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Highlift系统公司不久前宣布,它将实施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工程项目——建造通向太空的“电梯”,太空电梯这种垂直升降装置最终将取代不太安全的火箭,从而开创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如果此项目真能实现,人类未来可以利用“电梯”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探测器,运送太空站设备,也可以乘坐“电梯”直上云霄,邀游天际……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2-143
2008年10月中旬,美国MSNBC网站公布迄今最伟大的8台太空望远镜,近20年里这些先后进入太空的望远镜好比“太空之眼”,帮助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巍  姚伟 《宇航学报》2023,(11):1621-1632
为解决地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战略性资源重大问题和规模化太空探索面临原位资源补给重大挑战,太空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前国际航天发展的前沿热点领域。在阐明太空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内涵、深入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太阳系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太阳系资源开发体系架构和“天工开物”倡议设想。以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水冰资源开发和水基推进剂制备为基础,以地球为中心,由近及远,分阶段建设月球资源开发体系、近地小天体采矿体系、火星资源开发体系、主带小行星采矿体系、类木行星探索开发体系及内行星探索开发体系,逐步构建全太阳系资源的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4.
艾薇 《航天员》2009,(3):32-33
哈勃空间望远镜与它的弟兄们不曾相互打过照面,只是各自在太空孤独地遨游。它们带着各自的希望和使命,兢兢业业地为人类工作,直至生命完结。这些近20年里先后进入太空的望远镜们,宛如一只只犀利的“太空之眼”,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增强了人类对宇宙的感知,使我们有更强的能力去洞察遥远时空的边际。  相似文献   

5.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0,(1):56-57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  相似文献   

7.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1):22-25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7月23日终于升空,把已多次推迟发射的钱德拉X射线观测台送到了太空。这一空间天文望远镜从此将开始进行为期5年以上的太空运行,帮助天文学家搜寻宇宙中的黑洞和暗物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航天飞机的本次发射还因为首次由一位女性担当指令长而备受关注。在成功地完成了这次重要的飞行任务后,哥伦比亚号已于7月27日安然返回地面。钱德拉望远镜原称高级X射线天体物理学设施(AX-AF),去年底美国航宇局宣布改以印裔美籍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锡卡的名字来为其命名。钱德拉锡卡30年…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4,(3):36-37
自人类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有数千颗卫星被送到地球轨道上,它们在探索宇宙奥秘、预报地球气象以及监视敌方动向等重要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可当卫星零部件失效或过了使用年限后,多数国家会“抛弃”它们,从而成为漂浮在太空的垃圾。据了解,美国在太空中存在着数目庞大的废弃卫星,已经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坟场”,其价值甚至高达300亿美元。为了不浪费这些“太空资产”,美国提出了“僵尸”卫星计划,又称凤凰计划—试图将太空中那些丧失原有功能的卫星变废为宝,像凤凰涅榘一般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9.
《太空是个有趣的地方》是一本有趣的书,它采用文字加漫画的形式,从另一个视角重温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至今人类50年的太空探索和科学发现。早在太空竞赛之前。漫画家们就已经在不断地对地外生命和彗星奇观进行想象和描绘。近年来,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的探索任务(尤其是在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太空漫画的内容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书中的文字精辟优美,配以丰富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包括漫画(古今各国170位漫画家创作的220余幅漫画)和几十年太空探索留下的影像,其中很多内容带有历史和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成立的深空工业有限公司1月22日宣布将开采小行星上丰富的矿藏,以期帮助人类扩展在太阳系中的活动范围,实现深空殖民.该公司计划在20 1 5年开始发射一组勘探用的探测器,然后在大约1 0年内开始开采近地小行星上的金属矿藏和水等资源.这将使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建造航天器和为航天器补加燃料带来可能,从而帮助人类在宇宙中取得新的立足点.公司首席执行官冈普称,利用在太空中开采的资源是实现长期宇宙开发的唯一途径.他解释说,目前每年都会新发现超过900颗近地小行星,从小行星上开采到的金属和燃料可扩展本世纪的宇宙开发工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NASA)诞生于1958年。40年中,人类举步月球;无人漫游车在火星上行进;人造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并继续前行;太空天文台了望着无垠的宇宙,探查其源头,而这些只是NASA所创造的无数丰功伟绩中的一部分。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让我们再次回首,看看它...  相似文献   

