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将择机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据悉,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该卫星在完成在轨技术试验验证后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该卫星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总容量可超过20Gbps。同时,该卫星还是首次采用电推进技术、搭载激光通信系统的高轨卫星。该卫星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2.
<正>4月12日19点04分,国内首颗Ka频段点波束卫星中星16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16号卫星(又名实践13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在完成试验验证以后,卫星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高通量卫星"的特征中星16号卫星是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超过20吉比特/秒,超过中国此前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中星16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就,使中国卫星通信能力实现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3.
一林 《国际太空》2003,(5):21-23
□□低推力、高比冲、轻质量的电推进技术发展正方兴未艾。由于其比冲高,所以在航天器上使用时能大大减少推进剂的携带量而增加有效载荷;或不减少推进剂而大大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因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已经有160多个地球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使用过电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空间站控制各种类型的推进系统。研究结论是推进剂消耗量是一个重要成本因素。电推进系统具有比化学推进器最少高一个数量级的比冲,所以采用电推进系统可以大量减少推进剂质量。电推进系统适用于比较大的总冲量的任务,诸如阻力补偿和轨道转移。  相似文献   

5.
张敏 《国际太空》2016,(12):42-45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研制的“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在实践-17卫星上完成了全部在轨飞行验证工作,这是世界首套完成在轨飞行验证的“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采用新一代霍尔电推进技术,代表着国际上目前的主流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我国新一代通信、全电推进等卫星平台。相比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化学推进系统,“磁聚焦霍尔电推进系统”技术比冲高出6倍以上,对于同样的宇航任务,电推进消耗的推进剂约为化学推进的1/6,甚至更少,可显著提升航天器有效载荷,延长航天器在轨寿命,降低航天器发射成本。  相似文献   

6.
1997年9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8号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刘志雄副总裁和戴维斯副总裁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合同规定的发射期为1998年四季度。 中星8号卫星项目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轨道交付总承包,卫星采用了劳拉公司制造的大容量FS—1300平台,星上载有36个C波段、16个Ku波段、共计52  相似文献   

7.
电推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推力测量技术和比冲测量技术的研究进程。为了评估已研制出的微型镓场发射电推力器的性能,进行了推力和比冲测量。研制了一种用于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微推力测量平台;进行了LabVIEW开发;对测量平台进行了标定与分析,并通过试验比较了推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实测值范围为3~28μN。另外,利用飞行时间法,测得推力器在不同发射电流下的比冲数据,比冲范围为5917~8875s。  相似文献   

8.
针对“田园一号”微纳星编队飞行任务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微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常规冷气推进由于其比冲低、贮存压力高、结构复杂,难以满足微纳卫星需求。选择R134a作为推进工质,通过将推进剂液化,减小系统体积。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贮箱、稳压罐、管路一体的推进系统。采用MEMS加工工艺,设计并研制出电加热喷口,从而提高系统比冲。分析了不同喷口尺寸、供气压力以及温度下所产生的推力和比冲大小,确定出喷口设计。表征测试所研制的电加热喷口,结果表明喷口加工误差控制在2%以内。真空条件下,采用扭摆测量系统测试推力器推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稳压罐内气体压力在0.1~0.2 MPa变化时,推力大小为5~10 mN。当喷气温度从25℃升至95℃时,推进系统比冲可提升10%以上。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11,(7):6
6月21日凌晨0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星10号将接替已在轨运行13年的中星5B(原鑫诺一号)通信卫星,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火箭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时,控制中心响起热烈的掌声。中星10号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电推进是目前常用于深空探测任务的推进方式。电推进发动机的比冲是变化的,所以变比冲电推进模型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对于变比冲连续小推力轨迹优化方法的研究具有工程应用前景。常用的变比冲电推进简化模型有三种:比冲在区间内变化、比冲随距离变化和功率分档变化,它们都对应于真实发动机系统工作的原理和方式。关于此三种模型下的轨迹优化方法,常用的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但是由于存在方法的不足和模型的特殊性,会在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基础上增加改进的策略。本文综述变比冲电推进的简化模型和适用于变比冲连续小推力轨迹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空间活动的核心是推进系统,单位质量推进剂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得的能量及其能够持续的时间,直接决定能够开展的空间活动的范围与规模。目前采用的推进方式包括化学推进和基于太阳能的电推进均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航天活动的需要。相对化学推进及电推进,核热火箭兼具比冲高、推力大的优势,可满足更大规模的深空探索需求,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及航天动力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推进系统在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上应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未来静止轨道平台上应用电推进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氙离子电推进系统(XIPS)应用于静止轨道卫星平台,除了要解决电推力器本身的问题之外,还要在系统应用方面做大量工作。以该静止轨道卫星对电推进系统的需求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对电推进系统在未来静止轨道平台上应用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类及梳理:一是电推进系统与电推力器之间的关系,包括电推力器与推进剂贮存和供给子系统、电源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联合工作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二是电推进系统与化学推进系统的协调工作,包括两种推进系统的任务分工及相互影响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三是电推进系统对整星及大系统的影响,包括电推进系统对电源、热控、羽流污染控制、电磁兼容性(EMC)、遥测遥控、自主管理等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梳理,明确了电推进系统在整星上应用所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雨水 《太空探索》2012,(3):62-63
2011年6月21日0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7千米、远地点42225千米、轨道倾角为26.3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星10号卫星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将接替中星5B,以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等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探测电推进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探测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国家抢占深空探测主动权和制高点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电推进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和高度自主巡航等特点,小行星探测器采用电推进执行巡航阶段轨道机动任务,将大幅减少推进剂重量和提高载重比。调研了国外小行星探测的电推进系统方案,针对我国小行星探测对电推进系统的任务需求及现有电推力器的技术基础,提出了5种电推进系统方案,并进行多维度对比,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关键技术梳理。  相似文献   

