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扩展单脉冲比的拖曳式诱饵存在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饵的存在性检测是对抗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干扰的前提,也是决定抗干扰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导引头雷达发射多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时,在一定的检测处理时长内目标回波信号幅度服从瑞利分布,而诱饵干扰信号则是幅度固定的.基于导引头雷达波束内诱饵存在导致的回波特征变化,通过提取诱饵存在/不存在两种情况下雷达接收回波信号的幅度特征差异以...  相似文献   

2.
拖曳式诱饵是对付防空导弹的有效手段.探讨了拖曳式诱饵干扰雷达导引头的角度跟踪系统和速度欺骗原理,介绍了国外拖曳式诱饵的研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在美国AOC年会上展出了几种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的新型机载拖曳式诱饵及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一次性诱饵。拖曳式诱饵称得上是对付先进单脉雷达制导导弹十分有效的干扰手段。作为拖曳式诱饵的先驱,美Tracor宇航公司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这类产品。美海军在1987年与雷神公司签订了一份开发ALE—50拖曳式诱饵的合同,现在F/A—18E/F、B—1B及部分F—16飞机上广泛采用。与第一代拖曳式诱饵不同,新一代诱饵均设计成可发射欺骗性的信号给敌方导弹,将其引向诱饵所在位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光纤拖曳式诱饵已开始在F一4和“阵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干扰的分析,得到了平衡状态下对导引头测角值进行数据积累且取均值后,导引头将指向大功率辐射源的结论.在诱饵信号从功率上压制载机回波信号的前提下,对导引头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测量角公式进行数学推导进而求得小功率辐射源(载机)的角度.结合比例导引规律,通过飞行弹道仿真验证了雷达型空空导弹应用上述方法可获得...  相似文献   

5.
飞机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发展现状及配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攻击型武器发展很快,这将对飞机的防御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介绍了机载拖曳式雷达诱饵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诱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诱饵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舷外有源雷达诱饵干扰末制导雷达的原理,提出了末制导雷达发射复杂信号对抗舷外有源雷达诱饵的方法,建立了发射信号模型,并从时域参数测量和时频分析两方面仿真分析了发射信号的反侦察能力;同时,对末制导雷达去干扰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此种发射信号抗舷外有源雷达诱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舰载舷外雷达有源诱饵是对抗现代先进反舰导弹的有效方式,引起各个国家的关注重视。舰载舷外雷达有源诱饵通过有源欺骗干扰方式模拟被掩护舰船的雷达信号特征,引诱或欺骗敌跟踪和制导雷达。根据舰载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干扰机理,研究舷外雷达有源诱饵的最佳布放高度等布放策略,对部队作战使用和部队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的军用机特别是战斗机为了对付各种导弹和防空火力的攻击,或多或少都带有用于自卫的电子战系统。近年来,国外电子战设备的发展很快,出现了不少新的技术和系统,这必将给飞机的攻击和防御系统的设计带来很大变化。本文将分别介绍国外机载电子战设备的热点技术,供读者参考。拖曳式诱饵机载电子战系统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是拖曳式诱饵,这种诱饵用来对抗雷达制导导弹,补充和取代传统的机载干扰机。拖曳式诱饵将装备美海军的F/A-18E/F,空军的H-1B和F-16,还可能装备F-15和U-2。  相似文献   

9.
针对距离拖引、速度拖引以及拖曳式无源诱饵对跳频体制雷达导引头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具体分析了不同干扰对导引头产生的影响,并对部分干扰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航空拖曳式诱饵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根据诱饵的运动状态,将释放过程划分为自由状态、放索状态和拖曳状态。利用Kane方程建立了拖曳式诱饵释放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拖索离散为若干段刚性杆,诱饵视为刚体与拖索铰接,其上的作用力包括铰约束力、气动力和重力。针对放索过程中第1个索段质量时变引起的变质量动力学问题,采用Generalized-α算法进行时域求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机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拖索释放速度以及拖曳点位置对诱饵释放过程中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空高速下释放,诱饵的俯仰角幅值较小,质心相对位置变化较稳定,收敛速度较快,但载机飞行速度过大时,诱饵容易靠近载机尾流区并受其影响;放索速度增大时,诱饵俯仰角幅值增大,质心会出现纵向沉浮运动;拖曳点远离重心时,俯仰角震荡幅值增大,当靠近重心时,收敛性变差,应合理设计并优化拖曳点位置和放索速度。  相似文献   

11.
舰载雷达系统包括多种型号的雷达,在舰艇施放舷外有源诱饵对抗ARM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单一辐射源目标。通过分析舰载雷达辐射源工作特性,建立了舷外有源诱偏条件下ARM对舰载雷达的攻击模型。仿真结果表明,ARM散落点在舰载雷达周围分布较为密集,可以对舰载雷达系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钱锟 《国际航空》2010,(6):39-41
最近,米格—35战斗机成功完成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评估试飞和武器系统集成试飞,为竞标印度空军采购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进行了最后冲刺。凭借性能和通用性等方面的优势,米格—35中标该项目的胜算较大。  相似文献   

