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是本刊第31期中《“对东北老航校诞生前后”中两个重要问题的考证》一文(下面简称“考证”)的续篇。请读者能把本文与“考证”和本刊第36期中的《1991年4月7日林弥一郎先生给韩明阳先生的信》两文章联系起来看,就能清楚了解平息吉林省通化“二·三”暴动的全貌了。因黑龙江省1994年出版了王忠瑜著《不谢的樱花》及据闻日本的杉本一夫也在写书继续宣传“所谓’枪毙林保毅”问题”。这些都不是历史的真相。虽然本文不是讲航空的事件,但因航空总队参加了平息暴动的过程,同时本文又是续篇,所以本刊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2.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贵刊1998年第二期登载了《两航起义始末》,这是继《纵横》1987年第6期刊载《飞向新中国——“两航”起义始末》之后,又一篇两航起义历史记述性文章.笔者团曾从事过两航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工作,并参与过民航总局政治部撰写《两航起义始末》,故对该文特别关注.拜读后感到美中不足,不仅文字上有错漏之处,而且有些情节与史实也不尽相符.有种责任感驱使我与多方面资料核对,为了翔实反映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壮举,提几点意见,以供探讨.一、从贵刊所载《两航起义始末》(以下简称“始末”)的标题与内容来看,题文不符,题为始末,而内容有始无末.众所周知,两航起义是中国、中央航空公司两千多名员工的整体起义.该文只阐述了为什么策动两航起义,如何策  相似文献   

3.
历史已表明,第一个用具体事实为朱慕菲“正传”的,不是别人,正是《香山航空人物录》的作者赵荣芳。 ——关中人《<香山天将>序》 《航空史研究》(39)刊出韩明阳、孟力同志合写的《为朱慕菲“正传”——访朱慕菲胞弟、旅加华侨朱腾云先生》(以下简称《正传》),引起了我的极大关切。我反复看了多次,还细加对比有关的文章,总的感觉是:写文章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4.
“‘历史就是历史 ,研究历史的人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希望大家都以此为准绳 ,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航空史研究》6 4期 43页 )韩明阳同志的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也希望他自己研究历史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韩明阳同志在《航空史研究》第 31期 (91 .3)、36期 (92 .6 )、6 0期 (98.3)、6 4期 (99.3)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引用大量“史实”来论证“枪毙林保毅”的事是没有的 ,以后又说是没有下命令。说命令“是伪造的、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欺骗人的”。并指责写历史回忆录…  相似文献   

5.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6.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7.
《航空标准化》1985年第1期中刊载了《对较大尺寸环形零件孔组位置度公差的检测》一文,该文对孔组位置度公差的三种存在形式,即“采用独立原则的孔组位置度”、“薄壁件孔组位置度”、“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孔组位置度”分别提出了检测方案。本文拟对孔组位置度公差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均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的孔组位置度公差,提出了检测方案,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望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8.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季文美教授是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和力学家,他为航空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航空界的非凡人物。本文是由盛星辉同志按照“季文美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册”中有关文章编写而成的。其中主要摘录了陶秉礼、唐宗焕、张庆恩的“季文美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一文,摘录了吴富民、刘启洲、林超强等同志的文章,同时也摘录了纪念册中的其它有关文章。 本文介绍全面、简短、特此选登。  相似文献   

10.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航空标准化》一九七六年第三期第71页例2(图9)中叙述到“……如果小孔和凸缘的实际直径都偏离最大实体尺寸,那末小孔对基准凸缘的位移度公差可以增大0.35mm(0.3+0.05)之半”。 其中“可以”二字系“可能”之误。该段文字不够详细、明确,引起一些同志的费解。现对此例中基准凸缘的补偿值如何计算应用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2.
航天部第十三情报网“7131”技术情报交流会于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湖南大庸市召开。这次会议由航天部二院208所负责主办。共有30个单位的54名代表参加。二院208所唐文英副所长致开幕词。十三情报网网长703所杨铭本副所长作了重要讲话。707所温家琦同志到会进行指导。《宇航材料工艺》编辑部耿占基同志就网刊所属类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2期(总第44期),关中人先生的《当年<大公报>关于冯如携机回国的报导》,介绍和全文引录了一篇笔者1991年撰写《冯如研究》时未见的。极富史料价值的冯如历史文献——刊于1911年3月香港《大公报》的《中国飞行家回国近状》,并据以提出“冯如回国时,到底是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等三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三个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解答: (一)冯如回国时,到底携回一架还是两架飞机?  相似文献   

14.
在第58期《航空史研究》中,两航同仁李纬文同志撰写了一篇“两航起义与民航建设”,笔者现写一篇“两航起义与航空建设”.人们一般总认为两航起义与民航发展是密切分不开的,其实两航起义还直接发展并充实了航空工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推进技术》1991,12(6):75-76,82
第四届《推进技术》编委会于1991年7月21日至24日在大连市召开.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刘兴洲同志主持,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其要点是:《推进技术》在我部航天系统第三次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质量是关键,而稿源又是质量的保证.因此,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史研究》1993年第4期(总第42期)陆永正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陆文》)一文,对拙作《冯如研究》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提出异议,这对拙作将来有机会修改重版时,是很好的启迪;但《陆文》在否定孙中山曾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上所持论点,及据以作出的“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结论,却都是错误的。今将拙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推进技术》1985,6(6):85-86
《推进技术》编辑委员会于今年六月十二日到十四日在北京航天部招待所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共26人,因事、因病请假3人。会议由臧令千同志主持。刘兴洲同志作了报告。 十二日上午,由《推进技术》编辑部副主编邵新荣同志作80年7月至84年12月的工作小结。共分三个部分:1.概况:介绍了创刊以来《推进技术》的发展情况。由最初的油印内部资料发展为航天部第三情报网的网刊。继而发展为可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类刊物。2.读  相似文献   

18.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19.
《航空计测技术》1998年第3期中刊载了田淑英同志的《在用电子天平的检定与计算》一文,文中对JJG98-90《非自动天平检定规程》中关于电子天平的检定和计算的内容作了归纳总结,但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不足,本文对此作一论述,以与田淑英同志及从事质量计量工作的同志共同探讨。1 对规程有关方面的理解1.1 关于实际分度值d和检定分度值e在天平的检定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实际分度值和检定分度值两个概念,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及相互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根据NO76-1《非自动衡器》中定义,电子天平的实际分度值系指相邻两个示值之…  相似文献   

20.
更正启事     
1. 本刊1986年第2期第6页,左栏横线下第一行“这种方法将污染颗粒尺寸分为若干范围,分别”应移到本页“部标准《飞机液压系统工作液固体污染度分级》简介”一文的右栏最下行。 2. 第5页“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颁发经理一号令——狠抓产品质量”一文中,左栏最下行“……稳定全、安……”应为“稳定、安全生产,”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