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日本下一代运载火箭H-3主承包商三菱重工公司称,H-3可如期在2020年首飞。H-3火箭关键设计评审定于今年秋天进行。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向三菱重工签发了H-3火箭研制合同,同时要求把每千克发射价格降低50%。H-3旨在接替日现役主力箭种H-2A和主要用来向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卫星运营商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将成为日本三菱重工公司下一代H-3火箭的首家商业客户。发射定于2022年进行,具体发射哪颗卫星尚未确定。这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第二次与三菱重工开展商业发射服务合作。三菱重工自2014年开始设计H-3火箭,拟用来接替H-2A和H-2B。该公司希望能每年用H-3发射6~10次,目前该公司每年发射3~4次。  相似文献   

3.
天兵 《国际太空》2006,(11):1-6
□□2006年9月11日,日本照相侦察卫星--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的H-2A-F10火箭成功发射,成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信息处理系统的第3颗在轨运行的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第2对照相侦察卫星(见图1)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RSC)进行的第4次发射(H-2A火箭在2005年2月26日、2006年1月24日和2月18日进行的3次发射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天兵 《太空探索》2006,(11):46-49
2006年9月11日,日本用三菱重工建造的H-2A火箭,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的第4次发射。  相似文献   

5.
尚辉 《国际太空》2009,(7):11-15,23
1概述 2008年11月26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在爱知县飞鸟村的工厂向媒体展示了新型H-2B运载火箭。该火箭计划于2009年搭载向“国际空间站”希望号日本实验舱输送物资的“H-2转移飞行器”(HTV)无人飞船升空。2009年元旦,在展望2009年日本航天事业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理事长立川敬二表示:  相似文献   

6.
H-Ⅱ火箭是日本自己设计、自1983年开始研制并准备参与国际发射市场竞争、可与阿里安-5运载火箭相媲美的大型运载火箭。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对H-Ⅱ火箭的研制和进展情况非常关心,日本对自己的这一计划也抱有很大希望。然而,连续4次发动机故障使NASA的专家们忧心忡忡,特别是1991年8月9日试车时,发动机爆炸,三菱重工的一位技师当场丧命,使人们对H-Ⅱ能否按期发射打了个大问号。三菱重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日美合作开发新一代大型火箭发动机□□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计划与美国波音公司合作 ,于 2 0 0 3年开发出新一代大型火箭发动机 MB- XX。MB- XX将以液氢和液氧为燃料 ,采用日本 H- 2 A型火箭第 2级的发动机技术。为使箭载卫星顺利进入运行轨道 ,日美公司将在 MB- XX的研制过程中应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重新点火等新技术。新一代发动机的推进能力将比 H- 2 A型发动机高出50 %~ 80 %。目前 ,日美公司已经试制出MB- XX的重要部件——燃烧器。研制新型火箭发动机是为了向美国、欧洲、日本等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大型火箭提供强大的推进器。波…  相似文献   

8.
8月25日,日本宇宙探索局宣布,因发现H-2A火箭箭上通信与指令数据处理系统存在故障,日本下一颗“情报收集卫星”原定8月28日的发射被无限期推迟。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的火箭是在种子岛航天中心进行发射准备时发现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已制出1∶1的H-Ⅱ火箭模型。目前正在宇宙开发事业团的筑波宇宙中心进行试验,旨在验证其主要部分的振动特性、制导装置和火箭发动机安装部分的设计等。这次制成的 H-Ⅱ火箭模型,第一级发动机安装部分和第二级制导控制装载部分等四、五个部位,均使用筑波宇宙中心的试验设施进行振动试验,与设计时提出的振动方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三菱重工和住友化学工业一起研制火箭用的绝热涂膜材料。主要用于H-Ⅱ火箭等发动机壳上,据说该材料还可用在火箭前锥体和翼的绝热面上。这一绝热材料,是把起绝热作用的玻璃制的空心微球、用作母材的环氧氨基化合物树脂和涂膜增强用的钛酸  相似文献   

