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月球基地构建方案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月球基地的建设能将人类的活动区域扩展到月球,实现月球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开展月球基地建设,在技术上是空间站工程和载人登月工程的有效结合,也有利于其载人航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有人月球基地的构建,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的基本途径分为刚性舱组装、柔性舱组装和月面建筑式三大类,并指出在月球基地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途径的选择原则,再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在有人月球基地发展初期的构建方案,最后对有人月球基地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37年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圆了人类几千年的登月梦想,随后的航天员在月球表面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再次夯实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那么,我们可以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阿波罗号系列飞船犹如一艘艘载梦之舟,带着人类的梦想和祝福驶向遥远的月球……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过月球表面。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再次兴起,美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载人登月计划,即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这项由NASA主导、多方参与的登月计划,目标不仅是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还要在月球建立长期运营基地,并为后续的载人探火行动奠定基础。文章对这一计划所涉及的战略部署及任务要素进行了概述,涵盖登月着陆点选择、运载火箭与飞船、着陆器与有效载荷、“门户”绕月空间站以及商业航天的参与。最后讨论了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对我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5.
《航空周刊》1988年4月11日报道: 1988年4月初美国月球基地会议对约翰逊航天中心提出的登月舱方案进行了审查。这是自美国总统里根正式提出要研究美国重新执行登月计划或飞往火星问题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月球基地会议。图1所示是圆形轨道转移运载器,又称登月舱(图左),用于将登月器(图右)送上月球。图2所示是登月器将登月人员送到月球Rook山附近,增压  相似文献   

6.
重返月球     
历史将永远铭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带着人类无尽的期盼,降落在月球上,阿姻斯特朗的一记脚印,圆了人类千年的奔月梦想。虽然此次登月被称为美国政治冲动的产物,虽然这次登月脚步匆匆近于唐突地结束,留下些许谜团,留下几丝遗憾。但是,它的功绩在人类航天史上将永远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水客 《航天员》2009,(4):62-63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9日凌晨5点,NASA发射两颗卫星探月。这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美国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国家之一。从卫星“绕月”到“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重返月球”计划中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美国的月球探索已进入更深屡次。月球,田其独特的空间位置,被美国视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8.
月面设施原位建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面设施原位制造技术是未来航天科技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以美、欧为代表的航天强国及组织均开展了月球原位制造技术的研究,研制了原位制造设备,并开展了相应的地面工艺验证工作,积累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参数。在充分调研及跟踪国内外月面设施原位建造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国内外月面设施原位建造技术的发展思路,为我国月球基地的建造提供参考,对我国的载人登月、月球基地等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月震是什么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称之为"月震"。众所周知,地球每年都发生许多次地震,月球也会发生月震。月球的内部能量已近于枯竭,虽然现在它是一个几近僵死的天体,但仍然有轻微的活动,因此经常有微弱的月震发生。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静海西南角设置了检测月震的仪器。此后,相继在月球着陆的几艘"阿波罗"飞船又先后在不同位置放置了月震仪。月面上的6台月震仪组成了检测月震的网络,它可以记录月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震源深度。至1977年8年为止,月球上的月震仪共监测到10000多次月震活动。  相似文献   

10.
载人登月飞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祺擘  李桢  李海阳 《上海航天》2012,29(5):14-19,72
根据载人登月任务有无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将登月途径分为地球轨道交会-月球轨道交会、地球轨道交会-直接返回、地球轨道不交会-月球轨道交会,以及地球轨道不交会-月球轨道不交会四类,并对各自可能的演变登月方式进行了分析。对载人登月的质量规模及运载火箭需求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比较了一次发射、基于环月轨道交会组装和基于近地轨道交会组装方案的时间窗口和登月方案,并给出了建议。研究可为我国载人登月任务方案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67-467
"在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在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上,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2008年6月,NASA相关研究小组对“星座计划”月球车、登月服样机进行了地面测试,并模拟进行了月球探测、地质考察和月球基地建造。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前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时期,两国的争霸对象延伸到了太空领域,其中包括对月球的探测。30多年来,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俄罗斯在完全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却没有登月,而由美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在当时那样的特定时期,这让我们很难理解。因为在冷战时期,探月和登月活动是两个国家用整体实力进行的一场较量与对抗,特别是登月活动,它承载的不仅是科研上的意义,而且是提升国际威望、增强民族信心的政治手段。但是,俄罗斯为什么要放弃这一计划?最近,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月球热”,许多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探月计划,而俄罗斯面对这股“热流”似乎没有积极的反应。人们不禁猜测:俄罗斯是已经成竹在胸,还是对曾经热衷的探月活动已经失去了往日政治般的狂热?  相似文献   

14.
二、国外载人登月的目的 21世纪人类"重返月球"到底要去干什么?从科学探测与研究的角度综合分析,主要应该有如下一些目的:①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包括月壤成分、月核组成、地质结构、形成过程、大气和对月球探测的影响等;②了解太阳系以及行星(主要包括地球)的起源与演变;③研究地/月系统的形成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天浪 《航天员》2010,(2):66-68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是否有水,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在将来航天员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甚至人类借月球为跳板探索其他星球之时,起到巨大的作用。月球也是最贴近人类情感与心灵的星球,在中国诗人眼里,月可对饮、月能解语、月也多情,而现在,月亮上又有了水的存在,多了水的滋润……  相似文献   

16.
喻京川 《航天员》2012,(5):78-80
《登陆月球》描绘了想象中的登月航天员在月球上铺设各种仪器设备的情景。画面背景是被太阳照亮的月球山峰,天空上漂浮着我们的家园——地球。然而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画家还只是把登月飞船想象成一枚带有翅膀的火箭的样子。月面的山峰也过于高大险峻了。  相似文献   

17.
温谷 《航天》2009,(8):30-31
2009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6月18日,美国一箭双星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目前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从而拉开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该计划与昔日辉煌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相比,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航天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8.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5):23-30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有人月球基地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过程设想,可为我国未来有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阿波罗登月舱最终下降及着陆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波罗登月任务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创举.阿波罗任务首次提供了非遥测方法直接对地外天体探测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最终着陆段的扬尘情况,下降轨道、下降速率和着月处月壤的状态.这些数据的收集有助于今后的探月任务.  相似文献   

20.
翘首望月球     
月上中天,清辉满地,惹骚人墨客无数遐想。对于这个与人类相伴千万年的自然天体,—直以来,我们都赋以感性情思,理性上却知之甚少。至唐代诗人张若虚一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现的淡淡的宇宙意识,才算是较早的对月球的叩问。如今,诗人已逝,诗情退却,将疑问留与后人探索。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登月器的降临,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人类在月球取走的样品,使我们终于对月球懂了一点点。这一点点让我们知道月球上也有山,它们比地球上的还高;月球上有宝藏,它们比地球上的还珍贵。也就是这一点点,激励着人类再次向月球迈出理性而坚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