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为国产燃气轮机数控系统的选配提供1种低成本、可靠、易用的解决方案,开发了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介绍了该通用控制系统的研制方法、应用以及总体研制方案,列举了各部件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技术性能指标.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想,EtherCAT实时以太网通讯技术,3余度的设计架构,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燃气轮机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热设计的秘要性,对热设计技术的目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某型产品为例,讨论了热设计技术在工程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升机、无人机等中小型航空飞行器控制成本以数量取胜的要求以及重量、环境散热的限制,设计了一种用于中小型航空飞行器航空电子系统的小型化高性能综合处理系统。分析了中小航电系统处理需求,讨论了综合处理机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配置,介绍了功能模块标准化设计、高密度低功耗设计以及多级容错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原型系统并获得了其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六一三研究所研制复杂机载电子设备的实践经验 ,介绍了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几个措施 :简化、降额、热设计方法 ;方案论证与审定、技术设计以及试验样机三个研制阶段的三次可靠性预计 ;系统、元器件应用、裕度三次可靠性设计 ;电子元器件、组件或部件以及整机的三级筛选 ;部件、组件以及整机级验收 ;方案、设计以及样机评审等  相似文献   

5.
数字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形成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例如避错技术、容错技术、编码检错技术、故障自检测和自诊断技术以及失败安全设计技术同时还描述了可测试性设计的特定技术、通用技术、边界扫描技术以及内建自测试设计技术,设计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可靠性和可测试性设计,从而提高数字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曹人靖  陶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422-424,447
通过对某原型轴流级静叶的分析, 并对轴流压气机设计中采用的端部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静叶改型设计以及端部处理方案, 并进行了通流计算和造型。对改型设计中的双排静叶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端部处理技术以及任意叶片造型, 提高了轴流级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占学  张明阳  张晓博  周莉 《推进技术》2020,41(9):1921-1934
总结了国内外变循环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有/无能量传递构型的变循环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提炼了变循环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包括总体性能仿真技术、高速宽工况风扇设计技术、加力/冲压燃烧室设计技术、热管理系统设计技术以及模态转换设计技术。基于国内需求和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给出了变循环涡扇冲压组合发动机后续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包括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与仿真工具、发动机多设计点多学科耦合设计方法、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仿真建模以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轴一体光纤陀螺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DSP和FPGA导航计算机设计方案。主要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对导航计算机进行了介绍,硬件设计主要讲述导航计算机的设计原理以及DSP和FPGA芯片的选型;软件设计主要阐述了FPGA和DSP各自完成的功能,并对FPGA数据采集及处理以及导航计算机与控制显示器之间的通信进行了说明。经过系统的静态寻北试验及跑车试验验证,设计的导航计算机可满足系统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的高温蠕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述了航空发动机主要零部件抗蠕变的设计要求 ,综合概括了有关蠕变的设计准则和计算分析方法以及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铆接工作过程中振动和噪声过大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以及装配质量等严峻问题,介绍了阻尼减振降噪技术,探讨了铆接过程中阻尼减振降噪的可行性技术,并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认为利用建模仿真模拟来优化阻尼结构的设计和开发以及确定阻尼敷设的最优位置等。并总结出如何设计阻尼器以及设计一款合适的阻尼器所必需具备的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1.
火箭发动机两相喷雾燃烧的并行虚拟机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多维喷雾两相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气相控制方程组用欧拉坐标系下的Navier-Stokes方程组描述,液相控制方程组在Lagrangian坐标系下进行描述。气、液两相作用通过方程组的源项互相耦合,编制了串行和并行程序,并在并行虚拟机环境下进行了测试。计算结果显示并行计算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H3PO4溶液中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H3PO4溶液为电解液对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测试,XPS、SEM和XRD分析探讨了H3PO4溶液体系中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在改性处理初期,纤维表面已有电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活性碳原子,此后伴随着水的电解析氧反应纤维表面进一步受到氧化和刻蚀,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而且各种含氧官能团含量随着改性处理得进行不断变化,其中羧基和酸酐含量明显增加。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沟槽加深加宽,但其本体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表面层微晶尺寸有所减小,晶面间距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针对某型发动机风扇盘、压气机盘和涡轮盘等5项低循环疲劳(LCF)寿命试验的设计方案,计算得出了以上试验件在到达给定寿命时的可靠度和故障率,并与标准要求进行了对比。针对可靠度和故障率无法达标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动力舱流场及温度场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非结构网格,建立了直升机发动机动力舱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舱内实际冷却气体的流通情况,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了流动和传热的控制方程,模拟了动力舱内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研究了流场、压力场及温度场之间的依变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力舱冷却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改进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用自由空间法测量材料复介电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电磁波在自由空间通过平板电介质材料的传播特性,得到了散射参数与复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式和求解复介电常数的三种表达式,并对三种表达式分别进行误差分析.解决自由空间法测量电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不稳定性问题和相位模糊性问题.建立测试系统,并在X波段对平板电介质材料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45钢同种金属凸轮和轴体由摩擦焊实现连接。对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研究;进而研究了热锻的凸轮轴强韧性损伤的机理;阐述了摩擦焊接的优越性及接头形成机制,并提供了摩擦焊接头较佳的焊接和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对外物损伤(FOD)对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叶片高循环疲劳(HCF)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介绍了美、英等国通过实施涡轮发动机HCF研究计划在FOD对叶片HCF性能的影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对FOD问题的研究内容,指出了中国该项技术研究的不足和差距,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某型发动机的安全使用,通过对该发动机涡轮转子的温度和动应力进行实测,据此对涡轮转子叶片和盘进行强度和寿命计算。对涡轮转子的叶片和盘进行强度初步计算,确定应力最大点,在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下,得到测试部位的实际温度和动应力;利用测试结果,计算确定涡轮转子叶片和盘的疲劳寿命。该研究首次得到了涡轮转子叶片和盘的温度和动应力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涡轮转子叶片的寿命不低于2000 h,涡轮盘的寿命不低于5000 h。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机械式增升装置和动力增升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技术途径,描述了外吹式襟翼系统构型设计和操纵机构设计,研究了该系统的空气动力特性、飞行品质和发动机短舱、机翼展弦比及后掠角等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外吹式增升装置设计中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外吹式襟翼装置是常规布局大型运输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结构重叠网格的螺旋桨滑流非定常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各向异性非结构混合网格及多套网格重叠技术,通过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URANS)方程,分别研究了螺旋桨动力特性和螺旋桨滑流对涡桨飞机气动特性影响。运用物面相交准则实现多套网格间的挖洞,采用距离权和三线性插值技术传递重叠区变量信息,并针对定轴旋转优化了网格重叠边界。采用双时间步求解控制方程,内迭代计算采用LU-SGS(lower-upper symmetric Gauss-Seidel)方法。模拟了单独螺旋桨旋转的非定常流动,计算的拉力系数和扭矩系数与试验结果一致,表明采用的数值方法和网格技术能有效模拟螺旋桨滑流效应。数值模拟了某涡桨飞机,对比了有无滑流下飞机的气动特性,给出了滑流对飞机影响。结果表明:滑流导致其后部气流加速和旋转,改变飞机气动特性,增大飞机的阻力和俯仰力矩,导致气流下洗,影响机翼及平尾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