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卫星卫星几乎是跟卫星同步发展起来的,俄罗斯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小卫星的出现而发展起来了小卫星编队。小卫星编队的目的是用编队分布式概念来实现通信、侦察和导航等任务,进而用若干个小卫星虚拟一个大卫星。小卫星编队和反卫星卫星产生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目的,本来是不相干的问题,却出现了巧合。笔者认为,反卫星卫星是小卫星编队的一种特殊应用,小卫星编队的关键技术是反卫星卫星技术的基础,可以说,掌握小卫星编队技术的国家,就具备了反卫星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来兴 《卫星应用》2004,12(2):35-40
卫星编队飞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完全崭新和开拓性研究课题,对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卫星来说,可以认为是一次空间应用革命。以国际典型应用实例介绍了卫星编队飞行技术发展现状,以应用需求为目标,提出并论述了三个对地观测卫星编队飞行方案;研究分析了卫星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昊  戴金海 《航天控制》2007,25(1):52-55
为满足越来越高的航天任务要求,卫星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程度自主性;但自主卫星系统是复杂系统,研究困难,仿真往往成为唯一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使用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研究自主卫星系统的策略.首先分析了3个有代表性的自主航天任务系统,然后详细讨论了卫星系统的自主性,最后介绍了作者独立开发的支持自主卫星系统ABMS的模型体系结构和软件平台--ABSSA和absimlib,为仿真研究自主卫星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
编队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曾国强 《上海航天》2010,27(3):6-9,53
对编队卫星碰撞规避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递推编队卫星的初始状态协方差阵,将碰撞概率密度函数在危险区域积分获得编队卫星的碰撞概率。当碰撞概率大于安全阈值时,向卫星施加最小脉冲速度修正量Δv,在垂直于终止时刻相对速度的平面机动一定距离以降低碰撞概率。仿真结果表明:用计算的碰撞概率能较好地预测编队卫星的潜在碰撞危险,所选机动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5.
微小卫星组网与编队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国内外微小卫星及其组网和编队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中的星座轨道分布及覆盖、高精度轨道定位,以及编队飞行的形成和保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虚拟卫星 ,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这将为小卫星开拓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论述编队飞行的概念和应用 ,其次研究轨道动力学。系统地研究编队飞行三种动力学模型 ,最后进行相应数学仿真 ,分析研究各种数学模型的精度和它们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7.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的确定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卫星之间相对轨道的确定对于多颗卫星编队飞行的控制和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结合空间圆形的编队飞行星座,本文给出了描述卫星近距离运动的C-W方程,讨论了空间圆形的编队卫星星座的构成,进而设定了利用激光仪测量星间位置矢量,并设计了Kalman滤波器来实现相对轨道的确定,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Kalman滤波器能够有效提高相对位置确定精度并给出相对速度的高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奥运会隆重举办之际,中国的航天工作者最引以为自豪的莫过于那些直接为赛事服务的奥运之星了. 1.气象卫星观云测雨 由于奥运会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自行车、帆船等众多比赛项目都是在露天体育场、野外或水上进行,因此准确地提供天气预报和即时气象信息对于防避灾害性天气,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驾护航"的气象卫星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9.