13.
拖曳式诱饵运动特性建模与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拖曳式诱饵的运动问题转变为求解拖曳线相对于拖曳飞机航迹轴系两个夹角(仰角和偏角)的问题。对拖曳飞机速度矢量进行投影分解,运用瞬心法将仰角、偏角的改变值转变为由两个转动角的组合而成,两个转动角相互独立,简化了运算。仿真计算了拖曳飞机在等速直线,定常盘旋飞行时,仰角和偏角的特性。结果表明,算法简单有效,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     
《航空科学技术》2006,(3):46-47
欧洲战斗机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试飞进入新阶段,K—MAX直升机在美陆军再补给演示中完成自主飞行,“台风”战斗机即将开展升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航空拖曳诱饵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对诱饵释放过程中,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将柔性拖曳缆绳离散为一系列由阻尼弹簧连接的节点,建立了缆绳的动态模型;对诱饵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诱饵的六自由度模型;提出了缆绳与诱饵的耦合条件,以使模型更加完整。对诱饵释放过程中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并分析了缆绳的形状、张力和诱饵的姿态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载机飞行马赫数越大,缆绳下沉量越小,因此,应控制释放过程中载机最大飞行速度,以避免缆绳进入载机的高温尾喷流区。为避免出现"鱼钩"现象,应尽量减小诱饵的释放初速度与载机空速方向的夹角。按梯形速度释放诱饵时,缆绳中拉力的最大值比匀速释放诱饵时要小,且诱饵的俯仰角变化没有匀速释放时剧烈,因此建议以梯形速度释放诱饵。  相似文献   

16.
空射诱饵是以RCS信号模拟系统、雷达干扰机为载荷,对敌方地空防御武器系统中的雷达探测系统实施欺骗干扰和压制干扰的电子战武器.本文对空射诱饵发展进行了分析.概述了空射诱饵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空射诱饵作战使用方式,论述了空射诱饵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雷达探测技术缺乏宽带转发式干扰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FPGA阵列的宽带转发式干扰机的设计方案。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确定了诱饵的灵敏度和发射功率,而后以12 bit高速DRFM模块为基础,构建了多通道并行储频转发结构,实现了可覆盖GHz级带宽的转发式干扰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诱饵系统在频率覆盖宽度和输出信号质量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杜一江 《航空学报》2021,42(9):224495-224495
为解决航空拖曳诱饵系统研制过程中拖曳缆绳强度设计问题,对拖曳诱饵系统机动过程缆绳张力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中建立了缆绳的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和诱饵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直线加速和机动转弯2个典型飞行动作中缆绳受力情况,分析了载机加速度、飞行高度、缆绳弹性模量、缆绳直径等因素对缆绳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缆绳中张力大小不仅与诱饵弹、缆绳的气动阻力、重力有关,还与它们的惯性力有关;由于张力在缆绳中传递存在时滞性,机动过程中缆绳张力存在波动现象,波动的剧烈程度与载机加速度、缆绳弹性模量、缆绳直径有关;机动转弯过程中,缆绳会承受一个较大的峰值应力,该应力随着转弯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航空拖曳诱饵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立  刘亚枫  林鹏 《航空学报》2014,35(1):161-170
 为准确预测航空拖曳诱饵系统能否干扰成功,建立了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将柔性拖曳缆绳离散为一系列由阻尼弹簧连接的节点,建立了缆绳的动态模型;对诱饵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诱饵的六自由度模型;提出了缆绳与诱饵的耦合条件,使模型更加精确。分别对诱饵释放过程中,以及释放完成后载机机动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并分析了缆绳的形状、张力和诱饵的姿态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避免出现“鱼钩”现象,应尽可能减小释放诱饵的初速度与载机空速的夹角;应按梯形速度释放诱饵,以使缆绳中拉力的最大值较小。释放完成后,应控制载机最大飞行速度,以避免缆绳进入载机的高温尾喷流区;载机作盘旋时,缆绳在载机的圆形轨迹之外,且载机飞行速率一定时,角速度越大,缆绳向外趋势越大,越有利于避开载机的尾喷流区。  相似文献   

20.
马东立  刘亚枫  林鹏 《航空学报》2014,35(1):161-170
为准确预测航空拖曳诱饵系统能否干扰成功,建立了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将柔性拖曳缆绳离散为一系列由阻尼弹簧连接的节点,建立了缆绳的动态模型;对诱饵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诱饵的六自由度模型;提出了缆绳与诱饵的耦合条件,使模型更加精确。分别对诱饵释放过程中,以及释放完成后载机机动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并分析了缆绳的形状、张力和诱饵的姿态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避免出现“鱼钩”现象,应尽可能减小释放诱饵的初速度与载机空速的夹角;应按梯形速度释放诱饵,以使缆绳中拉力的最大值较小。释放完成后,应控制载机最大飞行速度,以避免缆绳进入载机的高温尾喷流区;载机作盘旋时,缆绳在载机的圆形轨迹之外,且载机飞行速率一定时,角速度越大,缆绳向外趋势越大,越有利于避开载机的尾喷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