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激光武器作战时瞬时功耗500~700kW,目前机载供电很难直接满足需求,为了满足机载激光武器高功率输出的作战需求,在机载发电机和激光武器能量输入级之间需要进行高能储存。针对100kW激光输出功率,分析激光武器系统用电需求,通过供电方式及储能装置对比,提出以机载发电机、储能装置及激光器激励源组合供电思路,比较飞轮储能和电池/超级电容组合储能两种可实施方案,并利用超级电容器组作为储能装置开展了机载激光武器供电技术研究,验证了机载超级电容储能供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储能装置超级电容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DC/DC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了适用于多电飞机电网的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较为完整的混合储能模型,并在模型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等方法,设计出三级控制策略,实现稳定飞机电网电压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风力发电所占发电比例的上升,其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对电网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风电功率波动的自适应复合储能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反馈来实施对低通/高通滤波器时间常数的控制,在完成对风电波动功率平抑的同时,合理分配平抑功率,避免超级电容过充过放。最后通过仿真,针对春夏秋冬不同时间窗口下的功率波动进行平抑,验证了所提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光伏发电单元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造成系统内部功率不平衡的问题,混合储能系统可以同时发挥蓄电池高能量密度和超级电容高功率密度的优势,根据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混合储能单元间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将直流母线电压进行分层控制,采用四个电压阈值共分成五个控制区域,以直流母线电压为信息载体,决定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对混合储能单元的充电、放电模式间自主切换。电压分层控制有效地避免了蓄电池由于电压波动而频繁进行充放电切换,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最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手工和自动化电磁铆接应用,将电磁发射的机理引入电磁铆接领域,通过该技术在电磁铆接设备的具体实现,研制了电磁铆接设备。所研制铆接设备可使铆枪的金属冲头在磁场中持续加速,获得最大的动能后撞击到铆模上,实现铆接。铆接同样规格的铆钉和安装螺栓需要的电容储能大幅度减少,因此放电时通过线圈的电流也大幅减小。可以大幅提高能量利用率,电源和铆枪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小、易于操作、更安全,便于实现自动化铆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电磁加载系统放电回路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系统控制参数对电磁力应力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放电回路电阻可保证设备在最大电容量和极限放电电压时放大器输出的应力波幅值足够大;增大放电回路线圈匝数,电磁力应力波的幅值升高,同时脉冲宽度变宽,选择电磁加载设备线圈匝数时应综合考虑应力波幅值和脉宽;放电回路电容量主要影响电磁力脉冲宽度,对电磁力幅值影响较小;电容充电电压主要影响电磁力幅值的大小,在放电回路其他参数一定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充电电压来实现电磁加载设备输出应力波幅值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大功率霍尔电推进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未来空间任务需求,指出了大功率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大功率霍尔电推进的技术特点,从基本理论和工程实现的角度,指出了大功率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较高等离子体密度带来的离子热能化和溅射腐蚀增强问题、大电流动态感应磁场干扰问题、严重的热负荷问题、大结构尺寸问题、大发射电流阴极、变工质放电、阴极中置以及地面试验问题等,并分析了相应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和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宏观放电参数对大功率霍尔推力器点火初始阶段的影响,首先在一台10 kW霍尔推力器上实验测量了点火初始阶段不同宏观放电参数下的阳极电流变化特性,然后采用PIC数值模型计算了不同放电电压和质量流量下点火初始阶段阳极电流和离子密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增大放电电压与质量流量都能够增大点火启动过程初始阶段阳极电流的上升斜率,而增大磁场强度会降低点火启动过程初始阶段阳极电流的上升斜率;放电电压和质量流量的改变不会引起点火初始阶段电子和中性气体发生碰撞电离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电容储能点焊机预鉴定与经验交流会一九七七年六月廿一日至廿六日在三二○厂召开。会议首先对六二五所、北京电焊机厂研制,经三二○厂试用的DR-40000高压储能点焊机进行了预鉴定。大家认为该焊机基本达到了原设计要求,方向是正确的,并可以为今后大厚度铝合金点焊和推广胶接点焊创造条件,建议进一步进行试验后及早鉴定推广。会议还交流了有关单位研制使用的高压和低压储能焊机的经验,讨论了储能焊机的发展情况和直流脉冲焊机存在的问题。大家认为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