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镁铝锌系合金容易产生显微疏松,铝合金铸件容易产生针孔,故有气密性要求的铸造零件容易发生渗漏。因此,毛坯采用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填充,已经成为正常工序。初加工后的毛坯,致密的铸皮层被加工掉可能发生再一次渗漏,但是这些毛坯仍允许和能够进行再一次浸润堵漏进行挽救。然而,对于业经精加工和组合螺桩、衬套的成品铸件如果再进行类似毛坯和初加工件的整体浸润堵漏是不允许和不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在水冲压发动机中高金属含量铝/镁合金水反应金属燃料的稳态燃烧,开展了其一次燃烧和二次燃烧实验研究,其中铝/镁合金含量达到80%。采用氧弹量热仪收集一次燃烧固相产物,并将一次燃烧固相产物置于水蒸气高温管式炉中模拟二次燃烧。采用TGA对铝、镁和铝/镁合金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并采用XRD,SEM及化学分析方法对铝/镁合金和推进剂的一、二次燃烧固相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铝/镁合金的启动氧化温度530℃优于镁的600℃,铝/镁合金在第二阶段的氧化性能优于铝的。铝/镁合金为Mg17Al12,一次燃烧固相产物中主要存在Mg Al,Mg2Al3,Mg Al2等合金相和Mg O,在二次燃烧的固相产物中有Mg O,Al和Al2Mg O4,其中剩余Al的含量随着管式炉温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分析认为铝/镁合金在燃烧过程中镁先行发生了反应,而后其中的铝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砂型铸造镁合金铸件晶粒粗大、室温塑性较差的问题,模拟大型铸件的慢冷条件,通过成分优化、微观组织分析、热处理优化的方法研究了大型Mg-Gd-Y镁合金铸件室温强韧化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Mg-6Gd-3Y-0. 5Zr(GW63K)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GW63K的最佳固溶处理参数为475℃/7 h+495℃/3 h,最佳时效处理参数为200℃/80 h,本体室温抗拉、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依次达到了334. 5 MPa、201. 0MPa和6. 2%,具有良好的室温强韧性。  相似文献   

4.
型号研制任务的发展对铸件结构重量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为此,在进一步提高合金性能,改善铸件质量的同时,必须大力采用薄壁结构铝、镁合金铸件并为其付诸实现创造必要的工艺条件。由于这类铸件具有尺寸大、壁厚小、结构复杂等特点,因而给铸造成型带来很大困难,故解决成型质量问题就成为铸造大型薄壁铸件的一项重要课题。从改变充型过程中金属液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条件角度出发,在铸型表面熏涂乙炔  相似文献   

5.
某机有三项油箱隔板零件(镁合金铸件)在煤油介质中工作,要求用1~2大气压检查密封性能。我厂生产的铸件或从老厂求援的一批铸件均不能达到密封性要求,严重影响生产进展。为了提高该产品的密封性,在铸造工艺上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ZM-5镁合金的显微疏松不易克服,产品渗漏的缺陷始终不能杜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AZ91D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容量法、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镁合金AZ91D铸件及压铸件在5%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及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腐蚀产物表面形貌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腐蚀产物相同,由块状的化合物氢氧化镁[Mg(OH)2]和松枝状的水合氢氧化镁氯化物[Mg2Cl(OH)3.4H2O]组成;镁合金AZ91D压铸件的耐腐蚀性能比镁合金AZ91D铸件好;并通过浸泡过程中电荷转移电阻(Rt)和双电层电容(Y)的变化解释了两种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ZM5镁合金氧化处理后铸件表面出现灰色挂灰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止ZM5镁合金表面挂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镁合金铸件的表面上,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灰斑”、“汗珠”、“白纹”等,这就是镁合金铸件的反偏析。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反偏析的主要形式及其特征 1.“灰斑”。在氧化后的铸件表面上,呈一块块灰白色或黑色的斑块(即氧化不上)。它主要出现在铸件放冷铁的部位、厚大部位及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航空与宇航技术的发展,大型薄壁铝、镁合金砂型铸件的应用日益增多。这类铸件的特点是尺寸大,壁厚小,结构复杂。在浇注过程中,往往在型腔未完全充满之前,金属液就失去了流动性,因而造成冷隔与欠铸。为此,解决成型质量问题就成为铸造大型薄壁铸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常是采用提高合金浇注温度的办法,来满足薄壁铸件的成型需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薄壁铸件的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的热氢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韩明臣 《宇航材料工艺》1999,29(1):23-27,50
热氢处理是一种新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钛合金中,本文综述了钛合金热氢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以及热氢处理对钛合金铸件、残钛、钛铝化合物、钛基复合的组织、力学性能物加工性能的影响的近年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镁上/铝下搭接、镁/铝层间添加Ti箔的激光焊接技术,对AZ31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钛箔–激光作用下镁/铝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焊接工艺条件下,添加Ti箔可实现镁/铝有效连接,镁/铝接头的剪切强度(线强度)达到58 N/mm,熔池形貌由未添加Ti箔时的“V”型转变成添加Ti箔时的“酒杯状”。随着Ti箔厚度的增加,镁/铝接头的熔池深度增加,靠近铝侧基体的Ti箔部分熔化,Ti元素分布在熔池内部,生成Ti3Al化合物;添加Ti箔抑制镁液和铝液直接接触,避免Mg、Al反应生成脆性Mg/Al化合物,添加Ti箔起到一定的阻隔效果,但Ti箔的导热系数较低,离激光热源较远,Ti箔熔化不完全,Ti箔与母材基体的结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前言目前,我国在镁合金铸件生产上大都采用钢丝绒过滤法来消除或减少在熔炼与浇注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夹渣与熔剂夹渣。但由于钢丝绒的粗细均匀度与放置孔隙度不易控制,降低了钢丝绒的滤渣效果。近年来,在镁合金铸件生产中,国外广泛采用了“标准过滤网”过滤  相似文献   

