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洞不是洞     
<正>广义相对论预测了黑洞的存在,却留下了信息佚失的矛盾。现在好了,利用量子效应也许能避免黑洞形成,以密度极高的天体"黑星"取而代之。黑洞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已有数十年了,在电影《星际迷航》中,  相似文献   

2.
姚承 《飞碟探索》2008,(2):20-21
如果您相信字宙中有黑洞存在,那么您还不如相信太阳里住着神仙——黑洞是科学中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正>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么?宇宙的星体是有生命的,黑洞是星体生命的最后阶段。黑洞也可视为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密度极大,所以引力也就极强。黑洞能够吸收附近所有的物质,包括接近它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所以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别想再"跑"出来了。因为光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人们看不见黑洞,但是有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黑洞。  相似文献   

4.
最近天文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确认,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但它对周围恒星的影响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线索。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有三颗恒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做加速运动,这些恒星距我们有24000光年。1995年,这3颗恒星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320万千米,到了1999年它们的运行速度至少增加了每小时160万千米。科学家们说,这些恒星实际上在它们的轨道上做曲线运动,其中之一可能只需要15年就可绕黑洞转一圈。5年来,最靠近黑洞的  相似文献   

5.
正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黑洞?如果有,茫茫宇宙中黑洞又会在哪呢?直至今日,人类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到黑洞,但人们对黑洞的存在却是确信无疑的。"黑洞"概念的起源178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提出:存在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恒星,其逃逸速度超过光速,因此任何光都可以被这种恒星的引力拖拽回去,在那种  相似文献   

6.
正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逐渐意识到,过去的我们竟然持有那么多错误的见解——我们曾认为地球是平的,它是世界静止不变的中心;我们曾以为宇宙很小,而且从未改变过;我们曾认为人类是一个独立的物种,与其他动物没有血缘关系。直到我们认识到夸克、黑洞、光子、空间波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庄林 《飞碟探索》2003,(4):25-25
根据2002年10月16日从法国巴黎传出的消息称,一个潜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规模黑洞吸引了一颗星球,并使之以每小时1.8亿千米的速度在变形的轨道上运行。这颗星球的照片已经被欧洲天文学家拍摄到,这个新的发现被认为是第一次证明了位于银河系中心具有超大规模的黑洞存在。天文学家们认为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所在。同样,在理论中我们的银河系也存在一个黑洞,但是此前这个理论上的假设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我们的发现证明了,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中的确存在超大规模的黑洞物质。”德国麦克思普克天文物理研究院的…  相似文献   

8.
庄林 《飞碟探索》2003,(1):48-48
根据2002年10月16日从法国巴黎传出的消息称,一个潜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规模的黑洞吸引了一颗星球,并使之以每小时1.8亿千米的速度在变形的轨道上运行。这颗星球的照片已经被欧洲天文学家拍摄到,而这个新的发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证明了在银河系中心有超大规模的黑洞存在。天文学家们认为,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黑洞,这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大能量之所在。同样,在理论中我们的银河系也存在一个黑洞,但在此前,这个理论上的假设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我们的发现证明,在我们生存的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超大规模的黑洞物质。”德…  相似文献   

9.
白洞:虚幻还是现实?○钱锋编译直至1974年,物理学家相信黑洞是一切天体的坟墓。黑洞如同一道屏障,使我们对黑洞内发生的一切不得而知。对于黑洞内的时空特异性,我们更无法了解。然而,这一观念终于被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所打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  相似文献   

10.
读者园地     
小小论坛 神秘的黑洞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黑洞。宇宙中的任何东西只要一靠近它,就会被它那极大的引力“魔掌”吸住,包括光。因此它才难以被人类发现,成为一种令天文学家们迷惑而诱人的天体。 虽然,黑洞人们是看不见它的,但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黑洞的面纱被渐渐揭开—— 黑洞就是某一密度极大的恒星的晚年所形成的。这种天体既然将光都能吸进去,那其密度必然大得惊人。假如,将太阳变成一个黑洞,半径就得大大缩  相似文献   

