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在3种典型工况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相同工况下在蒸发循环制冷系统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地面试验,得出了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和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工作状态下各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仿真结果基本正确,采用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仿真方法可行.仿真结果可为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的航空机载电子设备会存在超温问题,相比于风冷,采用液冷源对设备进行冷却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需要对液冷源系统进行热特性仿真计算。以某型机载液冷源为例,建立其主要部件(包括储液箱、齿轮泵、散热器等)的传热理论数值计算模型,仿真分析-40~40 ℃温度工况下的系统热特性,并通过状态机编程实现超温情况下的温控仿真。结果表明:该型机载液冷源系统在典型工况下温度指标基本满足冷板进口温度(5~30 ℃)的技术指标要求;在系统温度上下偏值较大的情况下,采取提高风机转速或打开冲压空气口的控制方法,可明显改善该问题且冷板温度基本控制在 5~15 ℃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直升机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性能动态变化过程,校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文章以国内某直升机为例,基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制冷系统及座舱的热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在地面初始温度分别为30℃、35℃、40℃、45℃、50℃时,计算得到地面与飞行两种状态下,舱内空气的温、湿度,以及系统制冷量及性能系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地面状态时,制冷系统在开机20 min后性能达到稳定,且座舱最终温、湿度分别为27℃、60%,满足舒适性指标;在飞行状态下,系统系能受飞行高度影响较大,且海拔越高,系统性能系数越大。建立的仿真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在任务剖面下,直升机制冷系统动态变化,为系统的校核及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机载电台作为飞机典型用频机载设备,对其进行高强度辐射场(HIRF)辐照效应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为了解决混响室高强度辐射场环境的快速构建、快速调控及机载设备敏感度有效测试问题,依托混响室高 强度辐射场辐射敏感度测试系统,以某型直升机机载电台为试验对象,在400 MHz~2GHz频段内,通过改变 混响室内部场强,分别确定混响室连续与步进两种工作模式下机载电台的典型故障类型和敏感度阈值。结果 表明:在试验环境场强相同的条件下,相比步进工作模式,连续工作模式更容易测试出机载电台的敏感度阈值; 搅拌器连续工作模式下,搅拌速度越快测试得到的机载电台敏感度阈值越低,随脉冲波脉宽的增加其敏感度阈 值的测试结果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盘腔瞬态壁温动态预测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递归预测模型。通过时序数据多维重构的方法建立训练样本,强化径向基神经网络对“时滞性”的预测能力,分析了模型固有超参数和由多维重构引入抽样控制参数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采用简化的典型盘腔壁面换热模型结合公开的试验历程转速数据,构建了供模型训练和测试的瞬态壁温数据样本,以递归调用模型的方式完成了对测试样本时序数据的预测和验证。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偏差由3.0%降低至0.45%,有效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为航空发动机盘腔瞬态壁温异常监控及超温排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预判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一款发电机定转子主要尺寸定型后,转子的阻尼绕组性能是影响发电机超瞬态电抗的最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工况下,用户对发电机的超瞬态电抗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通过阻尼绕组的调整基本可实现超瞬态电抗的调整。通过对1台3 MW无刷同步发电机转子阻尼绕组采用不同材质或不同的阻尼条数的设计方案,对超瞬态电抗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通过低电压突然短路测试方式验证了不同方案对超瞬态电抗值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阻尼绕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使机载嵌入式信号处理系统性能更加均衡,更好地适应机载嵌入式环境,在比较三种传统的机栽信号处理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可伸缩、功能可重构的信号处理系统架构,并分析了其系统特性和关键技术。从可编程能力、处理性能、通用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比较了三种信号处理系统架构,结果表明:可重构信号处理系统架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能更好地满足机载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机载电子设备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出一种余度供电设计方案,采用外部及用电LRM模块两级余度供电输入设计,通过智能电源管理对供电系统进行重构管理、故障监测、故障隔离,可实现机载设备供电系统一次故障工作、二次故障安全的要求。验证结果表明,设计能够大幅提高综合化机载电子设备供电...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陆基飞机,舰载机苛刻的使用环境对起落架、拦阻钩等系统及其机载设备的强度设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需要有更完善的试验验证手段,对机载系统在弹射、着舰与拦阻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强度设计进行评估,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考核.依据现有规范和实测数据,从舰载机弹射/拦阻冲击环境和试验系统构建入手,研究了试验条件由来、试验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目前我国民用客机机载软件的管理和合格审定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没有相关的处理经验和操作方法。如在某新型支线客机首飞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适航验证试验(Certi-fieation Credit Test),而在适航验证试验前适航审查当局需要对用于试验的机载设备或系统进行制造符合性检查(Conformity Inspection);  相似文献   

