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慧 《太空探索》2010,(2):14-17
<正>警钟已敲响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  相似文献   

2.
梁晓鹏 《飞碟探索》2006,(12):20-20
自古希腊开始,人类一直在争论有没有外星智能,但是观点从来都没有一致过,其重心时而转向肯定,时而转向否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基本上都持外星智能肯定观。最近,赞成外星智能说的天文学家获得了权力,他们在最近几年可以有力地压制持不同观点的人。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住在英格兰乡下,有一次大人们叫我到花圃去找根茎重新栽种。我不晓得从园艺的角度来看,春天应不应该做这件事。我还记得当时那些小根茎那么耐寒。竟然活过了严酷的冬天,安静地等待着阳光的温暖穿透遮盖它们的土壤。我拨开去年的枯叶,  相似文献   

4.
徐菁 《太空探索》2010,(8):53-53
<正>哈罗!如果读者看到这篇日记,我猜想,读者已经对"火星500"项目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我们的第一天,我想写一些我们的训练及在隔离设备中的感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发现太空领域与研究领域是两码事。正如读者知道的那样,我的学科背景是工业领域,尤其是电子工业。太空是一个几乎不能到达的遥远目标。今天,我能记得的近期经历是:"我两天前在卡纳维拉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本影     
《飞碟探索》2012,(2):27-27
地球影子黝黑的中心区称为本影,是个延伸到太空的锥状暗区,在月食时最容易见到它浑圆的切面。举例来说,2011年12月10日满月切进地球本影的南缘,让大部分地区得以见到月全食。月亮总共花了51分钟在本影内,这也是此次月全食食甚阶段的长度。上面这幅从北京拍摄的影像,叠加了数张连续的全食和偏食阶段照片.以展现地球本影弧状的边缘、月亮所在距离的地球本影的相对大小和月球切入本影的过程。在较暗的全食阶段时,依稀可见到背景恒星。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12,(5):27-27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利·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对在轨道亲眼所见的景观,有如下的描述:“天空非常幽暗。而地球是蓝色的,看起来一切都非常清澈。”2012年3月28R在国际太空站拍摄的这幅精彩地球夜景,中心处可见到俄罗斯莫斯科市的灯光,而太空站的一扇太阳能板,则现于影像左侧。  相似文献   

7.
正为什么在大气层里的氧气比例最大?地球在30亿年前,只有少数的区域存在不含杂质的纯氧。但由于突然地壳在24亿年前急速变化,大气层里的纯氧含量急速增加了1万倍。科学家称它为大氧化事件。人类研究地球比研究其它星球更容易。如果你想研究森林,你就可以去森林;如果你想研究一条河,你就可以去一条河。但是,在20世纪以前,如果你想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形状     
季黎 《飞碟探索》2001,(4):42-42
  相似文献   

9.
升起的地球     
我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看见这幅《升起的地球》的。它的出现,让我苦心经营了多年才获得的安全感瞬间坍塌。在照片里。地球就像一只蓝色的实心球。孤独地悬浮在黑暗、寂静的太空中,一半浮在光亮里,一半沉在黑暗中,旁边是死寂、冰冷、荒凉的月球地平线。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未来     
据数学计算证明:假如地球距离太阳再近5%的话,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在37亿年前就会变成类似金星那样炽热的天体,其温度足以使铅熔化;或者地球再远离太阳1%的距离,在17亿年前地球就会变成像火星那样冰冻的天体了,火星夜间温度通常在零下1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地球的灾变     
自古以来就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现在关于地球及人类的前途也是众说纷纭,更有许多人相信1999年8月的预言。科学的发展已有可能从科学的角度论述地球发生大规模灾变的可能性。先看来自天外的危险。在足够远的未来,天文学家尚未发现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低速天体。这里我们考虑另外一种情况。根据狭义相对论,任何物质的速度上限是光速c,一切“有形”的物体,其速度都低于c。c是常数,光年是光在1年里所走过的路程。假设在距地球1万光年以外的A处,由一次猛烈的天体活动抛出了一个速度V=0-9999c的小天体P,设其“半径…  相似文献   

