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环境数据库”1987年4月28日通过了航天部第一研究院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数据库是山七○二所高级工程师王树棠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动力学环境数据对于进行航天器动力学环境研究、环境条件制订、改进设计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跟踪高技术、新技术,适应新一代航天器(航天机、空间站、机动导弹、星际武器等)的发展要求,航天部结构强度与环境专业情报网(第八网)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强度与环境专业技术2000年展望情报信息交流会。  相似文献   

3.
“安全飞行二十一世纪”计划是美国联邦航空局研究的一个新项目 ,主要用于调查实施自由飞行的促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对这些促进措施进行了技术鉴定。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在美国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 ,主要发挥联邦航空顾问委员会的作用。该组织对与航空业有关的一些需求和技术问题召开研讨会 ,最后 ,根据来自全球航空企业、政府机构及学术界代表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以后的三年里 ,来自企业、政府及学术界的代表将通过合作 ,有计划地完成“安全飞行二十一世纪”计划 ,并对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建议的九项促进措施进…  相似文献   

4.
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是航天器构型布局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型在轨变构型航天器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工作量大、出错率高、遮挡率无法量化等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器第一视角的视场遮挡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视角图像蒙版及图像映射,模拟方锥形、圆锥形、球形等各类敏感器视场,通过逐个像素比对,计算视场遮挡率和遮挡方位。使用此方法建立了空间站敏感器视场遮挡分析系统,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视场遮挡分析效率和准确率,并且为机构类部件运动过程对敏感器视场遮挡的分析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高速数据采集多机处理系统”通过技术鉴定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朱根才教授等研制的“高速数据采集多机处理系统”,1995年12月通过了由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技术先进,达到国内领先和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是开展地外天体着陆探测的核心装置,其着陆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探测任务的成败。本文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航天器着陆缓冲机构的相关设计技术,重点介绍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方法、机构构型和地外小天体着陆/锚定机构,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针对各类着陆缓冲机构总结了动力学分析技术现状,对比了理论解析模型法、全机刚体仿真分析法、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法、全机柔性仿真分析法和半主动控制仿真法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优劣。再次,论述了地面等效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滑轮平衡法、斜坡模拟法和全机1/6尺寸模型法3种地面等效试验方法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未来深空探测需求,对航天器着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态势,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进行了很多富有创造力的最新研究。其中,“Makoc—T”专业自动航天器由中央机械研究院和科拉廖夫能源公司、及拉瓦契金科学生产企业联合设计,用于进行工艺研究和实用试验。其设计雏形为“进步-M”和“火星”型航天器。该航天器的设计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京航空学院动力工程系承担的“七五”预研课题“变唇口型总压畸变流场模拟技术”,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已通过航空航天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技术上属国内领先水平。 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流场模拟技术是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相容性试验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面向制造业的三维曲面造型与数控加工系统”通过论证1997年3月24日,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在我校科学馆召开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面向制造业的三维曲面造型与数控加工系统开发及商品化”的可行性论证会。该专题是国家科委“九五”...  相似文献   

10.
“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通过技术鉴定我校动力工程系常海萍副教授等完成的“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不久前通过了由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建立计算程序,所开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间站舱外固定扶手难以满足航天员复杂舱外作业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航天员出舱活动用的移动扶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设计与试验研究。首先,在充分考虑着舱外服加压航天员手部施力特性的基础上,对舱外移动扶手操作机构的几何尺寸和弹簧刚度进行了参数设计。其次,为满足航天员在轨出舱单手操作移动扶手的人机工效学需求,对操作机构进行了自锁设计,并利用ADAMS对操作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各操作机构能够实现自锁功能,且操作力符合着服加压航天员手部施力特性。最后,研制了舱外移动扶手原理样机,从功能、环境适应性及人机工效学方面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案可顺利完成舱体扶手夹持、长度和角度调节,且实测操作力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在力学和热学环境试验前后操作力无明显变化,各操作机构满足空间站舱外低轨环境及人机工效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前 一六j 口 结构和材料在肮天器系统工程设计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的技术项目,结构的合理性与材料的先进性,对整个航天器的先进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从地面射人轨道的空间运输系统(例如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等),在结构和材料方面,必须体现刚性大、强度高、重量轻和耐高温的性能。对于在空间轨道上飞行的飞行器(例如卫星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等),除此要求外,还要体现尺寸的稳定性和长寿命,甚至要求具有7~10年的寿命。对于未来长期停留在空间的航天器(例如空间站等),则结构和材料的要求更高,因为空间站的结构尺寸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性…  相似文献   

13.
“锌基复合材料及其模具实用化成形工艺”通过技术鉴定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顺林教授等承担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锌基复合材料及其模具实用化成形工艺”,1996年3月通过了由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课题组成功地用流变铸造法、压铸法和负压石膏型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评述动力模型修正与识别、模态综合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大型复杂结构(如背携航天飞机的大型捆绑系统和“岛屿式”的空间站等)的分析模型和试验状态进行了初步展望。预言几十年内可能突破“建模错误诊断术”和“用部件试验代替全结构试验”等高难度技术。同时,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某些研究途径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弱撞击对接机构(Low impact docking mechanism,LIDM)的力雅可比矩阵包含了驱动臂与负载传感环力和力矩的传递关系信息。然而,力和力矩具有不同的量纲,将雅可比矩阵分解为两个分别与力和力矩传递相关的子矩阵,在两个子矩阵的基础上,分别推导出力和力矩传递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作空间内力和力矩传递能力的分布规律,研究LIDM力和力矩的传递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接机构的结构构型确定后,力和力矩传递性能呈椭球体分布,并随负载传感环沿不同路径移动,呈现不同的规律。研究结果对以LIDM为代表的空间对接机构的结构性能评价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第八专业信息网 (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 ) ,拟定于 2 0 0 3年四季度召开“2 0 0 3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地点位于南方、待定 )。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 70 2研究所主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主题航天器静、动态试验仿真技术2 征文内容2 .1航天器静、动态试验仿真技术 ;   2 .5导弹与航天器状态监控与故障分析 ;2 .2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试验技术 ;2 .6导弹与航天器环境预示、模拟和控制技术 ;2 .3结构静、动、热强度分析与研究 ;2 .7结构强度与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器灌封用硫化硅橡胶,研究了其在γ射线辐照前后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引起性能变化的内部状态的变化及性能变化机理,同时也研究了其在空间站和载人舱中应用时的阻燃特性、逸出有害气体情况、抗菌防霉性能。结果表明,总剂量辐照后硫化硅橡胶的红外特征峰峰位和峰强基本上未产生变化,热分解行为也无变化,但绝缘性能增强,力学性能随着剂量的提升先增强后衰减,硬度不断增大然后趋于稳定,阐述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载人舱中应用时应注意垂直燃烧特性及对部分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成果可为硫化硅橡胶在航天器中的使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三维辅镜全息检测技术”通过鉴定我校理学院蔡云良等承担的“三维辅镜全息检测技术”,通过了由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三维辅镜全息检测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全息检测技术。在较差的测试环境和使用连续波激光器作为相干光源的条件下,可对柔性较大尺寸工作的振动、...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然后,阐述了21世纪初期中国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动力学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对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专家组委托航空航天部科技司,于1991年10月18日在南京主持了对南航“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研究成果的技术鉴定。鉴定认为,以朱兆达教授为首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科研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对逆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自行提出的基于多散点定位和最大似然原理的单一目标和多个目标同时运动补偿和成像方法、线性预测外推数据的超分辨成像方法在国内领先,具有独创性。该项成果为我国的ISAR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