15.
电喷推进是一种具有高比冲、高效率、快启动、高集成度的微小功率电推进技术,非常适合于微纳卫星轨道转移、位置保持任务和引力波探测器等较大型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无拖曳控制等任务。电喷推进技术概念形成于1960年。国外电喷推进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微制造、新材料、离子液体、高性能电源等技术大幅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达到空间应用水平。美国、瑞士、英国研究电喷推进较深入,其中又以美国投入最大、创新最显著、成果最丰富。美国MIT大学提提出并开展了有利于实现高比冲和批产化的iEPS系列电喷推力器芯片研究,近年来主要在开展推力密度和可靠性提升的研究工作。Busek公司主要发展大推力和宽调节电喷推进。密苏里科技大学提出并开展了基于一种含能液体推进剂的、具有化学推进模式和电喷推进模式的化电双模微推进技术研究。密歇根理工大学则提出了基于铁磁流体的流体成型发射体电喷推进技术。本文通过对国外电喷推进发展历程、最新进展的研究,提出了电喷推进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电喷推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推进技术已应用于航天的多个领域,电弧等离子体发动机(Arcjet)因其高比冲、高推力/功率比以及大的推进剂选择范围等特点成为当前国际上电火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章总结小功率Arcjet实验及性能研究,介绍了实验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给出初步的发动机工作性能参数及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HTS)—实践-13由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采用了Ka频段、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一系列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这是长征-3B火箭的第43次发射。今年,我国还将发射首颗采用新一代大容量试验卫星平台东方红-5的实践-18通信卫星、首颗国产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和中星-6C通信卫星等5颗通信卫星,从而掀起中国通信卫星发射的新高潮。1多个"第一"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实践-13卫星工程于2013年4月27日由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联合批复立项,是  相似文献   

18.
5月2日,中星11号卫星成功发射。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中星11号,是我国目前自行研制民商用通信卫星中,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的转发器路数最多、载荷功率最高、质量最大的通信卫星。至此,我国利用东方红四号平台已成功研制和发射了10颗,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已成功签订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尼加  相似文献   

19.
主带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的离子电推进应用方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于离子电推进的高比冲特性,采用它执行小行星探测器巡航阶段轨道机动任务时,将使探测器在同样的有效载荷下的发射重量大大减轻。针对我国规划中的主带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调研了国外离子电推进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情况,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任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带小行星探测器离子电推进系统方案和应用策略,计算了在目前离子推力器寿命水平下,既定探测任务对离子电推进推力、比冲、推进剂量以及功耗需求。研究表明,目前研制的离子推力器可以满足规划中的主带小行星探测任务需求。研究成果对探测器的方案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确定震中位置后,航天创智团队综合分析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高分一号B/C/D星和高分四号等国产卫星拍摄的图像,开展了灾害初步遥感解译。高分系列卫星包括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B星、高分一号C星、高分一号D星、高分二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也称SAR卫星)、高分四号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