12.
旋转的地球     
<正>假如没有闰年会怎样?地球就像宇宙飞船,依靠自身的旋转运动和有限资源来支撑人类生存。如果地球停止运转,它将没有夏天和冬天、没有白天和黑夜。地球的运动属于复合式的运动,这是因为它包含两种不同的运动,一个是自转,另一个是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比人类规定的年多四分之一天。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所以天文学家就把这多出的一天放在闰年里,把闰年的闰日加在2月的最后一天。因此,凡是闰年的2月都是29天。如果不这样规定,大约在780年后,元旦将会同夏至碰在一起。规定闰年的目的是建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福星     
中国古代把木星叫做“岁星”,是因为木星绕太阳一周大致为12年。它每年在绕太阳运行的黄道上移过的角度约为30度,是一个圆周的1/12,30度相当于一年。中国有12生肖,按木星在天空的角度位置,可以推断出一年是12生肖的哪一年,例如鼠年、龙年或者其他什么年。由于木星身躯十分庞大,西方把木星称为朱庇特,他是罗马神话中的主神,又把它说成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化身,宙斯统辖着神仙和人类,是众神之父,万人之王,威力无比,神通广大。如果把九大行星比做兄弟的话,那么,木星无疑是长兄。靠近太阳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较小,基本上都是以固体为主,…  相似文献   

14.
碧声 《飞碟探索》2008,(10):40-42
地质年代表也在与时俱进。我们来探寻一下它所诉说的故事,和它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地球诞生记     
奇迹 《飞碟探索》2006,(8):49-51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从太空中望去,今天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大家庭,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我们共同的家园细心装扮,但是,你知道最初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她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形成的呢?本文讲述了这一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一系列惊人事件,这些事件把一颗狂暴恐怖的行星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地球.  相似文献   

16.
认识地球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发展,可是在漫长的时间内,对地球只有星星点点的正确认识。直到近代,对于地球的正确认识才逐渐增多,但迄今对地球,特别是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仍远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假设地球     
庾晋 《飞碟探索》2005,(5):36-36
尘埃聚集旋转 在约100亿年前,有一大片冷却的尘埃漩涡在宇宙中间一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停旋转的圆盘,随后又甩出许多圆环。同时,猛烈的转动使微粒达到自热程度,中心的圆盘变成太阳,外围圆环的微粒变成一个个由气体和液体构成的巨大火球。然后,火球开始冷却,并凝成固体。大约到40亿~50亿年前后,这些火球变成现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大行星。这个理论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它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一种地球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18.
旋旋 《飞碟探索》2010,(11):1-2
<正>于2003年从火星上拍摄的一张地球照片显示: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球,悬挂在一片漆黑的永恒虚空中,比它小得多的月亮依伴在侧。一些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的地球科学家称,如果这张照片拍摄在6亿年前,那么我们看到的景象可能会大不相同。那时的地球应该是一幅黑白图像,没有我们今天熟悉的蓝色海洋和绿色大地,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在黑黝黝的土地上,地球看起来只是悬浮在太空中的一颗毫无生命气息的白色"雪球"。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近邻     
我们的近邻李一良科学家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那么为什么难以使他们接受UFO来自地外这一说法呢?你是否曾经遥望浩瀚星空,是否想过我们在无尽的宇宙中孤独无助?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思考天外有“人”的可能性,此刻他们是否在观察我们。在6...  相似文献   

20.
许久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类:在苍茫的宇宙中,我们是不是惟一的智慧生灵?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是否生存着我们的朋友?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洛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中,只有地球上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整块播种了谷子的地上只长出了独苗一样的可笑。”也正是这样,自古以来,便有UFO和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闻:对地球之始了若指掌并乘日游万里的“沦波舟”来去匆匆的“宛渠人”;苏东坡见到的“炬火明”;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记的“扬州明珠”;明代戏曲家徐复祚笔下的舟人……件件都留下了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