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航宇公司为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可能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在近地轨道投入使用。设计研究表明,积木式的载人空间平台所需硬件的大部分技术可以从其他空间计划(如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的基础上修改成适合于未来空间站的技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最初接受了一项合同,旨在评价一个无人  相似文献   

2.
为了竞争空间站基本构件的投标,NASA 已经与八个工业小组签署了初步期限为21个月的合同,合同的总价值为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价值二千七百元美元的最大合同委托给了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和洛克韦尔国际公司领导的工业小组,主要研究空间站的结构工程、居住模型、操纵臂和对接部分,以及数据管理、通信、温控和高度控制系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洛克韦尔公司和格鲁曼宇航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哈里斯公司和斯佩里公司合作。洛克希德公  相似文献   

3.
美航宇局向空间站计划中心投标,签订研究空间站设备合同,截止到1987年7月底,4项合同已由六大团体应征。·约翰逊空间中心负责构造、机械手、制导、导航、数据管理、舱外活动和气闸。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集团(含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霍尼威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洛克韦尔国际公司集团(含格鲁曼航空空间公司、哈利斯公司、斯佩里公司、汤姆逊·拉莫·伍德里奇公司(TRW)、联合技术公司、英托梅特里斯公司)应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航宇局准备生产德尔它火箭创造条件。它将利用科罗拉多州贝洛的新设备和5760平方米的厂房总装德尔它火箭,其它部件的制造工作仍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亨廷顿比奇。  相似文献   

5.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1987年4月开设的普埃布洛新工厂(科罗拉多州),初次公开展出9月2日组装完毕的第一枚德尔它火箭。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从美国空军、美航宇局、民间企业,接揽总计28枚的德尔它及德尔它-Ⅱ的订购合同。为了生产这些火箭,新增设了普埃布洛工厂。增加的现有总装工厂(62000平方英尺),到1988年3月将建设成118000平方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去年8月宣布,到1993年最后一次航天飞机军用飞行之后,国防部将不再使用航天飞机。另外为了加强对自由号空间站的管理,NASA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决定成立空间飞行处(OSF),集中管理NASA的航天飞机计划和自由号空间站计划。空间飞行处由威廉B.勒努瓦领导,管理四项计划:罗伯特·克里平领导的航天飞机计划;理查德·科尔斯管理的自由号空间站;约瑟夫·马洪负责的空间飞行;理查德·威斯尤斯基管理的人员机构和资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退休的美国航宇局(NASA)前负责政策计划的副局长菲利普·卡尔伯特森,征得NASA的同意,成立了美国第一家代表商业航天用户利益的联合会——“全国商用航天业联合会”。成员将是进行商用航天业应用的工业界和学术界代表。卡尔伯特森说,他的想法一开始便得到了NASA的同意,并拨款36万美元,创立一个空间站商业用户联合会,对空间站的执行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8.
围绕印尼帕拉帕卫星发射权而展开的竞争,4月中旬终于有了结果: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中标。据印尼国营佩鲁姆泰尔电讯公司总经理卡库克·苏达里扬托透露,麦道公司提供此项卫星发射服务索费4400万美元,比该公司最初报价低300万美元。此次发射费用全部由美国金融机构负责筹集,其中有85%是由美国进出口银行筹措的。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最初的报价为3600万美元。同美国公司相比,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飞机进入到商业飞行阶段,美国的一次使用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将急剧下降。但是主张继续使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的德尔它和马丁马丽埃塔的大力神34D运载火箭的人说,这些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还应继续使用下去,因为它们可以和欧空局的阿里安相竞争。下面是美国的一次使用运载最近几年的发射安排: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军已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签订中等运载火箭合同,改进德尔他2,但不补贴经费,以控制商业发射市场不超过25%的商用。与此同时,允许马丁·玛丽艾塔生产的大力神军用火箭可转为民用,投放市场与欧洲阿里安4竞争。马丁·玛丽艾塔公司投入商用的火箭是大力神3。它在过去20年中成功率达96.3%,在135次发射中只失败5次。在美国军用火箭中,它的可靠性最高。目前的火箭改进型基本与大力神34D相同。这是空军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NASA)通过选择国际空间站的四项研制合同,准备在“天空实验室”坠毁20年之后重返空间。赢得合同的公司有: 1.波音宇航公司;2.麦·道公司与RCA/通用电气公司;3.通用电气/RCA与TRW公司;4.洛克达因公司。马丁·马里埃塔公司却遭受了重大打击,它受挫于波音公司,甚至连分承包合同也未拿到,可见打击之深。洛克韦尔公司也败于麦·道公司。空间站第一阶段(基本结构)的合同金  相似文献   

