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时间2016年7月4日,美国“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历经近5年的飞行,终于成功抵达木星并进入木星轨道,总飞行距离达到2.83×109km。美国时间2016年7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朱诺”传回的首张照片。“朱诺”进入木星轨道后,将在木星大椭圆极轨道上工作约20个月,围绕木星飞行37圈。按NASA目前的计划,“朱诺”将于2018年2月结束任务,届时将离轨并撞向木星表面。  相似文献   

2.
广龙 《国际太空》2002,(1):23-24
经过 2 0 0天的飞行 ,美国航宇局(NASA)的“奥德赛” (Odyssey)火星探测器终于在 2 0 0 1年 10月 2 3日晚上 7时 2 6分以 2 10 0 0 km/ h的速度进入火星轨道。“奥德赛”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 ,受火星重力吸引 ,该探测器进入火星椭圆轨道。这是“奥赛德”在经过 4.5 6亿千米的长途跋涉之后第一次点燃其主发动机。进入轨道被认为是保证此次任务成功开始的三个关键步骤中的第二步。第一步是2 0 0 1年 4月 7日进行的发射 ,第三步将是为期一周的空间制动 ,逐渐降低探测器 ,然后将其送入距火星表面上空约 40 0 km的最终轨道。从 2 0 …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经过约3.5个月的迂回飞行,美国航宇局两个"圣杯"号(GRAIL)月球探测器,即"圣杯"A和B,分别点燃主发动机,进入绕月球运行的近极椭圆轨道,轨道周期约11.5小时。这项任务旨在探测月球引力场的细节,以期制作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科学家希望了解火星如何在数十亿年间,从一个可能拥有微生物生命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TecSAR)已于2008年1月21日,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升空.TecSAR卫星在升空后19min进入了近地点450km、远地点580km、倾角41°的预定初始轨道,最终机动到高约550km、倾角143.3°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每天绕地球飞行15.22圈,重访周期为36天.  相似文献   

6.
原定于一月二十日进行首航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主发动机泄漏等问题几经延期,终于在四月四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按计划飞行了五天,于四月九日安全地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在飞行期间,按计划完成了各种科学试验,并从太空发射了一颗重约2.5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 TDRS卫星从航天飞机施放后,由于惯性末级的第二级火箭提前熄火二、三十秒钟,致使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在二万二千多公里到三万五千多公里高的一条椭圆形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7.
白延隆  白云 《国际太空》2009,(11):25-26
2009年6月1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LRO)。6月23日,LRO进入月球轨道,开始进行到达主任务轨道之前的科学仪器的标校和测试工作;6月30日,LRO相机(LROC)被激活;  相似文献   

8.
正在太空中飞行了近5年的美国"朱诺"木星探测器终于在美国独立日当天、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23时53分(北京时间7月5日11时53分)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总飞行距离达到28.3亿千米。它将花费大约20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这颗巨型气态行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探测木星厚厚云层下方的极光现象,并对木星的起源、内部结构、大气以及磁场等相关数据进行探测,2018年2月结束探测。飞行历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NASA的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测定,一颗临时编号为2004MN4,又称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这颗直径390米的小行星,在太阳周围的运动周期为323天,质量为4200万吨,运行轨道速度为45千米/秒.届时,撞击产生的总能量为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能量的11万倍.NASA将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设定为托里诺等级4级,即撞击概率为1/300.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虹云工程首颗试验星"武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2018年12月29日16时00分,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我国全球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1983年4月,耗资一亿美元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由于惯性末级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专用的卫星跟踪系统迅速作出了反应,紧急要求得到美国航宇局(NASA)的帮助。尽管控制人员能从卫星上接收断断续续的数据,但北美航天防御司令部(NORAD)的“空间遥感网”(这个网络通过设在地面上的光电深空监视遥感设备观测发动机的实际点火)却连续向美国航宇局提供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美国航宇局(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用6天的时间对6颗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进行了成像,并启动发动机进行了飞行轨道修正,开始向两年后抵达的新目标——柯伊伯带小天体2014 MU69冲刺。此次轨道修正依据"新视野"号新修正的数据,"哈勃"望远镜对2014 MU69与"新视野"号当前的距离进行了完善。早在2015年秋季,"新视野"号团队就对该探测器进行过4次飞向2014 MU69的轨道修正演习。本次  相似文献   

13.
<正>NASA把发往木卫二的轨道探测器正式命名为"木卫二快车"。这项任务此前的正式名称是"木卫二多次飞越任务",将耗资20亿美元。该探测器定于2020年发射,将在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对木卫二进行数十次近距离飞越探测,研究木卫二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同直接进入绕木卫二运行的轨道相比,  相似文献   

14.
苏联预定于1988年1~2月间用“质子”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重3吨的“格拉拉特”(Grarat)天文卫星,使它进入大椭圆轨道:近地点2,000公里,远地点200,000公里,倾角51度,轨道周期4天。卫星装有一架法国造的伽玛望远镜,望远镜重1,050公斤,以观测天体 X 射线源和γ射线源,其角分辨率为1弧分,视场角7.3度,能直接确定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升力式火星探测器在其完成星际转移轨道之后,由预定进入点开始反冲制动改变运行轨道进入火星大气,设计并仿真了进入段的轨迹优化。根据火星的大气密度及引力场参数,建立相应的火星大气模型及引力场模型,确定了升力式火星探测器的运动方程。在满足进入过程的约束条件下,采用遗传算法对进入轨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不同的推力发动机制动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推力方案二能够实现性能指标最优,并求得着陆速度为136m/s,最终实现了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太空》2010,(6):F0004-F0004
<正>2010年6月2日23:53,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C运载火箭把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  相似文献   

17.
思飞  徐菁 《太空探索》2011,(9):34-39
北京时间8月6日零点25分,美国航宇局用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火箭升空53分钟后,两者分离,探测器进入太空预  相似文献   

18.
辛文 《国际太空》2006,(6):25-26
□□经过约5个月(约153天)的漫长旅程后,飞行了4.1×108km的欧洲"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探测器提早9天于4月11日进入预定的金星轨道.  相似文献   

19.
美航宇局(NASA)制定了5~7年内取代现有航天飞机,研制新的空间运输系统的方针。它将执行在很大范围里改进现有航天飞机和研制新型机体的计划。预计今后2年为执行这两个计划将投入100~2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改进现有航天飞机计划预定以约翰逊空间中心为中心。其目标是使轨道器、固体助推器、主发动机、外贮箱等都留有裕度,增加可靠性和提高安全性。开始研制用复合材料制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ASRM),约可增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经过约3.5个月的迂回飞行,美国航宇局两个“圣杯”号(GRAIL)月球探测器,即“圣杯”A和B,分别点燃主发动机,进入绕月球运行的近极椭圆轨道,轨道周期约11,5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