13.
镁铝复合板是在镁合金外表上面覆盖一层铝而形成的铝–镁–铝三明治复合板,与镁合金相比,复合板的耐蚀性能得到有效改善,成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镁铝复合板制备方法及成形工艺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镁铝复合板不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现有镁铝复合板结构成形方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为镁铝复合板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摘针对如何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射线检测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射线胶片,达到既能保证射线检测图像质量又能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检测成本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进口富士IX100型胶片和国产乐凯牌L7型胶片的特性和质量稳定性进行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7型胶片本底灰雾度稍大于IX100型胶片,灵敏度逊于IX100型胶片,宽容度高于IX100型;但两者均属于GB/T19348.1—2003规定的T3范畴胶片,综合性能比较接近;L7型胶片适用于发动机上具有变截面的铝铸件、机加余量不大的钢铸件、钛铸件及大部分熔焊缝的射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卫星轻量化的要求,选用轻质合金替代卫星铝蜂窝夹层结构板中的铝合金埋件.对比铝-铝、碳/环氧-镁和铝-镁的剪切试验和拉脱试验的试验结果,结合卫星铝蜂窝夹层结构板的结构特点,分析镁合金埋件替代铝合金埋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了ZM6高强热铸造合金的发展,通过对ZM6合金与ZM5合金的性能对比,证明了ZM6高强耐热镁合金铸件室温、高温性能好且均匀,壁厚敏感性及显微疏松向小、气密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型整体铸件的加工方式和工艺方法的研究,从铸件设计、铸件划线鉴定、铸件数控加工3个环节入手,分析出其关键点,对整体工艺流程进行设计,攻克大型整体铸件的数控加工难题。通过对大型整体镁合金铸件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使铸件加工技术以先进的、可控的加工方式代替传统作坊式的加工方式,真正实现了铸件数控加工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冷喷涂工艺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420/WC-17Co涂层。利用SEM分析喷涂粉末形貌及涂层显微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实验测定涂层和镁合金基材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冷喷涂工艺可在AZ80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出高质量的420/WC-17Co涂层,冷喷涂420/WC-17Co涂层的显微硬度为(615±62)HV,结合强度为(57±11)MPa,涂层的磨损率为3.3×10~(–6) mm~3·N·m,其耐磨性较镁合金基材提高了2个数量级,涂层自腐蚀电流较镁合金基材降低了1个数量级。因此,冷喷涂420/WC-17Co涂层在不产生明显热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磨耐蚀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镁合金表面强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针对Д-30发动机镁合金中央传动机匣表面的铝青铜涂层出现磨损、剥落的情况,采用冷喷涂工艺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机匣涂层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铝、铜涂层修复时,冷喷涂工艺可获得比火焰喷涂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B—1B 的进攻用航空电子系统是由波音军用飞机公司制造的,它有六合▲P—101F 型计算机和两台用于雷达系统的1720A 军用标准结构的计算机。另在 AN/ALQ—161防御用电子系统中用了一台 AP—101F 计算机作为 CITS(中央综合测试系统)的预处理机、防御用航空电子系统是顿公司 AIL 分公司研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