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引言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的持续火热,催生了对5G移动通信和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迫切需求。2017年以来,全球在5G移动通信网络的试点建设以及全球星座卫星系统的推进方面不遗余力。全球卫星通信系统方面,一网公司(OneW eb)、加拿大电信公司(Telesat)以及挪威航天有限公司(Space Norway)已经准入美国的市场,"下一代铱星"星座(Iridium NEXT)开始部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提出了全球星座卫星通信系统计划。随着我国各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推进,充分发挥卫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轨星座机会信号导航中单星座构型和可见星数无法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可用性的难题,基于铱星、星链轨道参数,建立了单星座和混合星座模型,探究了各个星座覆盖重数、覆盖率及飞行器对上述星座的可见性。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器可见星数随飞行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飞行器最小观测仰角增大而减少,星链和铱星的融合可显著增加纬度60°以上区域可见星数。铱星对全球不同纬度、不同时间具有100%全覆盖;星链目前覆盖区域向两极拓展,对全球覆盖重数最大为56,最小为0,未实现全球不同纬度、全时段100%的覆盖率,但中国区域星链覆盖率均优于美国区域。星链和铱星的混合星座使全球覆盖重数优于10,不同纬度、不同时间覆盖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单星座。  相似文献   

3.
星座与星座轨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仍在轨运行中的低轨道铱星星座 (IridiumConstellation)、全球第一个双向移动卫星通信星座 (ORBCOMM)和高轨道全球定位系统 (GPS)导航星座为背景 ,深入分析国外应用卫星星座的轨道控制技术 ,系统总结星座的飞控方案、星座轨道控制和测控策略。最后作者试图对目前正在研讨中的三星时差定位星座和中巴资源卫星 (CBERS)星座的测控技术谈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2,21(2):49-49
据洛马公司网站2012年2月27日报道,洛马公司宣布已向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交付了第二颗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用于军事通信,预计4月使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AEHF系统是美国“军事星”(Milstar)星座(由5颗卫星组成)的后继者,将向美国作战人员提供高度安全的长期全球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5.
简讯     
铱系统正式开通铱星公司11月1日宣布,铱全球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系统已正式开通。11月6日,一枚德尔它2火箭又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将5颗铱星送入轨道,其中一颗将替换有故障的卫星,另4颗为在轨备份。(力)日本批准研制侦察卫星日本政府已制订计划,将用13亿...  相似文献   

6.
小月 《航天员》2010,(2):36-41
2010年2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外宣布将取消"星座"计划,这枚"重磅炸弹"在美国航天界引起轩然大波,质疑声和反对声此起彼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09年,"星座"计划运载工具——"阿瑞斯"(Ares)火箭首飞成功的消息,还入选世界载人航天十大新闻。然而刚刚过去几个月的时间,"星座"计划便突然下马,令人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7.
<正>一商用太空互联网防御实验概述随着商业中低轨卫星星座井喷式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巨型卫星星座将为大众带来更加廉价、方便、快捷、稳定的宽带服务。以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一网(Oneweb)公司、铱星(Iridium)公司、电信卫星(Telesat)公司为代表的典型商业航天企业陆续公布了各自的中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并快速推进星座部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5,(7):45-45
铱星公司称,其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的累计在轨工作时间已超过500星一年,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铱星座由66颗工作星和13颗备份星组成.首批卫星是在1997-1998年发射的:2002年.铱公司又发射了7颗备份星,以保证业务的长期连续性.过去两年间.铱公司及其工业伙伴实施了多项运行改进措施.消除了对高磨损件的依赖,从而延长了卫星寿命.  相似文献   

