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透露,目前,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如果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及相关工作进展顺利,15年内有望实现首飞。这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在科研人员的蓝图中,重型运载火箭箭体直径近10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火箭运载能力的5倍多,超过正  相似文献   

2.
<正>3月3日-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在北京举行。在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对我国航天事业2014年取得的发展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13名代表委员参加了两会,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有张建恒、祝学军、张柏楠、谭永华,全国政协委员有包为民、梁小虹、姜杰、夏宇红、叶培建、崔敬忠、周伟江、曲伟。在全国"两会"期间中,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接受采访,发出了不少航天"好声音"。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好消息不断传出。长征五号火箭预计今年下半年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长征六号改、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2030年完成首飞。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人大代表、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两会"期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空间站研制建设任务进展顺利。"我们将以长征五号技术为基础,研制长征五号B,专门用来发射空间站,按计划将于2019年首飞。"2017年4月,天舟—号货运飞船将首试"太空加油",开展在轨维修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验证。这也是我国建设空间站之前在太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试验。以前的飞船起飞质量只有8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海上发射"套路"多新闻:两会前夕,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的全国政协委员李洪表示,我国将于今年首次从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执行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解读:运载火箭通常是在陆地上发射的,我国的酒泉发射场、太原发射场、西昌发射场和文昌发射场都是建在陆地上,国外的拜科努尔、东方、卡纳维拉尔角和库鲁等著名发射场也是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开始,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招募"不单单从飞行员当中选拔,还要面向社会的相关领域进行选拔,比如相关工业部门和科研院所、大学。不单单选拔男性航天员,还有女性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透露,我国正在规划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构想,以满足未来重大航天工程任务,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可显著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2015年1月,美国航宇局(NASA)投资研制的"太空发射系统"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完成500秒点火试验。2015年底,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发射首枚"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俄罗斯也开始研制重型运载火箭。由此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向媒体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宏伟发展蓝图."天问一号"成功探测火星后,我国将继续进行小行星采样返回、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等规划,以及更遥远的太阳系边缘探测任务.吴伟仁表示:"我们希望在2049年完成100 个天文单位,到达距离地球150 亿千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肯定了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等航天发展成就。两会中,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航天事业发展、支撑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方面集智聚力,积极建言献策,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空间站已经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六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解读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和今明两年将实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22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航天领域诸多新成就成为一大亮点.两会中,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们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批重磅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也描绘出中国将成为航天强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2.
吕哲 《飞碟探索》2004,(5):40-40
20世纪,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就本质而言,使用物理燃料推进的火箭系统,依然是迄今为止人类摆脱地心引力束缚、深入宁南空间的最主要手段。无论是执行阿波罗计划的“土星”号重型火箭,或者是以“哥伦比亚”号为代表的航天飞机都是如此。尽管航天器的发射非常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大代表、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团队已开展太阳能电站具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太空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或是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该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20日,由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会期一天。此次年会由卫星通信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杨千里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和卫星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绥熙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方致辞。年会编印的《第十一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共收录了67篇学术论文,其中评选出5篇优秀论文。杨千里教授主持了优秀论文的颁奖仪式,以表彰获奖者的学术贡献。年会邀请了政府、军队各主管部门,相关科  相似文献   

15.
正NASA官员说,尽管"猎户座"飞船一个关键组件出现延误,但该局"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代号为"探测任务"(EM)1的首飞任务仍可按计划在2018年9月至11月进行。"猎户座"飞船由欧空局提供的服务舱虽然最近完成了关键设计评审,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正在研究,原定明年1月的交付时间很可能要推迟到4月份乃至更晚。除此之外,首飞所需的火箭和地面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研制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因此,NASA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11,(6):18-19
4月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网站公布了最新的重型运载火箭计划,指出了"猎鹰重型"火箭与"猎鹰"9火箭的不同。"猎鹰重型"火箭将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大"的火箭,有能力将53吨以上的卫星或行星际飞船送入低地球轨道。该火箭能运送的有效载荷是航天飞机的2倍、"德尔它"4重型火箭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梁思礼(1924.08.24-2016.04.14):我国著名的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为该领域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997年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生男为"凯"生女为"旋"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猎鹰重型火箭于去年2月6日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这种"地表最强"火箭在今年开始执行正式的发射任务。6月25日,一枚猎鹰重型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24颗大小不一的卫星送入太空,完成了年内的第二次发射。但是,火箭的芯一级回收再度失败,成为"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7日,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宣布,该公司正在寻求在明年底采用"龙"2型飞船送两人开展一项绕月飞行任务。已有两位私人同太空探索公司接触,在明年四季度乘坐由"重型猎鹰"火箭发射的"龙"2型飞船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龙"2型飞船是太空探索公司正在为NASA商业载人运输计划研制的"龙"飞船的一个改型,又称"载人型龙"。按照任务方案,飞船将会由"重型猎鹰"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发射,沿着一条"自由返回"路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1,(6):10-13
太空探索公司拟研制重型火箭4月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要研制一种重型火箭。称为"重型猎鹰"的该型火箭高69.2米,重约1400吨,由标准"猎鹰"9火箭捆绑两个"猎鹰"9第一级构成。它将成为迄今造出的最强大的商业火箭,运载能力远高于该公司现有的火箭。新火箭能把约53吨货物送入轨道,约为美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能力的2倍,是运载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