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7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即资源一号卫星)04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星的发射成功,不仅书写了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合作的新篇章,也为中国和巴西建交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罗塞夫互致贺电,祝贺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29日8时43分,"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搭载"长征"二号C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是由中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一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目前,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后续在轨测试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12月11日0时40分,载着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阿星一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阿星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1日同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互致贺电,祝贺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9月7日11时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C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海洋"一号C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洋水色水温环境业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29日中午12时12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酒泉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在轨交付服务。10月2日,卫星成功拍摄并下传高精度影像。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30日16时(北京时间15时),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在位于全罗南道的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17时,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李周浩在发射现场正式宣布,"罗老号"火箭发射成功,并将搭载的"罗老"科学卫星成功送入目标轨道。韩国总统李明博随后致电表示祝贺,并称"罗老号"发射成功标志着韩国正式迎来了宇宙科学时代。韩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1月13日14时35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一箭五星发射,将5颗"宁夏"一号卫星(又称"钟子"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宁夏"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等领域。卫星是由宁夏金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的商业航天项目。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1,20(4):59-59
据新华社2011年6月10报道,美国“水瓶座”(Aquarius)海洋观测卫星于当日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执行观测全球海洋表面盐分、研究海洋环流的任务。“水瓶座”卫星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和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联合制造,是美国和阿根廷的合作项目。它在美国被称作“水瓶座”,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19日0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外国制造的卫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201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航天器送入浩瀚太空,航天发射实现"满堂红"。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洁在现场指导发射工作,并在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7月9日19时59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钟子"卫星星座02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钟子"卫星星座02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属于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低温液体快速发射三级火箭,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支持单星发射、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t。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16日0点5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成功进入太空。这不仅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首次宇航发射任务,也标志着我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走进欧洲人民生活。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互致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说,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新形势下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阿里安5ES伽利略型运载火箭2016年11月17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了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第15~18颗工作卫星,即"伽利略"15~18,又称"伽利略-全面工作能力正样星(FOC FM)"7、12、13和14。这是阿里安5火箭2016年的第6次发射,也是其首次用来发射"伽利略"卫星。这还是阿里安5火箭2003年以来连续第75次发射成功,打破了阿里安4系列火箭创下的连  相似文献   

15.
亚洲卫星一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开放政策的成功,也确立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国际地位。 在困难中起步 1985年10月,我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国可以向国外提供商业性航天发射服务。面临着竞争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6月23日0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入轨,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任务圆满收官。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航天领域完成收官的首个国家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1日0点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互致贺电。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驻四川部队某基地,深入发射工位和技术厂房,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和将执行发射北斗三号卫星任务的科技人员。习近平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一直以来,航天人都全力践行着航天报国的理想。截至目前,高分专项已累计分发数据1000余万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信息支撑。以高分辨率卫星为代表的遥感技术已成为城乡规划基础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航天飞机即将重新上天,欧洲的阿里安4运载火箭已于今年6月15日发射成功。近两年来,西方在遭受一系列航天发射失败之后,正重新振作起来。 到4月底为止已与阿里安航天公司签订合同待发射的卫星(大部分是通信卫星)总数已达44颗,价值约25亿美元;在2月召开的蒙特勒航天会议上,该公司的总裁法兰特烈克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本刊特约记者姜小伟自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报道)北京时间10月6日14时2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从这里腾空跃起,成功地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和瑞典科学试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为党的十四大献上了一份厚礼。国务院、中央军委(?)10月7日给国防科工委、航空天部发来贺电,祝贺这两颗卫星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的一箭双星发射,在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仅再次改写了我国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纪录,而且使1987年11月19日签订的中国首项发射外星(瑞典卫星)的合同圆满履约。中国航天界继成功发射澳星后再次向世界宣告,我国卫星发射能力已进入一个高新阶段。 这次搭载发射的瑞典卫星弗利亚(FREJA),是一颗用于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