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运用接地技术理论,探讨VHF、UHF通信、遥测设备防雷接地问题。提出有关计算公式,数据表和有关插图。内容涉及工频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雷击独立避雷针引起的冲击反击过电压、雷击交流供电二次电缆受到的反击过电压和VHF、UHF通信遥测设备防雷接地,文中还介绍了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弱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否则,有可能引发事故。分析了有关的接地技术,包括安全接地,防雷接地,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屏蔽地,系统地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总装测试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产品的复杂化、系统化,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对产品总装测试厂房的接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用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常用接地方式的概括介绍,提出了适合于某型号产品总装测试厂房接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各种接地功能具体实施方案;阐述了解决总装测试厂房接地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是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使总装测试接地系统可靠性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其它型号产品总装测试接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篇关于运载火箭自动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的研制经验的总结报告。“供电与接地”的设计质量,不但影响系统的抗干扰特性,而且直接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本文概要性地论述了系统及其组成设备的供电与接地类型,供电与接地的正确方法,供电与接地在不同研制阶段中常见的错误,地线系统的设计、施工与测量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航天器一次母线正线对结构或机壳短路故障而影响整个航天器供电安全的风险,对现有的一次母线回线高阻接地和设备机壳高阻接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对短路电流、安全间距、电气隔离、电磁兼容性(EMC)设计、静电放电(ESD)、地面测试人员安全6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总结不同方案特点,提出了一种既能降低一次母线短路风险,又能减小对现有航天器设计方案影响的高阻接地改进方案,并对电气隔离关键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高阻接地方案对现有遥测遥控电路、热控电路等的电性能影响较小,能使现有航天器设计改动最小,便于高阻接地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接地问题的历史情况与现状,探讨了单独接地与共用接地装置的优劣,得出应该采用共用接地装置这一标准作法.  相似文献   

7.
卫星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星上电子地器件多的特点,对气象卫星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卫星接地搭接、电磁屏蔽和电缆布线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上述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实施要求。经卫星在轨飞行验证,对FY-1C所进行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目前,各台站的地网接地电阻从几欧到十几欧不等,这主要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土质以及所在地区土壤电阻律所决定。从理论上讲,防雷接地用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这是因为接地装置上流过的雷电流会使接地点的地电位升高,产生过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机房内的反击电压也高,因此地网的设计主要从防雷的角度考虑,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的数值。但像贵州这样的山区,普遍存在土质差的特点,且多为碎石回填土,表面只有十几到几十厘米厚,土壤电阻率极高,要使这样的地区地网的接触电阻做到很小是极为困难的。这样,对于地网的优化设计在贵州等地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外运载火箭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包含助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及有效载荷分离等四类形式。结合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发展需求,从连接形式与驱动能源两个方面对分离机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了各分离机构技术特点,并对非火工分离机构产品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旨在为运载火箭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创新与产品系统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电铜箔接地性能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网的接地性能关系整星电磁兼容性的优劣。文章从接地网导电铜箔的搭接现状入手,分析铜箔本身和导电胶的电阻以及铜箔接地电阻退化的机理;通过温湿度加速试验验证指出,在导电铜箔接地性能退化中导电胶的性能退化起主导作用;通过工艺试验得出电焊可以显著改善铜箔接地性能,以满足型号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