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航班运行延误、提高航路资源利用率,从空管部门和航空公司协同角度研究空中交通开放区域战术控流问题。引入协同决策理念和航路配流思想,考虑航路瓶颈点容流关系和航空器时间间隔标准,整合空中等待和改航等策略,研究建立了开放区域航路网络交通流模型,给出了协同控流策略及其执行程序。采用实际航班运行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用于仿真验证的30架航班总延误时间降低了17.7%,不仅有效减少了航班延误、充分利用了航路资源,而且提高了航空公司参与决策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区域航路交通流协同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航班飞行量的大幅增长,"航班延误"开始成为民众出行特别是公务商旅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航班延误数量逐年上升,延误易发地域也逐渐扩大,由过去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三地,逐步向深圳、青岛、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扩散。2010年,国内航班平均延误约1小  相似文献   

3.
三亚  东子 《航空港》2012,(11):32-35
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值得重视的是,一些人为因素已成为造成航班延误的"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因旅客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占不正常航班的3%,和因飞机故障造成的延误数量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飞行流量与保障能力、空域容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保障航班正常的压力持续增大,社会公众对出行中遇到的航班延误问题高度关注,已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统计,2012年航班延误中有38.5%因航空公司所致,有25%因流量控制,有21.6%因天气造成,另有14.9%由其他原因导致。管制原因造成的延误主要体现在流量控制上,天气和军事活动造成的延误与空管有一定关联,但不是由管制原因直接造成。一、造成延误的主要原因分析(一)延误的产生因为扇区、航路/航线、机场拥挤及其  相似文献   

5.
刘继新  江灏  董欣放  兰思洁  王浩哲 《航空学报》2020,41(7):323717-323717
为适应协同决策(CDM)需要,考虑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诉求,对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进场航班动态排序方法,提出了一种时隙交换方法,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密度的进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设计了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和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求解所建模型,寻求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较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方法,动态协同方法所得结果与排序开始时间无关,所需排序次数平均减少26.4%,且排序效率更高。较先到先服务(FCFS)方法,动态协同方法在高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最后一个进场航班的落地时间平均提前199.8 s;中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航班延误总时间平均减少29.9%,航班延误均衡性平均提高34.4%;低密度条件在航班正常率及航班延误公平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满足时隙交换规则的排序阶段均增加了1种进场航班排序模式。所提方法可对进场航班进行优化排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有效提升航班延误均衡性和航班延误公平性,契合协同决策理念,可实现三方协同排序。  相似文献   

6.
<正>1现状调查2012年过站故障航班的正点率经过调查统计:第一季度故障航班数59,延误数16,延误率27.1%;第二季度故障航班数48,延误数11,延误率22.9%;第三季度故障航班数72,延误数19,延误率26.4%;第四季度故障航班数60,延误数15,延误率25.0%;全年总计平均延误率为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枢纽机场航班延误进行有效预警,选用了5个预警指标构建了航班延误预警特征指标体系.利用可拓学的物元模型研究表现机场航班延误运行状态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延误情况评价指标,并采用可拓关联函数及可拓评价方法,对机场航班延误情况指标的可拓量化值进行预警评估.通过实例仿真,结果表明预警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机场的航班延误情况,为机场在协同决策系统中发布航班延误的预警情况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空港频率     
《航空港》2014,(8)
<正>虹桥安检推出"夏季送清凉"服务A1在延续去年暑运推出的向小朋友发放"安检温馨提示扇"的基础上,虹桥安检着眼暑运期间台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易发的季节性特点以及航班延误旅客意见大的难点,查找、整理航班延误相关知识,印制"航班延误小常识宣传扇",在遇大面积航班延误时向开箱旅客发放,为旅客送上一份清凉的同时,加强了航班延误知识的普及,也为争取旅客对航班延误等情况的理解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机场容量,减少航班延误,需要合理分配进离场流量。以机场容量作为约束,以进离场航班总延误成本最小作为目标,建立进离场流量分配优化模型。构建随延误时间呈超线性增长的延误成本计算公式,引入航班进离场延误成本权重系数作为不同进离场优先级的决策偏好信息。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模型,并引入最优决策候选集合的概念,缩小计算过程中的搜索量,减少计算时间。算例结果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在机场容量约束下得出进离场流量分配的最优策略,使得航班总延误成本最小,并且快速计算可以满足实时决策支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MAGHP(Multi Airport Ground Holding Problem),深入研究了影响旅客延误时间的因素,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的计算。将航班延误时间转化为旅客延误时间,提出了一个在航班取消情况下减少旅客延误的新方法,并与多机场地面等待模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大幅度减少旅客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