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今年6月召开的“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科技发展及其应用讨论会(PISSTA'87)”上,中国航天界的两位高级专家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针和中国现行的航天活动。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在致词中说:“我国的航天事业,三十年来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海南航天发射场破土动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希 《中国航天》2009,(10):17-17
9月14日,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国新建的这一开放型、环保型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雨水 《航天》2011,(5):64-64,F0003
今年4月12日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日,为了促进中俄两国航天文化交流、助推中俄两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普及航天知识、丰富活跃航天文化、展现航天集邮的发展,中国航天集邮协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协商合作,于2011年3月24日至3月30日分别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和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了为期七天的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吹响了加快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号角。航天白皮书是我国关于航天活动的政府文告,是我国对外宣传和对内指导航天活动的高层次政府文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权威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6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习主席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作为航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发射场是航天器进入外层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承担着航天器测试发射和首区测量控制等重要任务。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航天发射场。航天强国都在根据世情国情制定包括航天发射场在内的航天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外航天发射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清醒认识与航天强国之间的现实差距,合理规划我国  相似文献   

6.
正一、太空旅游与商业航天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巨额资金支持,目前世界航天大国发展航天事业所需巨额资金均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航天事业只有融入市场,通过"商业化"创造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形成"造血"机制,真正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太空旅游是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航天运载技术转化为太空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巨额利润反哺航天事业发展,还可以使航天产业链更好地融入国民经济建设。太空旅游存在  相似文献   

7.
把正在服役或行将退役的导弹改成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军用或民用航天器,这是各主要航天国家发展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苏联的情况也不例外。据目前所知,苏  相似文献   

8.
挑战者号的失事固然使美国的航天计划发生了动摇,但实际上,美苏发展航天事业所走道路的不同才是导致两国航天能力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美国注重为数有限的轰轰烈烈的先进项目,而苏联则是在多种技术领域内采取循序渐进的政策,稳步地提高其航天能力。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俄罗斯一直是世界航天大国,航天事业不仅启动早,还形成了一整套奖励机制鼓励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员。从世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飞上太空那一刻起,国家国防部便非常关注对航天员的奖励和级别的晋升,也在逐渐完善各种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09,(9):38-39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文化融合在航天事业中,是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社会文化,对航天事业具有指导力、凝聚力和支撑力。本文在对航天文化形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基础上,界定航天文化概念,分析中国航天文化独有的特点与规律,挖掘中国航天文化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原因自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至今载人航天已有40年的历史了。40年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示出航天医学在载人航天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航天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影响长期载人航天的关键。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苏联执行的商业性航天计划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多,但是苏联已越来越重视航天事业的国际合作和理顺航天计划的管理关系,以努力扩大其民用航天计划的范围。1983年,苏联提出用“质子号”火箭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的建议,但是没有获得成功。苏联是设在伦敦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最大参加国之一,参加这一组织使苏联有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可以从这里跨出进入商业性发射领域的第一步。一位欧洲卫星制造商的经理说:“从现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站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助于提升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影响力,赋予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研究在继承载人航天前期优秀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空间站应用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动开展应对研究,制定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与空间站工程相匹配的科学及应用研究发展目标和管理举措,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于国家航天强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取得辉煌业绩的一年.特别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航天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一周年之际,2001年11月22日,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回顾一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介绍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展望中国航天美好的明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0年11月22日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份航天白皮书,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向国内外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系统地阐述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表明中国航天将更加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  相似文献   

17.
<正>从苏联"斯普特尼克"1卫星进入太空到今天,60多年里,人类在航天事业上不断进步,但飞行器的不可回收性使各个国家承担着高昂的成本,制约着航天事业发展。尤其是现在商业航天的规模不断扩大,客户需求不断增大,太空旅游逐渐成为航天又一重要发展方向,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性变得更加重要。可重复使用载人航天器,是可以多次往返地面与太空的载人飞行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可以在大气层内进行飞行,或者在太空进行巡航与轨道停泊,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等任务。随着技术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还可以进行行星际甚至恒星际的探索。载人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将大大减少航天任务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前,苏联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自那以后,苏联在研究和发展航天技术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系统地全面介绍了苏联的航天技术发展过程、航天活动成就、管理体制、经费与经济效益及航天活动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2,(1):6-13
(2011年12月)前言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当前,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  相似文献   

20.
《宇航学报》2008,29(5)
航天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三航”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学院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发展宇航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系科之一。为了适应航天事业和航天技术的发展,1988年12月在宇航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航天工程学院。2003年7月,更名为航天学院,下设航天设计工程系、航天控制工程系、航天推进技术系等3个专业系和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