12.
从1965年开始就在美国航宇局(NASA)工作的宇航员乔斯夫·P·卡温,以空间站计划主任科学家的身份加入了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卡温今年54岁,他辞去NASA的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空间生命科学局长的职务,于1987年3月31日从NASA和美国海军退伍。卡温曾于1973年5月和6月在“天空实验室”上,作为科学家在空间驻留了28天。现在,卡温作为主任科学家,在洛克希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商务周刊》1980年12月1日报道〕:由于苏联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轰炸机对美国航空母舰的威胁越来越大,五角大楼出于对此事的关注,悄悄地开始了一项研制监视轰炸机的侦察卫星计划。该项计划是保密的,任何人都不会公开谈论它。但是据五角大楼一位官员声称,军界要在八十年代中期部署6颗这种卫星,总耗资在“几十亿美元以上”。目前有三家航空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正在为研制卫星和它们的舰载通信设备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赴美空间站考察团一行7人,在1987年9月21日至10月12日考察期间,通过与马丁公司的座谈以及约翰逊空间中心和马歇尔空间中心的介绍,对美国研制阶段的划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美国研制阶段一般分为如下6个阶段: ·零阶段主要是确定目标有什么需要和要求。一般由NASA和军方共同负责,私人公司大部分不介入。但有时NASA会邀请一些科学家来帮助决定目标。·A阶段通常是可行性研究。在目标确定后,为了得到不同的构思,NASA让几个公司,一般有四、五个承包商来做这一工作。做完  相似文献   

15.
乔治C·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是NASA推进技术方面的领头羊,目前正担负着国际空间站美国居住舱和实验舱的研制。马歇尔航天飞行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王希季一行七人,于1987年9月21日至10月12日赴美国作空间站及有关技术的考察访问。主要的考察单位是马丁·马利埃塔公司在丹佛的航天分公司,以及NASA的约翰逊飞行中心和马歇尔飞行中心。考察访问中除进行技术座谈外,还参观了正在研制中的美国空间站的缩比模型,特别是看到了约翰逊和马歇尔飞行中心的全尺寸压力舱的模型。现把所了解到的美国空间站的一些特点介绍如下: 1.空间站目前的外形为双龙骨构型 NASA21个月的“B阶段”定义和初步设计工作已经结束。由于单跨长122米(400英尺)而被称作“动力塔”的初期参考外形已放弃,现在又根据用户的要求和详细工程分析,在1986年3月完成了空间站的初步定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空军已选定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生产和操作中型运载火箭(ML-V),这是自“挑战者”航天飞机事故之后,为恢复美国军事和商业发射能力所迈出的关键一步。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接到来自空军空间部的价值3.16亿美元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8.
美航宇局(NASA)选定在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上首次进行科学实验的14个项目,预定在1996年实施,其实验内容与承接单位如下: ·宇宙尘埃实验——华盛顿大学; ·激光通信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哥达德空间中心; ·大面积标准阵列反射镜/高性能X射线观测仪——史密松天体物理观测所; ·10TeV以上的高能原子群的组成和相互作用——马歇尔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19.
对全部国产的 H-Ⅱ火箭来说,整流罩的试验成功与第一级发动机、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继头一次的实机实验后,整流罩又重复进行了四次分离试验,到1989年就可结束此研究计划。担任该项工作的川崎重工正在建设专用装配车间。以前 H—Ⅰ火箭用的整流罩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MD)公司制造的。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使 H-Ⅱ火  相似文献   

20.
美国面向21世纪究竟应开展什么样的航天计划,目前尚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为了正确地评价各种看法,美《大众科学》杂志访问了美国6位著名航天问题专家,他们是: M.A.法吉特博士(曾领导或参加“水星”、“阿波罗”飞船、航天飞机工程) L.费斯克博士(负责NASA空间科学和应用) F.D.马丁博士(负责NASA空间探测计划) B.穆莱博士(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 T.D.佩因博士(前国家空间委员会主席,前航宇局局长) J.A.范·阿仑博士(范·阿仑辐射带的发现者) 6名专家对载人航天、对地观测、航天飞机、空间站、月球基地和火星探险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独到的和颇有启示的见解。现将关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两部分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