大型卫星编队的分布式协同姿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丹  曹喜滨 《航天控制》2005,23(1):27-30
随着卫星应用的日益发展,由卫星编队来代替单颗卫星进行工作已经 成为一种趋势。大型卫星编队的构型和控制问题的研究,作为未来的空间任务 发展和设计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研究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编队,讨论了协 同控制器的分类与结构,将编队视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每一颗卫星的控制系 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进行姿态协同控制器的设计。并利用李亚普诺夫 稳定性理论验证了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分布式协同姿态控 制器有效可行。最后介绍了利用五自由度气浮台(Microsim)进行卫量编队协同 姿态控制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编队卫星不同模型间的差异,分别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推导了星间相对运动的非线性、线性和相对轨道根数三种模型。以非线性相对运动模型为参考,在相同初始条件下比较各模型的位置误差。仿真结果表明:中心星在圆轨道或近圆轨道上运动时,三个模型结果相差较大。增大中心星轨道偏心率,可减小其位置误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空结构的卫星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卫星这类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提出了基于时空结构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模型(iFDS),从系统结构,结构模型,推理机制、流程模型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各种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融合,实现了卫星系统网络化、个性化、远程并行诊断的智能故障诊断.在故障推理机制研究中,将故障分为系统故障、多发故障和单元故障3类,分别对每一类故障提出相应的智能故障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卫星编队队形重构中的模型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保军  师鹏  张皓  赵育善 《宇航学报》2010,31(9):2101-2107
推导了卫星编队进行燃料最优队形重构时,两组Lawden方程(时间域和真近点角域)下所建立目标函数的数学关系,指出在不需要解析解的情况下,动力学模型应选择时间域下的Lawden方程,目标函数应建立在时间域。首先,分别针对脉冲推力和持续推力机动,研究了两组方程下目标函数的差异。然后,以持续推力式重构方法为例,构造了燃料最优目标函数,基于最大值原理,建立了队形重构的两点边值问题。然后,采用边界迭代法求解初始协态变量,确定最优的控制加速度。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模型分析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一般运动学方法在进行近赤道卫星编队相对运动分析和轨道设计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其次介绍了一种基于零倾角轨道变换的运动学新方法 ,用其对近赤道卫星编队中参考卫星轨道倾角对环绕卫星轨道根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最后对零倾角卫星编队相对运动方程的线性化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利用数值仿真对两种运动学方法的相对运动方程线性化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仿真的结果表明 :由基于零倾角轨道变换运动学方法得到的相对运动方程的线性化误差不随参考卫星轨道倾角改变 ,而由一般运动学得到的相对运动方程的线性化误差随着卫星编队接近赤道而呈非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高有涛  陆宇平  徐波 《宇航学报》2010,31(7):1782-1788
建立了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利用积分反步法,设计了能够保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卫星摄影测量中,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编队具有比单颗卫星更优越的性能,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通过对绕飞编队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摄影测量的卫星绕飞编队构形。该卫星编队具有空间构形不变、覆盖范围大,图像比例尺一致等优点。对地三维定位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拍摄的具有航向和旁向充分重叠的区域网图像,在摄像机光心坐标精确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就可以确定地面目标点坐标,即用空中控制完全代替地面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的鲁棒控制方法.将环境摄动、推力误差等因素作为干扰项加到相对动力学方程中.然后对于该不确定系统,采用Lyapunov最小一最大方法设计相应的控制律,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采用该控制律仍然能保证系统渐近稳定.同时针对经典的Lyapunov最小一最大方法导致的控制颤振问题,进行了改进,证明了改进后的控制律能够实现系统的一致终极有界,同时消除颤振.通过仿真,验证了采用Lyapunov最小-最大方法在系统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比一般控制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张健  戴金海 《上海航天》2006,23(1):31-34,40
介绍了Agent的一般概念,分析了DS-1型、ST7型、混合型、基于结构分解型,以及基于功能分解等典型卫星自主控制体系结构的组成和实现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卫星自主控制体系结构设计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百麟  金迪 《宇航学报》2015,36(7):763-768
研究一种基于遥测数据的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计算方法,以卫星热控边界温度遥测参数作为仿真计算模型基准温度参数,挖掘星上设备温度与安装边界(热控边界)温度之间的数值定量关系,形成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通过基准温度遥测数据与卫星温度关系数值矩阵之间数值运算,实现卫星在轨飞行温度仿真预计,计算误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19.
UML作为一种先进实用的标准建模语言和易于表达的面向对象建模工具,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系统进行描述,而且具有描述直观和便于交流等优点。在对卫星探测仿真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基于UML的开发工具Rational Rose分别建立了系统的用例模型、结构模型、行为模型和物理模型,并采用Visual C++6.0对仿真系统进行了实现。实践表明,UML可以有效构建系统模型并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