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射短讯     
夏光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4):38+59+64+71+116+151+154-38
日本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1年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否定小行星将撞地球的说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空间观察小组最近称,编号为1997XF11的一颗较大的小行星(直径为1英里级,1英里约合1.6公里)将在2028年10月26日从离地球仅3万英里的地方飞过,有可能撞击地球。但美国航宇局喷推实验室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袁越 《中国航天》1997,(10):21-23
NEAR飞越马蒂尔达小行星袁越图1马蒂尔达(左)是人类从近处探测过的第三颗小行星。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往木星途中曾在1991和1993年对盖斯普拉(中)和伊季山(右)进行了成像美国航宇局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中的第一颗探测器近地小行星交会...  相似文献   

4.
1988年11月下旬,欧空局从五个候选项目中选定了探索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Cassini)计划作为欧洲九十年代中期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 另外四个候选项目是伽玛射线天文学研究计划(GRASP);同小行星和彗星交会的科学技术试验用飞行器研究计划(Vesta);对90~120毫微米光谱区内模糊物体的莱曼(Lyman)光谱研究计划以及陆基超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络所需的Quasat地球轨道天线研究计划。 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10):62-64,F0003
灶神星是小行星中的明星,它是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中唯一一颗可在地球上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小行星,直径约为483千米,质量大约占所有小行星带天体的9%。研究这颗直径500千米的小行星,有助于了解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6.
将机器人送入太空,抓住一颗小行星,然后把它带回地球轨道。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疯狂的计划,但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久前对此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在那次为期4天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研究了捕捉近地小行星至地球轨道,让其在未来充当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一个基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的条件。科学家们所设想的这一计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按照目前人类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应该能够在10年之内将此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1,(3):80-80
巴西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巴拉那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几所著名大学的科学家计划在2015年发射一枚小行星探测器。此外,日本“隼鸟”号探测器于去年6月返回地球,带回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微粒。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0,(1):23-23
据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报道,美国太空网消息称,近日一项名为“移民石”(PlymouthRock)的太空研究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包括NASA和众多航天工业公司在内的多家科研机构或组织参与了该项目。据了解,此计划不仅将加强人类遨游外太空所需的硬件系统的研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类长期在月球和火星上驻留的能力和信心。同时,研究计划还将能够帮助人类避免未来太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尹怀勤 《航天》2011,(9):42-45
5月25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将在2016年启动耗资10多亿美元的名为OSIRIS-REx的太空探测计划,发射一艘机器人飞船,并在4年以后抵达一颗被称为1999RQ36的近地小行星,收集星面尘埃,然后于2023年返回地球。科学家届时将对样本物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尹怀勤 《航天》2009,(7):42-45
5月7日报载.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似计划利用即将返回地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对正在研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预测系统的精确度进行测试.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隼鸟号航天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克莱门蒂娜放弃飞越近地小行星由于星上敏感器故障,使得克莱门蒂娜空间探测器原定今年夏天飞越近地小行星Geographos的计划被取消。该探测器将转入10000×240000公里的地球轨道,并在此轨道上检验轻型导弹防御敏感器的耐久性。克莱厂]蒂娜于4月底...  相似文献   

12.
阳光 《航天》2012,(4):F0002-F0002
2月27日美国太空网报道,一颗直径在14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可能将在2040年与地球相撞。在2月初于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技术小组会议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成为空间专家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10):55-56
据日本媒体10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在“隼鸟”小行星探测器的返回舱内发现了可能来自地外的微粒。该探测器在历经7年的丝川小行星探测之旅后于6月份回到地球。报道称,这些微粒具有不同于此前收集到的据信源自地球的尘埃和铝粉的特征.JAXA同NASA合作.于6月24日开始对“隼鸟”的多层样品收集容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司空 《航天》2014,(9):33-33
日本计划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该探测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为改进型微波放电式氙离子发动机,设计寿命7年,将于2018年6月到达小行星1999 JU3,2019年开始采样,把所携带的撞击装置(又叫太空炮)释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时探测器将移到小行星另一侧,避免脆弱的感应器被四处飞溅的残骸或碎片击中。  相似文献   

15.
庞峥 《航天》2012,(4):50-5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  相似文献   

16.
张雪松 《航天员》2013,(1):27-29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取消了前任总统布什的“星座”计划。但“星座”计划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美国载人航天将继续在地球低轨道徘徊不前。奥巴马提出了在2025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近地小行星,2035年左右实现载人抵达火星轨道的新的航天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NASA研究了很多深空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17.
波特 《航天》2011,(7):40-40
除了家园地球之外,人类仅仅登上了月球这一个天体,并计划着登陆火星。此外,美国航宇局还设想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登上一颗近地小行星。不过,登陆小行星可能会比登陆火星更加困难。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引力环境。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阿波罗登月的航天员在月球上是蹦跳着行走的。而小行星的引力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张雪松 《航天员》2012,(6):34-36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中止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提出把载人探测瞄向登陆小行星。而执行一次登陆小行星任务,要历时数十甚至数百天,因此,如何保障在深空飞行中长期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载人深空居住舱(DSH)的概念也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成立的深空工业有限公司1月22日宣布将开采小行星上丰富的矿藏,以期帮助人类扩展在太阳系中的活动范围,实现深空殖民.该公司计划在20 1 5年开始发射一组勘探用的探测器,然后在大约1 0年内开始开采近地小行星上的金属矿藏和水等资源.这将使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建造航天器和为航天器补加燃料带来可能,从而帮助人类在宇宙中取得新的立足点.公司首席执行官冈普称,利用在太空中开采的资源是实现长期宇宙开发的唯一途径.他解释说,目前每年都会新发现超过900颗近地小行星,从小行星上开采到的金属和燃料可扩展本世纪的宇宙开发工业.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74-74
2012年1月30日.据美国太空飞行现在时网站报道,掌管投资日本航天项目的太空活动委员会近日正式通过了“隼鸟-2(Hayabusa2)”机器人探测器项目,探测器计划于2014年发射,将从编号1999JU3的近地小行星带回岩石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