12.
林楠 《航天员》2010,(5):23-25
在美国,学生进行太空搭载实验,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支持和实现。利用航天飞机是学生进行太空搭载实验的选择之一。NASA及一些与航天科技领域相关的机构及企业组织都设有专门支持学生进行航天飞机飞行实验的计划,来培养学生对航天的兴趣爱好和科学素养。如果学生对太空实验感兴趣,就可以通过网络或邮寄等方式向这些专门计划的联络办公室(人员)提交报名表、实验设计方案或意向书,然后坐等随后而来的好消息。对参与太空实验的学生及其实验项目,NASA和相关部门会提供全程的指导和服务。一旦确认入选最后的太空飞行,学生们还有机会到梦想中的航天中心,亲自装载实验或观看发射。在此,我们为您介绍一下美国学生都通过哪些专门计划来实现航天飞机太空搭载实验的。  相似文献   

13.
迟惑 《航天》2013,(11):49-51
2009年,瑞士推出了科幻大片《太空运输》,这对美国之外的国家是不多见的。而且,这是瑞士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因此颇值得我们玩味。太阳系的尽头 电影的背景依然是环保、“只有一个地球”之类的老套路。影片设定,在2267年,由于过度污染和瘟疫,人类只得放弃地球,全体移居到庞大的太空城市中。而一家名为柯伊伯的超级垄断公司启动了改造土卫五的工程,试图在这个距离地球数亿千米的遥远星球上再造世外桃源。柯伊伯这个名字的来源很有意思,这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的名字,他提出在太阳系边缘存在一个由冰物质运行的带状区域。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给这个位于太阳系尽头的领域命名。  相似文献   

14.
哪里有探险家.哪里就有法学家。然而,在太空,人类法律的制定却似乎远远滞后于探索的进程,以及其在太阳系中的发展。尽管许多空间探索目标是要在地球以外的星际传播人类文明,但这其中同样存在着一个法律问题:国际法学家仍有义务为太空制定法律框架,然而这种框架却总是不能满足未来空间发展的需要。甚至连满足当前空间探索的需要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太空移民的司法、商业和管理等问题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一项旨在探索太空、将人类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的新航天计划——制造新型飞行器,使得美国宇航员能在2015年前重返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将人类送往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布什雄心勃勃的新航天计划的目标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了16项有趣的太空小实验,这些在地球上司空见惯或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太空中又将如何现身?或者,在地球上只能梦想的事情,如乘坐魔毯飞翔,到了太空是否能够梦想成真?让我们随着这些实验的太空实践者若田光一的身影,来观看这些变化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新近发现了16颗太阳系外行星,这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据推测,整个银河系有多达6×10^9颗相当于木星的行星。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348-348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于2018年发射进入太空时,它将帮助人们管窥更早期的宇宙。但现在,它已经通过改进很多测量技术开始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了。另  相似文献   

19.
刘一 《航天员》2013,(3):36-39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的之一,便是找到除地球之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甚至更希望能找到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的宇宙生命。是的,居住在地球上,人类其实“不甘寂寞”。我们作为太空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对未知的茫茫宇宙充满了无尽期待。航天界的每一个发现,哪怕极其细微。都会弓I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那些能与地外生命扯上关系的探索成果,就更会在从事或爱好航天探索l搴韭的群体当中泛起波澜。  相似文献   

20.
在人进入太空之前,先是用火箭将动物发射到太空,来帮助人们了解在没有地球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生物体是否可以生存.1951年9月20日第一次有动物进入太空,前苏联发射的一枚探空火箭中有1只猴子和11只鼠。实际上这还不是一次真正意义的轨道飞行,只是一次直上直下的火箭飞行,动物是活着回来的。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观察在一定高度上辐射和失重对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