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顺基教授与钱学森曾多次以通信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在科学研究上得到了钱学森的多次指导。以下内容是根据黄顺基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在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学森关心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与钱学森的接触过程、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对钱学森的认识,以及钱学森对我的影响4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2.
<正>孔祥言教授曾于1963-1964年期间接受钱学森的悉心指导。以下内容是孔祥言教授口述整理而成。投身祖国力学研究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郭沫若请他组建力学所。1956年1月6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同年9月13日,我到力学所报到,加入了钱学森具体负责的小组工作,从此开始与钱学森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钱学森  相似文献   

3.
正"陈士橹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器飞行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并完善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相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并已在航空航天一些科研院所得到应用。以下内容是根据陈士橹院士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1956年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为了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力量,钱学森在全国高校挑选了数位知名教授到五院担任咨询专家,其  相似文献   

4.
<正>马蔼乃教授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成智慧教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与钱学森有过学术交流。以下内容是根据马蔼乃教授访谈录音整理而成。初识钱学森1996年,我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地理科学的发展》,该文章经由水利部钱振英部长转送给钱学森一份。让我意外的是,大概一周后钱学森亲自给我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表示赞同我的一些观点,另一方面也对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后来我写了  相似文献   

5.
正薛惠锋教授曾在西北工业大学执教,对于钱学森与西北工业大学的情缘有着颇深的感触。薛教授通过饱含深情地回顾钱学森一生的光辉历程和爱国情怀,重温了钱学森留给西北工业大学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抒发了对于钱学森作为一位思想先驱、科技泰斗、做人楷模和育人导师的崇敬之情。以下内容是根据薛惠锋教授口述录音整理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6.
正郭永怀、李佩夫妇与钱学森、蒋英夫妇有着长期友好的交往经历,李佩教授翻译并主持编著了钱学森的多部论著。李佩认为,钱学森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一个领域,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郭永怀、李佩夫妇与钱学森、蒋英夫妇很熟。从1945年开始,  相似文献   

7.
近期,"行有则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于钱学森图书馆开幕。我刊特派记者赴开幕式,详细了解2位中国科学界泰斗罗沛霖与钱学森的故事,并对罗沛霖之子罗晋教授进行了简短采访。以下内容是根据罗晋教授访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0,(10):44-45
钱学森193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作室,1939年,就担任加州理工大学航空教授。他在这期间和美国的航天航空专家,写过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非常具有前瞻性,至今令人叹服。第一篇文章是在1943年和F·马琳合作的《远程火箭评论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高超声速"的概念源于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46年,尚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钱学森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高超声速相似率》,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的基本理论。经过70余年的发展,随着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成熟,以美俄为代表的军事强国近年来竞相发展高超声速武器,力图在这场极限竞速中抢占先机。高超声  相似文献   

10.
动态     
《航天员》2011,(2):49-51
杨利伟出席电影《钱学森》开机仪式3月18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电影《钱学森》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影片《钱学森》由西部电影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侨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拍摄,主要讲述了钱学森留学美国、冲破重重障碍回国建设、用毕身精力投入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感人故事以及钱学森与蒋英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参加开机仪式的还有广电总局与陕西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及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等。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月13日,第十三期钱学森论坛"相聚丝绸之路起点,奏响强国战略号角——钱学森智库聚焦古都复兴"在西安盛大开幕。一周后,2018年1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钱学森军事系统工程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期钱学森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本期钱学森论坛以"引领改革先声四十年,抢抓时代历史新机遇——钱学森智库聚焦创新中国"为主题,旨在践行十九大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创新中国建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理工学院11月2日在其网站首页上刊登了钱学森逝世的消息。钱学森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并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79年该校授予钱学森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  相似文献   

13.
正刘恕长期跟随钱学森从事沙草产业及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以下内容是根据刘恕的口述内容编辑整理而成。钱学森先生在黄金晚年的学术建树里面有一个非常凸显的贡献,就是提出"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完成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前瞻性论述,这不是一般的在  相似文献   

14.
正钱学森,一个值得让人永远铭记于心的名字。1955年10月,钱学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科技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钱学森归国63年之际,"口述钱学森工程"课题组从2015年  相似文献   

15.
<正>在钱学森的指导下,顾基发研究员参与了组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开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顾基发研究员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钱学森是一个战略型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还是一个学派的领头人。钱学森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开创的一生。他从自身的专业力学扩展到研究控制论、运筹学,再到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并一直不断地研究拓展,很多学科他都关注,直到建立科学技术体系。所以,我认为钱学森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宿东 《航天》2011,(1):4-4
12月8日,在钱老99岁诞辰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京召开了“钱老的航天岁月”座谈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有关领导,航天老领导、老专家和“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共20多人共同追思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深情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人。钱学森儿子钱永刚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家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国内、国外的智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但是大都缺乏一种东西,就是决策支持的方法工具。而对于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体系这个问题,钱学森早在1978年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1978年,钱学森等人在《文汇报》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文中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这一文章  相似文献   

18.
40年来深圳市通过不断创新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模式",成为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本文是李德仁院士在第十四期钱学森论坛上作的报告,论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用深圳的创新理念、钱学森战略智慧,点亮"创新中国"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王越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与钱学森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并对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下内容是根据王越院士的访谈录音整理编辑而成。20世纪60年代,我和钱学森接触过一段时间。1965-1967年的时候我曾任某型导弹预研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在西安的某设计所工作,当时是属于七机部的,而钱学森是七机部的副部长。那个时候钱学森作为领导,我有时向他汇报一些问题,和他有些接触。  相似文献   

20.
正郑哲敏院士第一次见到钱学森是在1947年,当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当钱伟长的助教。钱伟长跟钱学森关系很好,郑哲敏从钱伟长那里了解到钱学森的一些情况,后来有机会出国就选择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郑哲敏去的时候是1948年,但钱学森当时不在加州理工。钱学森再次回到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