11.
<正>3月9日,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宣布为H-2A运载火箭将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为阿联酋酋长国先进科技研究院(EIAST)发射"哈利发星"对地观测卫星。这是H-2A火箭拿到的第3份外星发射订单。重350千克的"哈利发星"将是首颗自始至终全部由阿国人员负责建造的卫星。它将作为搭载有效载荷由H-2A火箭送入低地极轨道。那次发射的主有效载荷将是日本本国的"温室气  相似文献   

12.
空间扫描     
日本三菱重工将为西班牙发射卫星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将使用H-2A火箭为西班牙卫星有限公司发射1颗卫星,这是日本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该通信卫星质量约为4t,发射日期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正在招标 美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是一种能够改善运动中的美军武装力量地面通信能力的多卫星系统,是一种无防护的窄带卫星通信系统。MUOS系统设计的最后选定时间在2004年,初步作战能力预计在2008年实现,而实现完全作战能力则是在2013年。美国海军空间与作战系统司令部负责这个项目的管理。卫星通信在一体化战场空间中提…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太空探索》2014,(5):18-21
<正>2014年1月,日本政府批准H-3火箭研制经费预算总额为19亿美元。对于H-3火箭的研制,日本政府强调私营企业从开始阶段就应更多地参与其中,以利用私营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降低火箭研制成本。H-3火箭研制目标2013年5月,日本内阁府ONSP航天运输系统委员会向日本政府提出研制H-3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的建议,2013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府做出  相似文献   

14.
据简氏导弹与火箭10月26日报道,日本防卫厅(JDA)正在争取额外的资金,用于加速其装备PAC-3反导弹导弹。日本在获得PAC-3导弹生产许可证之前,向美国采购PAC-3导弹,此后JDA所需的PAC-3导弹将由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三菱重工制造。  相似文献   

15.
□□据8月14日报道,日本科技部计划在大约4年的时间里投资200亿日元(合1.68亿美元)改装H-2A火箭,使其运载能力增加一倍。日本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增加H-2A火箭有效载荷运载能力使其达到能够与欧洲“阿里安”等火箭竞争的水平,并且通过降低商业卫星发射成本来提高H-2A火箭的竞争力。此外,日本还想增加每次发射运往“国际空间站”的货物量。 改装后,H-2A火箭一级的直径将从4m增加到5m,还要增加一台主发动机,以提高其运载能力。新型H-2A火箭将能够把重4t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负责设计和生产火箭,并且将负担开发…  相似文献   

16.
对全部国产的 H-Ⅱ火箭来说,整流罩的试验成功与第一级发动机、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继头一次的实机实验后,整流罩又重复进行了四次分离试验,到1989年就可结束此研究计划。担任该项工作的川崎重工正在建设专用装配车间。以前 H—Ⅰ火箭用的整流罩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MD)公司制造的。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使 H-Ⅱ火  相似文献   

17.
正由日本电气公司(NEC)为主承包商,采用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DS2000平台研制的X频段防卫通信卫星-2(DSN-2,也称煌-2),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24日17:44从种子岛宇宙中心用三菱重工业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Limited)的H-2A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光学6号机"。H-2A为两级火箭,两级均采用低温氢氧发动机,可根据任务需要捆绑2台或4台SRB-A3型固体发动机。IGS系统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筑波空间中心与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研讨在轨道上可展开的返回舱(DRV)。这是为向轨道上的空间站和空间平台补给物资及进行微重力实验提供较为经济的方案。舱罩可开启与关闭,是以机械手经轨道作业和大型太阳电池翼确保供电,这是以前的密闭舱难以实现的功能。 DRV是一个重约10t的炮弹型舱,舱内除装有轨道更换单元(ORU)和补给用的推进剂贮箱外,还搭载了太阳电池翼和机械手等。该舱拟用H-Ⅱ火箭发射,可与空间站和空间平台等航天器进行对接。等对接后  相似文献   

20.
<正>3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雷达5号机"。这是H-2A火箭连续第二次发射与国防有关的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由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本次发射前日本共有6颗卫星在轨工作,包括3颗光学卫星和3颗雷达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光学分辨率0.6米,雷达分辨率优于1米,将接替2011年12月发射的"雷达3号机"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