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2017年10月23日报道,自2017年10月24日开始,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已通过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用户可以登录该网站(http://data.nsmc.org.cn)检索和下载碳卫星数据。这意味着,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中国成  相似文献   

2.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3):274-275
正NASA网站报道,研究人员利用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搭载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相机发现火星8处受侵蚀的陡峭斜坡上暴露出地表之下厚厚的冰沉积物,揭示出此前探测到的火星中纬度地区地下冰原内部层状结构的新信息,研究成果发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对地观测组织(GEO)2017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该成果受到NA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ESA等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10,(1):10-10
<正>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遥感卫星数据更多地走出国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积极推进海外建站业务。在已建成的南非中巴资源02B卫星地面站的基础上,环境减灾小卫星A星泰国地面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5月8日上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行闭幕式,八部委分别发布了相关政策和报告。其中,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副主任王程对《国家民用遥感数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进行了宣讲。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经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其有效载荷于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此次获得的数据是通过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获取,并经过地面处理生成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图,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首批观测数据的成功获  相似文献   

7.
<正>从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向西北行驶,约1h车程之后,广袤的大地上突显一些白色的"大锅",散布在低矮的建筑物周围—这就是南非的Hartebeeshoek地面站。这些设施是美国登月时期所建,而现在,Hartebeeshoek地面站开始免费接收来自中国遥感卫星分发的数据。与之前不一样的是,Hartebeeshoek地面站现在不必为所接收到的卫星数据付费。作为中国政府援助非洲的项目之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资源卫星中心)提供的卫星数据,均是无偿分发。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太空》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
  此次卫星服务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介绍我国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减灾卫星、遥感卫星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内容、合作方式及合作愿景。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广泛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的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3月6日,高分-2卫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数据政策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高分-2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1卫星及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并推动数据应用和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高分-2卫星自2014年8月1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GLEX)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上千名世界航天精英齐聚北京,围绕航天热点议题,探讨太空探索未来发展方向。6月8日,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了以"中国小卫星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网络论坛,吸引了国内外航天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12.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援引欧洲咨询公司的报告说,1995~1997年,全世界对卫星的需求量将相当于整个80年代的总和。到2000年底,投入使用的同步卫星至少将达到214颗,并将为其经营者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对卫星需要激增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进步、亚洲和拉美等新市场的出现和有关方面放松管制。但随着卫星使用效率的提高,到本世纪末卫星的发射活动将放慢。  相似文献   

13.
全球个人通信系统(PCS)是一个发展中的新概念。1990年初开始提出利用静止轨道以外的其他轨道通信卫星的设想,最好是利用低轨道(LEO)卫星。使用低轨道卫星就像把地面蜂窝网搬到天上,并能提供与之相仿的业务。文章评价了利用移动的和个人终端的通信卫星网;给出了未来低轨道卫星网的前景;对其中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归纳。同时,描述了个人通信系统的功能性构成,并对一些网络的主要技术参数作表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2013年5月,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在武汉召开,本刊就本届年会的筹办工作,对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巍娜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周武 《太空探索》2014,(7):38-38
<正>5月29日,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提出"构建天基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倡导构建卫星全球服务的联盟,以推动中国航天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成为京交会一大亮点,也预示着我国高科技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首届卫星服务商洽会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筹)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华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时间2月9日9时34分,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光学7号卫星。此前于1月28日进行的一次发射尝试因给火箭提供空调气体的氮气系统发生泄漏而被叫停。  相似文献   

18.
遥感卫星的问世,使人类研究地球、认识地球的视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从而可以对地球进行连续、快速、综合和大面积的详细观测,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天眼越来越好遥感卫星也叫对地观测卫星,有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2种,前者携带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等遥感器,最  相似文献   

19.
20.
<正>8月31日,据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的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透露,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取得圆满成功。碳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去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