11.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High Altitude Long Endurance (HALE). Thi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its airborne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passive therm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a multi-node transient thermal model for airborne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set up based on the thermal network method to predict their dynamic temperature responses under high altitude and long flight time conditions. Some relevant factors are considered into this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including flight environment, radiation, convection, heat conduction, etc. An experimental chamber simulating a high altitude flight environment was set up to survey the dynamic thermal responses of airborne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a UAV.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multi-node transient thermal model is verified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flight speed. Then, a modified way about outside flight speed is added into the model to improve th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imulation code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It can realize the dynamic temperature prediction of airborne electronic equipment under HAL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性能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安装鼓风机引起滑油附加温升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模型,完善了滑油散热系统性能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建立良好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对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模型的精度,减小系统性能计算误差。应用本文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温控活门对滑油温度的影响,并建立了预测燃、滑油瞬态温度值的方法,为发动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指导。本文方法的优点是只需少量滑油系统试验数据即可获得满意的模型拟合结果,从而大大节约了试验费用,提高了试验效率,并能有效预测试验难以达到的恶劣条件下的滑油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邱遥远  牛满江  余刚  薛双喜 《航空学报》2019,40(6):122746-122746
为了验证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在高温燃油和低温燃油中的燃油密度测量精度,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对高低温静态验证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高低温静态试验装置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密度测量系统的测量最大误差为-0.077%,符合试验装置测量精度为受试品测量精度4倍及以上的规定(受试品测量精度为0.4%)。结果通过了C919总体设计单位和美国Parker公司的评审,能可靠地验证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在高温燃油和低温燃油中的燃油密度测量精度,为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工程应用和装机试飞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电子设备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对冷却散热技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的风冷、液冷以及其他新型冷却散热技术,阐述了各种散热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未来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液冷必将取代风冷成为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冷却散热方式。未来机载电子设备还将采用混合冷却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设备的热性能,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综合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失谐优化的叶轮瞬态加减速振动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瞬态加减速激励下的叶轮降阶模型,获得了表征失谐对瞬态振幅影响的失谐放大因子.然后基于降阶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快速计算了一系列瞬态激励下失谐放大因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失谐放大因子在大多数瞬态激励下受到随机小失谐的影响大于在稳态激励下受到的影响,且...  相似文献   

16.
民机机载信息系统作为机载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机上连接终端,在带来机载信息与地面网络信息传递便利的同时,也对机载网络安全性设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通过对机载信息系统与地面网络架构研究,分析了可能由地面网络技术引入的网络安全威胁,并针对这些威胁探讨了相对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和机载信息系统研制应遵循的适航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简化的机载综合热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为系统控制方案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一种以燃油为主要热沉,具有空气/燃油换热器、燃油/PAO(聚α烯烃)换热器等主要元器件的机载综合热管理系统整体模型,并提出一种模糊自整定的PID(比例-积分-微...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吉洪湖  桑学仪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78-2088
为了降低末级涡轮转子对排气系统尾向红外(IR)辐射贡献,对涡轮后导流支板进行低红外特征结构设计,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和不同支板冷却状态的全遮挡导流支板(FSGS)排气系统的红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全遮挡导流支板表面温度低于末级涡轮表面温度,但全遮挡导流支板结构会使下游隔热屏和喷管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全遮挡导流支板对排气系统尾向0~10°角域红外辐射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正尾向红外辐射强度比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低13.9%;支板壁面气膜冷能进一步降低排气系统尾向0~10°角域内的红外辐射强度,支板冷却气密流比(BR)为0.5、0.7和0.9时,全遮挡导流支板排气系统0°方向的红外辐射强度的降幅分别为18.1%、25.8%和34.5%。因此,带气膜冷却的全遮挡导流支板是抑制末级涡轮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贡献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