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钱学森科学历程的三大创造高峰:创建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以及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建立系统科学及其体系,创建系统学,并开创复杂巨系统科学与技术领域.以钱学森建立的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为基础,分析了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体系、系统学与综合集成方法,以及复杂巨系统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国内、国外的智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但是大都缺乏一种东西,就是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而对于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体系这个问题,钱学森早在1978年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1978年,钱学森等人在《文汇报》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文中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这一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在钱学森的指导下,顾基发研究员参与了组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开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顾基发研究员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钱学森是一个战略型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还是一个学派的领头人。钱学森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开创的一生。他从自身的专业力学扩展到研究控制论、运筹学,再到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并一直不断地研究拓展,很多学科他都关注,直到建立科学技术体系。所以,我认为钱学森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系统工程是科学技术 1978年,《文汇报》发表了钱学森《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第一次在媒体上宣传系统工程这门科学技术。事实上,中国航天的系统工程方法实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那时候,党和国家决定按照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研制导弹。导弹研制是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工程,涉及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5.
正9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与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杂志联手打造的专刊《系统工程在中国》正式发行。60年来,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巨匠,总结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开辟了系统工程发展的新高度。十二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正是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系统工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探索形成的具有航天特色的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理念、体系和方法,并在中国空间事业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文章从系统工程的起源和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航天器系统工程发展历程及应用实践,提出了新时期坚定系统工程理论自信、推动空间事业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将于2016年10月底在北京举办第19届学术年会,该年会是我国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交流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承办。会议期间将举行大会报告、分会场交流、专题论坛、论文交流和有关的成果展示、企业洽谈、新闻发布等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军事、智库建设等20多个领域,并举行纪念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和钱学森诞辰105周年的有关活动。国内外知名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专家、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诞辰110周年. 钱学森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创新的一生和辉煌的一生.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老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别开辟了纪念钱老的专栏,约请钱老的同窗、同事及学生撰文,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成就与贡献》中,呈现了作为科学家和思想家的钱学森。他创建的系统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13日,第十三期钱学森论坛"相聚丝绸之路起点,奏响强国战略号角——钱学森智库聚焦古都复兴"在西安盛大开幕。一周后,2018年1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钱学森军事系统工程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期钱学森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本期钱学森论坛以"引领改革先声四十年,抢抓时代历史新机遇——钱学森智库聚焦创新中国"为主题,旨在践行十九大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创新中国建  相似文献   

11.
正通常在人们认识当中都认为钱学森是力学家,中国导弹、航天的开创者,航天之父。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与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钱老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而钱老在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相似文献   

12.
<正>马蔼乃教授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成智慧教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与钱学森有过学术交流。以下内容是根据马蔼乃教授访谈录音整理而成。初识钱学森199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地理科学的发展》,该文章经由水利部钱振英部长转送给钱学森一份。让我意外的是,大概一周后钱学森亲自给我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表示赞同我的一些观点,另一方面也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后来我写了  相似文献   

13.
<正>王越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与钱学森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并对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王越院士的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20世纪60年代,我和钱学森接触过一段时间。1965-1967年的时候我曾任某型导弹预研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在西安的某设计所工作,当时是属于七机部的,而钱学森是七机部的副部长。那个时候钱学森作为领导,我有时向他汇报一些问题,和他有些接触。  相似文献   

14.
正国外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视为系统工程的"革命"、"系统工程的未来"、"系统工程的转型"等。本文首先对"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这一定义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探究系统工程的本质是什么,进而从系统建模的角度认识系统工程与系统建模技术的关系,从系统建模技术的颠覆性发展来对比MBSE和传统系统工程,分析MBSE的基本原理,阐明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书讯两则     
《钱学森书信》出版2007年6月下旬,《钱学森书信》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书信3000多封,分10卷出版。《钱学森书信》的整理工作从2002年初陆续开展,书信跨越的时间是1955—2000年,其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文艺理论等11个科学大部类。  相似文献   

16.
正三、中国航天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对全行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建设历来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能力的形成被视为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础。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巨匠的推动指导下,中国航天成为系统科学与工程理论的成功实践者。改革开放后,我国对空间战略、空间政策、空间法律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水平逐步提高,智库类机构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公司、中国国防  相似文献   

17.
正钱学森,一个值得让人永远铭记于心的名字。1955年10月,钱学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科技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钱学森归国63年之际,"口述钱学森工程"课题组从2015年  相似文献   

18.
郭宝柱 《宇航学报》2008,29(1):29-33
系统工程是航天工程项目成功的保证,它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航天项目组织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深入分析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建立科学、协调的相互关系,从而促进创造力“涌现”,是新环境下组织系统复杂性管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4日,在我国首个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十二院于2016年3月4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单位基础上成立。作为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源地,十二院将肩负起建设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实现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三大重任。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批示中对十二院的挂牌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十二院以更名为契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6月13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主办的钱学森论坛第2期——"走向商业航天的未来"在北京成功举行。这也是该院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举办的以商业航天为主题的大型论坛。论坛得到了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出席论坛的有两院院士,来自国家部委、军队、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