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斌 《太空探索》2010,(1):10-11
<正>经过将近3年的艰辛培育和精心呵护,太空天麻种子在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境内喜获丰收,今年,太空天麻长出了240千克,这让科研人员兴奋不已。这些天麻有着"特殊身世",2006年9月9日,我国首次发射了航天育种卫  相似文献   

2.
最新消息     
科日 《国际太空》2000,(2):32-27
云烟太空种子返回高原  1月 1 4日 ,昆明卷烟厂厂长从云南航天管理局局长手中接过在太空飞行了 2 1 h的 1 0 g云烟种子。这 1 0 g云烟种子于去年 1 1月搭乘我国第 1艘试验飞船神舟 - 1成功进入了太空 ,这是云南第 1次把自己的农产品种子送上太空 ,也是我国的烟草种子首次在太空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高新技术对烟草种子进行太空处理探索试验 ,目的是通过太空的特殊环境 ,激发烟草种子产生诱变 ,力争使处理的烟种获得一些有益的品质变异。有关专家分析 ,烟种在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的太空条件下 ,会有效地改变叶绿体、亚纤维结构和植株株型…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我国掌握航天返回技术以来,就开展了航天育种工作。把农作物种子带上天,经航天飞行后送回地面,能使种子发生奇异的变化。那么,航天育种的机理是什么?安全性如何?它是如何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正>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是我国著名航天专家戚发轫院士的母校。近年来,金州高级中学坚持开展有特色的航天科技教育活动,于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前夕被中国宇航学会评为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之一。以此为契机,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与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联合开展了"航天科技进校园——感受航天科技、播撒太空种子"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2022年全球在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的发射活动呈蓬勃发展态势,全年共成功发射14颗卫星,其中美国发射8颗卫星,占比58%,包括3颗民商卫星,5颗军用卫星;欧洲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民商太空服务卫星;俄罗斯发射3颗卫星,占比21%,均为军用攻防试验星。2022年,全球太空攻防和太空服务领域发展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均将太空服务列入航天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王翰林 《太空探索》2001,(12):32-34
●太空将是引起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摇篮,新工业革命将发生在空中 ●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中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一大特色,我国目前已进行了500多个植物微生物品种的搭载试验 ●我国自1987年用发射的FSW-0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种子以来的9颗卫星和两艘飞船,共吸引全国22个省市的70多个单位参与种子搭载试验。中国10年,人类40年来进行的空间效应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已使人们认识到,空间环境因子所产生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0,(5):61-61
航天育种技术是一种培育优良种子的新技术。是通过返回式卫星把农作物的种子带到太空环境当中,利用太空微重力、太空辐射、无空气等特殊环境,对种子诱发变异,返回地面选育新品质、新材料,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育种就是用返回式航天器或高空气球搭载植物的种子去外太空玩耍一圈。那么,一颗种子到太空旅行后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两个字:变异!准确的说是种子的DNA排序发生各种不可控的变化。那么,种子在太空中为什么会发生变异呢?"晕菜"的种子和被步枪打中的"哥斯拉"一方面,太空种子所处的环境,总体上导致种子远离了曾经一代代适应了亿万年的地球表面,其内部的各种组成,都开始有点"晕菜"了。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航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落户陕西省偷林市。该基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牵头,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和榆林市榆阳区姐妹农业合作社共同筹备组建。该基地将试种经太空育种培育的、成熟的经济作物。按照计划,国家榆林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榆林市农科院、榆林市偷阳区种子试验站和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共同组成专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种子上天到2016年,我国已经进行了28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搭载试验材料近6000多种,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番茄、青椒、莲藕、苜蓿等较为成熟、大量推广的作物新品种。太空作物品种多其实,我们国家已经选育成功、推广应用的太空植物,其种类、数量都已非常之多,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这个全新的"中国号"太空作物家族,已经非常壮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中国航天日"前后,全国各地举办了科学讲堂、航天展览等200余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其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联合昌平区政府在北京农业嘉年华太空家园馆共同主办的航天主题日庆祝活动尤为引人关注。在太空家园馆内,观众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太空穿心莲、太空芽苗菜、太空叶菜,了解太空育种知识,还可  相似文献   

13.
<正>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开辟的一个新的活动疆城。航天器一旦进入太空轨道,它的活动就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作为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技术——航天技术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世界性特点的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先进的航天技术,开展经常性航天活动的空间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我国的航天发  相似文献   

14.
短消息     
正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60岁生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心拥有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和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自1958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按照计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今年将创造年执行2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23日11:00,神舟-10为澳门科技大学搭载人参种子交接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次交接仪式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举办。交接仪式上,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代表澳门科技大学向中国航天基金会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抚松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他在致辞中指出,航天搭载植物种子技术对植物的良种选育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进行高科技贵重中药材航天育种研究,也可研究药材种子在太空环境下  相似文献   

16.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航天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航天技术是人类在20世纪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作为民用航天的卫星通讯、导航定位、地球资源普查和太空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开发方兴未艾,在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这四个领域中,发展最迟、前途最为远大的是太空资源开发。太空资源包括太空能源、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的矿产资源、太空环境资源等。太空环境的特点是高远位置、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重粒子和交变磁场等。这个特殊的环境给金属冶炼、合成材料、制药、旅游观光、天文观测和诱变育种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中国的航天专家、农业育种专家、遗传专家通过多年的努力,利用太空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10月10日的“世界空间周”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刘纪原教授的报告非常生动,他以大量的事例和具有说服力的对比照片,阐述了航天育种的神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二十星"的方式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率先采用了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模式。这次发射也是我国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由于上述特点,长征-6的这次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运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的我国航天新长征。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实现"一箭三星"发射技术,之后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国内、国际发射任务。此次,长征-6成功执行了"一箭二十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首发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以一箭20星的方式,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6家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长征六号的这次发射,首先采用了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模式。这次发射也是中国研制的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太空出征。上述特点,标志着中国航天运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