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2.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3.
钱航 《航天员》2014,(4):62-64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目前已成为他们在密闭的空间站内,调节身心的有效方式。不过随着未来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种植将成为太空中的一种潮流产业,而那时如果还让身兼科研重任的航天员米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泽源 《航天员》2011,(4):44-46
自人类诞生起,浩淼的星空一直是人类敬畏和向往之地,太空中闪烁着的点点繁星似乎在呼唤着我们前往。虽然人类已经将自己的活动疆域拓展到了外太空,但登陆火星这颗美丽的行星邻居似乎依然是我们遥远而旖旎的梦想。不过,无所畏惧的地球人却已经悄悄吹响了火星集结号,你听到了么?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5,(1):44-44
2004年12月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一个委员会表示.美国航宇局应派宇航员而不是机器人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个由21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组成的委员会在呈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执行任务非常靠不住,而且要花太长时间。另外,机器人维修哈勃的总投资至少需10亿美元。据美国航空航天公司估算,  相似文献   

6.
钱航 《航天员》2013,(4):49-51
我国第一场太空课完美呈现在国内8万所中小学和6000多万学生以及无数观众面前。不过在享受太空课堂的精彩的同时,我们是否了解这神奇的太空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吗?实际上这堂太空课,不仅太空课题经由全国很多专家的论证,太空实验也是全国范围的实验海选的结果。更有教具的选择,航天员艰苦的训练,以及地面支持系统和航天各系统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发展迅速的空间技术为人类匍设了通向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道路。回顾过去,空疸工发成就卓著。展望21世纪,空间事业前景光辉,人类将在太空开辟新天地,中国人也将遨翔太空。  相似文献   

8.
雨轩 《航天员》2013,(4):72-75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成功返回地面,这距离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已有10年之久。10年间,中国恰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而神十也恰好是我国神舟飞船系列的第十艘飞船。  相似文献   

9.
像以往的探险家一样,我们也进行了太空探险,这种探险带来的回答可以使我们探知远离我们的世界。在太空探险过程中,我们对自己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进入太空,在地球以外的空间中正常生活。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可以使人在太空中生活一年以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11.
于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6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可说是一个载人航天的高峰论坛,亦可说是一次关于"人在太空"的新想法、新概念、新思路的碰撞和融合。21世纪探月高潮即将来临,火星征途正在开启,我们的航天装备需要改进吗?航天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该怎样解决,而他们自身应做出怎样的努力?在行星探险和地外生命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人类在到达某个地方之前,能够了解自己将会带来的生物污染并能加以控制,航天员的独特能力才是有益的。以此来看,太空环保是人类得以向外探索的道德基石和利益保证,这也是人类必须面临并思索的问题……有意思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航天员如何捆住小行星来进行太空行走,航天员可以有"第二皮肤"吗,太空游客的居住环境该如何设计?航天无疑最需要一个想象的殿堂。这次会议无疑带给我们思维一次强烈的冲击,就让我们站在各国航天专家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梦得更远,让我们儿时就憧憬的航天之梦沿着科学的轨迹飞翔……  相似文献   

12.
瑞江 《航天员》2009,(1):64-67
在地球上,人们的吃喝拉撒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太空中,这些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进行缜密处理,仔细对待。这不,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问题,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设计制造出越来越适用的太空卫生间,使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越来越方便。  相似文献   

13.
<正>曼为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由冯仑和李海林共同创办,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2015年,冯仑拜访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并参观太空博物馆时受到了强烈震撼,在与航天员的交流中发现太空科技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2017年,埃隆·马斯克提出要把100万人移民到火星,这让冯仑与李海林的思考聚焦于火星移民。此次专访将探寻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4.
张其吉  白延强 《中国航天》1999,(6):24-26,28
苏联心理学家别列戈沃伊等人将载人航天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解决飞往太空的技术装置问题。第二个时期,解决生物学问题。第三个时期,解决心理学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因航天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而引起明显功能损害和任务损害的报道,但美、苏...  相似文献   

15.
砚池 《航天员》2009,(6):68-70
当看到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太空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人们免不了好奇,既然太空是没有重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长时间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保障自身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4-65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17.
王德汉 《航天员》2008,(2):40-41
载人航天在太空环境中进行,人体要遭受低压、缺氧、高低温和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人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必须在太空创造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提供人生活的条件,如食物、氧气和水等。载人航天中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了16项有趣的太空小实验,这些在地球上司空见惯或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太空中又将如何现身?或者,在地球上只能梦想的事情,如乘坐魔毯飞翔,到了太空是否能够梦想成真?让我们随着这些实验的太空实践者若田光一的身影,来观看这些变化吧。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06,(2)
虽然中国人涉足太空的时间不长,中国的“神舟”号载人飞船也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这一自主研发的系列载人飞船不仅备受外国同行的关注,也是中国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神舟”飞船是飞船系统上上下下的研制人员精心为航天员打造的,除了设计师外,最了解飞船的要数航天员,而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舒适与否,他们更是深有体会。费俊龙:大家好,很高兴能应《航天员》杂志的邀请,在这里给大家说说我们的飞船。在太空飞行的5天时间里,飞船就是我们的“家”。聂海胜: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并了解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飞船。同时,我们也要向飞船系统的科研人员致敬。  相似文献   

20.
尹玉海 《中国航天》2001,(11):32-34
人类的空间事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走出了其原始形态,即逐渐摆脱了空间活动简单的政治和军事功能,而逐渐将自己的经济和商业价值体现出来。在空间活动的所有经济和商业价值中,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就是太空商业旅游。美国富翁蒂托完成的太空遨游就标志着这个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但是,作为一个未来性的产业领域,太空商业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若干现实和具体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现实问题,太空商业旅游才能真正作为一个自主的产业来开发和发展。因此,及早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太空商业旅游活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