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舰)空导弹发射装置的控制系统在导弹发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系统对发射装置的快速性、机动性、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等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结构和传动机构设计只有配合相应的控制系统才能完成赋予它的功能和使命。不同类型的导弹发射装置需要完成不同的准备到发射过程,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因功能使命不同而各异且差别可能很大。本文扼要地归纳了地(舰)空导弹发射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讨论了相关的技术问题,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由于环境干扰造成发控和随动控制系统失控的特点,给出了发射设备通过软件抗干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发射控制系统导弹准备时间,何处时间显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用软件实现发射控制系统时间显示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火箭发射场上的工作千头万绪,全部发射准备和发射工作都是按照预定程序由发射准备系统和发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指令来完成的。由于运载火箭的结构非常复杂,准备工作量大,并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因此必须使发射前的准备过程尽量自动化,以缩短发射的准备时间。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从技术上讲十分复杂,若没有准确、快速、可靠的指挥控制系统,火箭的成功飞行是不可想像的。当把能源号火箭固定在发射台上时,有几千根电气线路和数十条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装备使用情况,建立地空导弹发射控制系统战备完好率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型发控系统设计定型时的可靠性统计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海上战场态势预报,应用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跟踪理论,对某型导弹控制系统和搜索雷达天线随动系统进行改进,使此二系统处于次优工作状态.应用同相控制,改善导弹控制规律,扩展雷达搜索范围,提高搜索精度,确保雷达以概率1搜索目标.据此可简化导弹发射程序.发射导弹的程序简单,则易于实现发射过程自动化.发射导弹过程不计算目标机动运动,侧风、温度,湿度,陀螺漂移等干扰的影响.本文对探索导弹新的控制和导引规律以及全方位发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信 《航天控制》2000,18(3):76-80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快速机动使用方式,控制系统实现了全数控方案,地面各种勤务工作的设备做到了智能化.对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测控系统采用了"弹测"和"地测"相结合,以地面计算机控制为主的体制,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方案,自动化测试系统在"三化"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测控系统功能扩大了,系统更为复杂,测控软件在配套设备中的份量越来越大,越显重要,测控系统自检尤其是测控软件的测试尤显突出,文中提出采用导弹模拟器解决测控系统自检和测控软件测试问题,还可作为部队模拟训练装置,提出导弹模拟器的组成和设计方法以及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月 《航天控制》1998,16(2):34-37
火工品供电线路一直是火箭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的重点,在控制系统的综合试验中都要对供电电流作专项测试。本文提出了一种替代传统手工测试的自动化测量方案,从软硬件的设计、试验的情况、效率、通用性以及扩展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小型固体火箭进行了滚转通道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半实物仿真系统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基于小扰动法与固化系数法,实现了对小火箭滚转通道最优控制律的设计;采用dSPACE实时仿真机,完成了小型固体火箭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在舵机无反馈装置的情况下,利用电台实现了舵机控制参数的传递,达到了控制系统闭环仿真的目的。设计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不仅完成了对控制系统的验证,而且还具有小火箭发射过程的全程模拟能力。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最优控制参数可满足小火箭滚转通道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射控制系统冗余技术在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运载火箭大多采用并联PLC发射控制方式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在实际发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此方式本身存在着一定影响可靠性的潜在问题,一些问题会导致发射的推迟。本文从现有PLC发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种替代的冗余架构解决方案,以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各种冗余方式进行可靠性和系统平均寿命的评估与分析,得出可靠性与系统平均寿命综合结果最优的冗余系统架构,对PLC在运载火箭发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将对发射保障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美国空军将在2003年前后完成一项耗资达10亿美元的航天发射保障系统改造项目,以实现发射保障工作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使两次军事或民用发射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从目前的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据美国空军官员介绍,改造后的航天发射保...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阿尔法磁谱仪(AMS-02)发射、着陆和在轨运行三种工况,用有限元方法对AMS-02热控制系统进行了静力学分析.考虑了发射和着陆极限工况下运载工具与AMS-02的载荷耦合,AMS-02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载荷系数用沿AMS-02坐标系三个坐标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效表示.计算得到了AMS-02热控制系统各组件的位移和应力.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吻合较好,验证了该静力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最终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6,(12):47-47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10月18日称,它将研制一种能飞往月球的新飞船。公司总裁塞瓦斯季亚诺夫对媒体说:“我们已开始制订一种现代化飞船的最终设计。这种飞船称联盟K。”他说:“该新型飞船将配备数字化控制系统,并在被设计成能从拜科努尔和库鲁发射。”他还说,能源公司仍在继续进行“快船”新型航天飞机的设计工作。“快船”是一种可乘6人、与美航天飞机类似的航天器,旨在替代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用于定期飞往国际空间站,甚至飞往月球和火星。它将乘坐两名专业宇航员和多达4名乘客。  相似文献   

14.
就采用垂直发射方式的某型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弹台自动对接技术进行了研究。简述了总体方案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对接机构的组成,简述了原理性试验情况。对弹台自动对接技术预先研究的结果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弹道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和测试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是十二所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帮助下,和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下,我们完成了多个不同战术技术指标的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实弹(箭)发射的落点偏差(人轨精度)都能满足研制技术任务书的要求。1990年4月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人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末修姿控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一致性和协调性检测而研制的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能实时检测并显示末修姿控动力系统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按时序动作的情况,从而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判断数据,确保了末修姿控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使用方便,操作界面简单,可自动记录、保存检测数据,并可离线浏览、打印,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仪器内部嵌入控制信号模拟线路,可自动进行模拟自检测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投入,其便携式、小型化设计更适应了机动、灵活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工控机与PLC结合,采用上、下位机集散式控制方式,应用于运载火箭发射装置控制系统中,其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及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已在我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发射装置控制系统中得到验证,并推广应用于某发射台的技术改造。本文着重介绍了发射台发射装置控制系统,论述了此种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发射设备作为进入发射流程的复杂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其单点故障环节影响火箭发射成败,通常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来提高任务可靠度,确保发射过程安全可靠。文章介绍冗余设计的分类、级别、原则,针对进入发射流程的发射设备,从系统级、单机级、零部组件等方面介绍冗余设计技术在发射设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运载火箭故障模式及制导自适应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武权  张志国 《宇航学报》2019,40(3):302-309
为提高制导控制系统在运载火箭全发射任务周期中的智慧水平,提高运载火箭完成任务的鲁棒能力,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载火箭故障模式,创新提出了基于能量属性的故障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级别的能量故障提出了对制导控制系统的功能、性能需求。尤其针对小、中级别能量故障,简述了运载火箭故障飞行制导自适应方法应用,包含案例及任务目标变更原则等,并分析了制导自适应技术后续工程化应用的实施途径。基于能量属性的故障分类方法及制导自适应方法可应用于后续中国运载火箭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20.
上面级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外热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卓林  江海  陈少华  金迪 《宇航学报》2018,39(10):1107-1115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以及最长阴影时间、滑行段旋转角速度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面级阶段卫星的极端外热流工况并给出了外热流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