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问:为谁而生?"长十一"这枚小型固体火箭的诞生,是小卫星蓬勃发展、快速响应航天概念的提出和固体动力技术进步共同牵引的结果。小卫星,通常是指质量为500千克以下的卫星。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中,运载能力要求至少要达到3000千克,因此,单独发射小卫星必然造成运载能力的浪费,不够经济。小卫星通常需要寻求搭载发射,而搭载发射多颗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可能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搭载发射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发射成本,小卫星发射以搭载和"一箭多星"为主要方式。2012年,全球"一箭五星"及以上的发射3次,共发射小卫星26颗,占年度发射小卫星数量的44.83%。微小卫星项目虽然在成本、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无法与大型航天器项目相比,但涉及到"一箭多星"发射,整个任务的组织管理就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实施协调、监督管理以及工程支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此,各主要航天国家的政府部门在"一箭多星"任务组织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制定了专门支持微小卫星任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不但提供了更多发射机会,还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推动整个任务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3.
1991年7月16日阿里安火箭发射了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其上还搭载了4颗小卫星。今后,该火箭还将搭载发射下述小卫星。 1.南朝鲜的实验中继卫星“Kitsat”它是南朝鲜的第1颗小卫星,采用英国提供的Uosat平台,并由英国帮助培训南朝鲜技术人员。南朝鲜将制造、发射两颗这样的小卫星,每颗卫星重50公斤,其中第1颗将于1992年7月搭载在阿里安-4火箭上发射,该火箭的主要载荷是美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6):40-43
<正>美国猎鹰9火箭拼单发射51个载荷4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升空,执行“运输者-7”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9次的火箭第一级,又在发射台附近成功实施了返场着陆回收。火箭共为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携带了51件各类有效载荷,包括立方星、微型卫星、搭载有效载荷的轨道转移飞行器,其中最大的是重约700千克的土耳其亚米级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以"立方星"为代表的微小型卫星研究应用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的航天机构,利用其现役运载火箭以搭载发射或一箭多星模式完成了多颗微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但主流的现役火箭这种"大火箭发小卫星"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多国的航天机构和企业开始面向微小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研制新型专用火箭。  相似文献   

6.
尚辉 《国际太空》2016,(8):34-37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逐步从科学试验转向业务应用,并已成长为一个全球热门的新兴产业。随之而来的市场需求,使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从初期单一的搭载发射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由多种模式组成的一个发射服务市场的细分门类。  相似文献   

7.
美国家海洋大气与管理局(NOAA)正研究用小型卫星替代执行某些任务的大型卫星。NOAA的官员说,新的小型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新型小卫星的技术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搭载或发射有效载荷的机遇,它的成本效益可能更高。但需要考虑的是,小型卫星技术能否有效地降低各种气象卫星探测器的研制和发射成本,进而节省大量费用。因为,小型卫星功能不多,需发射较多的卫星,所以,控制和操作的复杂性相应增大。现在,NOAA已投资20万美元进行快速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奥斯忒卫星     
奥斯忒(Oersted)卫星是丹麦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其意是将它作为丹麦研究院和空间工业合作努力的开始。卫星由业余无线电卫星公司、萨里大学和柏林大学赞助,这些单位已多次成功地发射和运行过10~15千克重的小卫星。预计奥斯忒卫星在1995年末或1996年初发射。促使研制该项目的其它因素是:1.目前技术的先进性,在微电子学上趋向于采用更小和更廉价的部件,而且功效和可靠性都提高了。2.以搭载形式,放在阿里安火箭辅助舱环架(ASAP)上或其它像德尔它-2等大型运载火箭上发射,以获得低成本的发射机会。奥斯忒…  相似文献   

9.
吴琳  荆鹰 《太空探索》2013,(1):8-11
2012年11月19日6点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的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4日,俄罗斯联盟2-1a型火箭发射俄老人星V-IK遥感卫星时搭载了72颗小卫星,其中8颗卫星对地面操作指令没反应,它们分别由厄瓜多尔技术大学和西南国立大学、道里亚宇航公司、莫斯科航空学院、莫  相似文献   

11.
太空新航线     
<正>"宇宙神"5发射海洋监视卫星10月8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01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代号NRO L-55的一个保密有效载荷,并搭载发射了13颗微小卫星。据分析,NRO L-55可能是"海军海洋监视系统"(NOSS)计划下的两颗卫星,即NOSS-3-7A和7B。它们运行在1100千米、倾角63度的轨道。本次发射搭载的13颗微  相似文献   

12.
<正> 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星上装有联邦德国三家用户的试验装置。卫星顺利入轨、星上仪器工作正常。联邦德国、瑞典、法国、美国的有关用户和公司的代表,现场观看了发射实况。8月13日下午,卫星按预定计划顺利、安全地返回地面,地面测控系统跟踪正常,卫星回收舱落点准确,舱内设备及搭载的中外实验仪器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3.
航天简讯     
1999年2月23日,一枚波音公司的德尔他-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把美国空军2722kg重的“高级研究和全球观测卫星”(Argos——AdvancedResearchandGlobalObservationSatellite)送入太空,这是美空军迄今为止重量最大、能力最强的研究开发卫星。这次发射还搭载了两颗小卫星:丹麦的“奥斯特”(Orsted)卫星和南非的“太阳卫星”(Sunsat)。原定1月14日进行这次发射,由于天气和技术问题等原因推迟了40天。为了在发射台上维护这颗待发射的卫星,耗费了100万美元。造成发射推迟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卫星和地面遥测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发生问题;德尔他-…  相似文献   

14.
<正>1月9日11时1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我国2012年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千克,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15日,一枚质子号火箭因上面级提前关闭,导致发射任务没有成功。火箭搭载的商业卫星美国通信-14(AMC-14)卫星未能进入轨道。这次事故与2006年质子号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4A时发生的故障类似。美国通信-14卫星未能入轨@文青  相似文献   

16.
各国军方对于微小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赞成 ,认为微小卫星除费用低外 ,还有军事上的分散性和生存能力强 ,紧急情况时 ,微小卫星能迅速适应战术的要求 ,是可以快速发射的卫星 ;而另一种否定的意见是 ,微小卫星能否完成现在大卫星所承担的任务 ,令人置疑 ,也就是说 ,到目前为止 ,现在的军用卫星大部分仍是大型的 ,它能搭载复杂且高难度技术的有效载荷 ,而微小卫星不能获得完成长期任务所需的充足功率。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利用过许多小卫星来实现其军事目的。小卫星除用于通信外 ,在信号侦察、照相侦察等重大任务上也有相当的…  相似文献   

17.
小卫星的现状及军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越来越难以负担昂贵的卫星发射费用 ,而且对卫星的功能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新型卫星的探索。随着小型电子设备和推进装置的发展 ,加速了新一代小型卫星的诞生。1 小型卫星具有大型卫星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与大型卫星相比 ,小型卫星具有独特的优点 :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系统投资少 ,可以大批量生产 ;能够机动发射、生存能力强、能适应未来战术作战的需要 ;可充分利用大型卫星发射火箭的剩余能力进行搭载发射 ,大大节约发射费用 ;可以覆盖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任何…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4日2时零分,执行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任务后,11月1日,试验器返回舱成功返回。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国内动态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发射,搭载卫星提供精准遥感服务11月13日11:40,命名为"快舟·我们的太空号"的快舟一号甲遥十一运载火箭,搭载吉林一号高分02A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整星质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