9.
简讯     
风云一号(02批)进入正样研制风云一号(02批)卫星已顺利通过初样评审,全面进入正样研制阶段。我国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成功发射了两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目前正在进行研制的风云一号(OZ批)卫星又在以前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闻)首批铱星发射德尔它2/7920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世界最宏伟的十项航天计划□阿里安5火箭─—欧空局希望其投资金额为67亿美元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能使阿里安航天公司在下一个世纪仍占世界主导地位。□大低轨(LEO)卫星网─—许多公司业已宣布将以低轨道卫星为用户提供电话服务的计划。全球星、铱星及奥德...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球面剖分的星座性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宇  戴光明  陈良  宋志明  王茂才 《宇航学报》2016,37(10):1246-1254
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过程中,根据球面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的特性,首先研究了任意状态下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方法,定义了卫星所属覆盖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卫星星座和地面目标区域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星座对任意类型地面目标的最小观测仰角和平均观测仰角的确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的卫星系统网络的时变特性,提出了星间通信链路快速建立方法。最后,以铱星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对地覆盖能力和星间链路通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的评估卫星系统应用效能,同时能够为星座优化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星座轨道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用改进非劣分层遗传算法(NSGA—Ⅱ)对中轨道(MEO)卫星的区域通信卫星近地点幅角、升交点赤经和平近点角等星座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并对有5颗椭圆中轨卫星的星座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座不仅能在我国领土范围内提供实时通信服务,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球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10):55-55
移动卫星服务商铱通信公司10月4日宣布.它已同9家银行签订了18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以解决其下一代卫星星座项目的资金问题。法国出口信贷机构外贸信贷保险公司(COFACE)为这笔贷款提供了重要的担保支持。铱公司“下一代铱”星座的卫星正在由法意合资的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建造。由COFACE担保的贷款有15.37亿美元采取4.96%的固定年利率,  相似文献   

14.
张雪松 《航天员》2013,(1):27-29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取消了前任总统布什的“星座”计划。但“星座”计划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美国载人航天将继续在地球低轨道徘徊不前。奥巴马提出了在2025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近地小行星,2035年左右实现载人抵达火星轨道的新的航天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NASA研究了很多深空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15.
FG-47固体发动机是CZ-2C/FP运载系统轨道转移装置,它可以将卫星(如铱星)从椭圆停泊轨道转移到630km圆形运动轨道。该发动机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研制,于1997年9月首飞成功,将一个模拟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6.
引言小卫星以一种全新的概念出现,具有成本低、性能高、周期短、质量轻、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能以多颗小卫星组成星座,实现全球卫星个人通信。这种星座目前全世界已出台的有十几个。轨道通信(Orbcomm)卫星星座,今年即将在轨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在8月11日的电话会议上宣布放弃把其“星座”计划下的“奥利安”载人飞船的首次飞行时间提前到2013年的努力。该局此前一直希望能在2013年9月进行这次发射,而现在这一时间要推迟一年。该局一位主管官员称,推迟发射是由于技术上有困难和预算限制。美国国会的要求是在2015年3月前具备飞行能力。他说,该局仍有信心使“星座”计划在此之前实现首次飞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行。  相似文献   

18.
《航天电子对抗》2008,(3):39-39
据美国军事网2008年4月28日报道,美国陆军计划发射一个卫星星座,其中8颗小型通信卫星将于9个月内发射升空。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陆军首次提出发射卫星星座的计划。首批升空的8颗小型卫星将由“半人马座”(Minotaur)火箭或“猎鹰”(Falcon)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星座形成以后,将在全球少数美军军用卫星无法稳定覆盖的地域——如非洲,为旅以下陆军作战单元提供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轨同构星座覆盖资源在纬度上分布不均匀的不足,提出采用低轨混合星座提升覆盖均匀性的设计方案,并推导了满足全球任意点平均每天覆盖一定次数的最小卫星规模估算公式。针对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NNIA)约束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约束支配的改进非支配近邻免疫算法(Modified NNIA),并以此设计了一种低轨混合星座优化平台来优化带约束的星座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NNIA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多样性上均优于非支配分层遗传算法(NSGA II)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可大大提高星座设计的效率。同时优化结果也表明低轨混合星座可提高覆盖的均匀性和大部分区域的覆盖次数,进而减少特定覆盖要求所需的卫星数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美国“铱星”本刊讯3月26日凌晨1时0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0次飞行,又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履行铱星发射合同的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