11.
众眼看宇宙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自旋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这幅图片是一位艺术家所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它周围的吸积盘以及中心产生的喷流。从物理常识中,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过快,便会由于离心运动而四分五裂,但是黑洞却不会。虽然目前我们对它的最大自旋速度依然一无所知,但是理论物理学家预测,一个物体掉进快速旋转黑洞的时候,物质会以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宇局于2010年11月16日发布了钱德拉天文望远镜发现的一个迄今最年轻的黑洞。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留下的残余物质形成的,是宇宙中最奇异的天体之一。即便是在这些奇异的黑洞当中,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以下即是宇宙中最极端的黑洞。  相似文献   

1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地球上的海洋中也有无底洞,说来有趣. 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纬5°13′,东经69°27′,半径约5.6千米.印度洋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方向相反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刚好相反.无底洞又称"死海"或"黑洞",其海域不受洋流变化的影响,几乎呈无洋流的静止状态.1992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后,认为该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根据此处海水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的引力场,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考察.科学家还在无底洞及其附近探测到7艘失事的船只.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月,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了一个重磅理论,那就是“黑洞并不存在”。这一言论来自霍金最新的论文,包含于一个关于黑洞的原理和著名的“事件视界”的论点之中。“事件视界”是黑洞最外围的区域,进入“事件视界”的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逃出。  相似文献   

15.
迟惑 《太空探索》2014,(1):30-32
<正>最近中国航天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宇航题材电影上。以往,这类电影只在小部分爱好者中传播。但《地心引力》的引进,让普通中国观众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神舟和天宫在国外已经这么有影响力。本片一出,引起了各路影评人和航天人士的大量评论,一时间引发了"大家来找茬"的热潮。应该说,片中的技术硬伤不少,例如碎片轨道问题、航天  相似文献   

16.
1767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首次证明了光速是有限的这一事实,为100多年后预言黑洞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否则,人们是无法理解引力场将对光粒子产生影响这一效应的。一般认为,英国的约翰·米歇尔是最早对黑洞的存在做出预言的人。他于1783年发表文章指出,一个有足够大质量和密度的恒星,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引力场,甚至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线也会被这个引力场吸引回来。15年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引力作用,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儿…  相似文献   

17.
大科技     
正中国首台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发射成功2017年6月15日11时,中国第一台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成功发射。这台望远镜被命名为"慧眼",是向高能物理领域杰出的女科学家、中国天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何泽慧先生致敬,也饱含着HXMT团队对未来的期望——期望借助这只"慧眼",穿过星际迷尘的遮挡,去探寻那些深藏在宇宙深处的奥秘。"我们将用‘慧眼’对银河系进行非常详细的大天区扫描巡天,预期会发现一些新的黑洞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田野 《飞碟探索》2012,(12):19-21
12.当太阳和地球排列在银河系平面上,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如果考虑到黑洞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大的黑洞,像其他高质量密度的黑洞一样能够对其他星系产生引力作用。但是.银河系中心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大约30000光年,所以黑洞对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银河系平面及银河系中心没有什么特殊的能量,能对地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9.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4):6-7
【2012年2月22日】 [天文]如果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黑洞合并电脑模拟所呈现的景象在现实中出现,那么银河系周围可能存在数百个“流浪黑洞”,每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千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银河系中至少有1亿个黑洞,这是根据一位荷兰天体物理学家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一个大胆的宣告,因为至今,天文学家们肯定识别的黑洞在银河系中只有4个.“很显然,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埃德伍德·霍伊维尔说.黑洞是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的巨大恒星的遗体.霍伊维尔认为最近的一个可能只有20光年远.一颗恒星要能在超新星爆炸中消亡,必须是太阳质量的8倍以上.大部分质量被抛入太空,只剩下一颗坚实的星核,星核在自身重量下会坍塌,或者形成一颗中子星——一颗直径大约为20公里密集的中子星体;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