大航程、高机动等能力需求,本文提出超扁平无尾气动布局是最可能采用的气动布局形式.对于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亟需发展具有综合优良性能的新一代翼型.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新一代翼型的设计需求,未来翼型将更加注重气动、隐身、控制、结构、智能材料和变体技术等多学科多目标的综合设计优化,保证战斗机具备更优越的飞行品质和作战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5.
图片消息     
BAe着手研究英国未来攻击机方案 英国国防部提出的未来攻击机计划(FOA,Future Of- fensive Aircraft),旨 在选择一种用以在 2010年~2015年间 能代替“狂风”攻击机 的较优方案。BAe目 前正在对几种可能的 方案进行研究,包括 “狂风”几种先进改进 方案;欧洲2000战斗 机的单座及双座型方 案以及一些新的隐身 性较好的设计方案。 其中“狂风”的一 种派生型,“狂风”20O0的性能及成本是BAe从事FOA研究的基线,欧洲战斗机的一些方案成本费用居中,而隐身设计方案,则成本最高。研究的内容包括:“狂风”飞机的航程、有效载荷及生存性;考察欧洲战斗机的单座及双座型设计布局,以及各种各样包括高生存性亚音速飞机设计和先进ASTOVL的新方  相似文献   

6.
以T-50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所追求的训练效益最大化,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注重训练装备设计的以人为本,与基础教练机和战斗机实现双向良好衔接;另一方面在不降低训练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双座同型战斗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肖志祥  崔文瑶  刘健  罗堃宇  孙元昊 《航空学报》2020,41(6):523451-523451
新一代战斗机强调超机动能力和强隐身性,其中大攻角下的静态失速、动态失速及内埋弹仓绕流是与高机动和强隐身密切相关的、极具挑战的几类典型的非定常流动,它们对数值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高精度地仿真流场、清楚地揭示流动机理,有效地控制非定常流动,非常有必要发展高精度且高效率的RANS-LES混合方法体系,包含RANS-LES混合方法本身、与RANS-LES混合方法匹配的高精度自适应耗散格式、基准湍流模式、高质量计算网格、高精度时间推进方法、非定常量的统计方法等,具有极强的紧迫性。提出、发展、验证并应用该类方法数值仿真新一代战斗机(包括单独部件、组合体、甚至全机)的非定常流动,数值预测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此类方法可为新型战斗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和JSF飞机基本性能的分析,指出了下一代战斗机应在以下性能方面注重改善:超声速巡航能力;隐身性能;高机动性和敏捷性;足够的有效载荷、大航程、高可用性;多目标攻击和超视距攻击能力;短距起降性能和高可靠性和维护等.  相似文献   

9.
战斗机的发展对隐身与气动技术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未来空战中获得主动权,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性能战斗机的研制和发展,作者分析了战斗机及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战斗机隐身性的作用及在飞机布局设计中采用的减缩措施,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阢身及气动力性能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飞机气动力与隐身一体化外形参数模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敬  李天  武哲 《航空学报》1999,20(3):283-284
第4代战斗机既要求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突出的隐身能力,又要求在高亚音速有较高的机动性即格斗能力,必须综合考虑亚、超音速气动力及隐身对飞机外形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未来作战环境对战斗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性能需求,促使战斗机与发动机之间更深层次的耦合,在研制过程中开展更加紧密的协同设计。回顾多年来战斗机设计中飞/发双方为实现综合最优而共同努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辨析提出飞/发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穿透性制空等作战需求,提出高性能战斗机的主要能力特征,探究面向未来的飞/发协同设计需求。从飞行性能、隐身特性、飞行控制、全机能量4个设计视角提出相应的关键技术,并给出可能的实现途径和设计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第四代战斗机F-22的选材进行了综述,较详细地介绍了F-22飞机选材的依据及特点,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隐身材料等。  相似文献   

13.
何启国 《飞机工程》2000,(4):17-19,51
介绍了战斗机隐身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了战斗机隐身带来的维修性问题及其朴素关系,并提出了改善隐身飞机维修性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4.
图片消息     
美空军规划新一代战斗机近日,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CC)透露,他们已经组建了新一代战斗机办公室,以规划F-22和F-35之后的新一代战斗机应具备的技术特征。空中作战司令部认为,新一代战斗机将通过提升速度和隐身两方面性能来实现强大的生存能力。新机将具有很强的隐身能力,能突破任何现代化防空系统;新机将具备情报、监视、侦察(ISR)  相似文献   

15.
美国空军已经开始对为其研制中的两种隐身战斗机 F/A-22和 F-35发展新型导弹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种新型导弹的性能与“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差不多,并能装在这两种隐身战斗机的内部武器舱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JASSM 导弹,是一种大型的隐身防区外空地导弹,射程超过371km,若装到 F/A-22和 F-35的内部武器舱可能会有麻烦。尽管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也可外部悬挂 JASSM 导弹,但美国空军要求这两种隐身战斗机应当尽可能多地内挂武器,不使隐身性能受影响,从而限制敌方雷达的观察能力。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对发展一种“联合双任务制空导弹”(JDRADM)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该导弹不仅可用作防区外空地导弹,还具有现役空空导弹所具有的某些空对空攻击能力。美国空军对 JDRADM  相似文献   

16.
三翼面战斗机以及三翼面翼身融合战斗机建模后,运用曲面像素法进行隐身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翼面翼身融合飞机比三翼面飞机侧面隐身大幅度下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米格-1.44战斗机的研制过程,从机动性、隐身性、机载武器、机载电子设备和具有多任务作战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其优越的性能,最后说明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战斗机具有高空高速、高机动性、高隐身和大作战半径等特点,而民用飞机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特征。为了满足新一代飞机的性能指标要求,飞机液压系统的设计面临着解决重量、  相似文献   

19.
<正>1"鹘鹰"亮翅珠海航展增辉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中国四代战机"鹘鹰"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飞行表演,这表明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3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鹘鹰"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这也是第四代战斗机尤为重要的特点,也是在性能上四代机与三代战斗机有良好交换比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第四代战斗机性能指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先进飞机时,在考虑超音速巡航能力,隐身性能,高机动性和敏捷性,足够的有效载荷,大航程、高可用性,多目标攻击和超视距攻击能力,短距起降性能,高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同时,还应着重考虑性能优化问题. 继90年代美国推出第四代战斗机F-22之后,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相继研制出了具有第四代战斗机性能的新一代战斗机.但是由于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还是不太明确,因此一些据称是第四代的战机,其性能指标其实只能达到第三代半,大多是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很多基本性能远没有达到第四代的要求.本文以当今各国所公认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和F-35为参考,对其性能指标加以介绍,以供设计先进战斗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