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概谁都知道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的劫难,这就是发生于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通甫斯的事件,这一事件以流星陨落地点附近的河流通古斯河的名字命名。但是许多年后,当许多探索者们冒险来到此地时,除了发现被削平的树木外,并未发现有陨星。  相似文献   

2.
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才出现了生命。大约是在39亿年前,某些小行星曾经碰撞过月亮。研究者们以为,那是由于外层行星们的古怪行径,改变了它们的运行轨道,所以一些冰层覆盖的彗星从太阳系外边冲了进来。现在,美国塔克森市亚利桑纳大学的戴维·克林和诺克斯维市田纳西大学的巴巴拉·科恩宣称,他们已经掌握了来自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云状带“自觉有罪特遣队”陨星们的切实证据。尽管当时地球也处在天体大碰撞的前沿,但是,地球上还是没有那次碰撞遗留下来的陨星坑。因此,克林采取了另外一种研究方法,他注意研究由“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地…  相似文献   

3.
早在元、明时期,我国就有陨石伤人的记载。陨石伤人与车、船和飞机事故一样,虽是遇难者的不幸,但并不危及整个人类。而大的陨星,特别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情况就不同了。直径30~60米的流星体撞击地球,其爆炸力相当于4万吨TNT炸药,死于冲击波的人数,在农村达7万人,在城市可达30万以上。如果直径在1千米以上,则可能造成包括  相似文献   

4.
地球遭受的各种天灾中要数小行星撞击造成的危害最甚。历史上,地球已经历过若干次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浩劫。许多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撞击使地球上大批物种灭绝。   对小行星撞击的研究于 1980年取得突破。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斯·阿尔瓦雷斯与儿子--地质学家瓦尔特对形成于白垩纪和第三纪间,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 K- T界面的岩石层中所夹的薄泥层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该泥层中含有高品位的铱,即一种在陨星上很常见而地球上极稀有的化学元素。阿尔瓦雷斯推测,在白垩纪末期,一颗很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使全球尘埃弥漫,…  相似文献   

5.
陨石、流星体与小行星及彗星的演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meteoroid)都是绕太阳公转的小天体,它们只是在轨道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有所不同,流星体泛指在行星际空间运行的、质量从10~(-16)克微流星体或微尘到10~8克的所有小天体,当它们闯入地球大气时与大气剧烈碰撞而产生发光的流星(meteor)现象,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余则称为陨石或陨星(meteorite)。  相似文献   

6.
1993年 ,一支探险队考察巴西热带丛林 ,发现那里隐居着一位叫泽齐纽的神秘人。令人迷惑不解的是 ,当记者采访他时 ,他竟表示自己是乘坐通古斯陨星来到地球上的外星人首领。更奇怪的是 ,这位自称来自太空的神秘人的相貌同现存的公元前2世纪一个头带金冕的古埃及男青年的画像一模一样。难道1909年6月30日通古斯大爆炸陨落物就是他乘坐的外星飞船?难道他就是公元前2世纪那个古埃及年轻人在地球上的化身?下面是记者吉尔达·希勒同神秘人泽齐纽的访谈录。读后 ,您想必会找到答案。问 :泽齐纽 ,你是什么人?答 :在此对你们地球人来…  相似文献   

7.
陨石山石块或镍铁合金组成.科学家们认为它们来自太阳系的某处,是彗星和小行星的残屑(小行星是指那些在木星和火星之间的空间沿着轨道运行的星体).2万年前,一个重约200万吨的铁镍陨星坠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造成一个约1公里宽、170米深的大洞.破坏力超过了3,000万吨级的氢弹或3,000万吨黄色炸药.1908年6月30日早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的大片森林被一个可能是特大陨星的飞行物破坏无遗.冲撞的震波极其剧烈,使得远在560公里外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一名司机误以为是他的机车爆炸了.由于落点偏远,地域条件又差,科学家直到1927年才可能去那里考察那块陨星.猛烈的冲击夷平了数英里内的树木,影响遍及4000平方公里.但是没有什么陨石坑.一般认为这颗西伯利亚陨星可能重达百万吨.它的时速在15万公里以上,在冲撞地面之前,它已分裂崩溃了.  相似文献   

8.
陨石雨陨石雨不是雨,它也与气象学无关,只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它是指大量陨石体碎块陨落在地球上某一地区的现象。其成因是由于体积较大的流星(亦即“陨星”、“陨石”)体,在陨落的过程中,因其本身结构和组成的不均匀性,在高热、摩擦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裂,最后形成许多碎块散落到地面上。不过,在习惯上,人们只是把散落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才称为“陨石雨”。例如,1976年3月8日,一块陨石闯入地球大气层,发生燃烧爆炸后降落在吉林市约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就是举世罕见的“吉林陨石雨”。吉林市博物馆在收集陨石标本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惟一…  相似文献   

9.
在大约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年轻的水星表面被陨星撞击得布满凹痕,使水星第一眼看上去很像月球。因为没有风或者水改变它的坑洼地貌,水星从那时起实际上就一直保持原样没有变化。因此,天文学家们认为,了解水星和它的形成是了解其它地外行星和它们演化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星这颗奇特的星球,美航宇局计划2004年发射信使号——星空间环境地面化学和广泛搜索计划。项目科学家希望,探测器的发现不仅能够有助于了解水星,而且能揭示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进程中,科学家们始终感到迷茫的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分子是怎样获得它们的独特扭曲的?在蛋白质中,几乎所有的氨基酸都是“右旋”,在碳核心周围,原子的2个镜像成为一个标示。而今,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新的证据认为,这种一致的手偏性或同一手征性,可能先于生命起源之前。日前天文学家报告,在猎户星云中,从强星产生的一个区域里,发现了一种高水平的偏振光流。50亿年前,这种光可能把左旋氨基酸也播洒到了初期的太阳系中,然后又洒向地球周围的彗星、陨星和尘埃。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同一手征的神秘成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月 《太空探索》2003,(8):32-33
天上是否会有星掉下来?西方人长期以来一直持否定态度,与此相对照。我国很早就记录了众多有关陨星和流星的资料.并且远在铜器时代。就利用陨铁来制造兵器和农具了。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7,(7):16-19
格罗纳斯将提供免费服务;国际空间站遭陨星撞击;明年9月“哈勃”接受“新手术”;普京建议美国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阿塞拜疆;联盟号发射4颗“全球星”补网星。  相似文献   

13.
gtyzol 《飞碟探索》2009,(7):36-37
恐龙灭绝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计有小行星或陨星撞击说、气候变迁说、板块漂移说、地磁变化说、酸雨说、物种斗争说、食物中毒说、造山运动说、火山爆发说、大气成分变化说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很新奇的说法如传染病说、宇宙射线说、超新星爆炸说、太阳系震动说等.  相似文献   

14.
播洒生命     
播洒生命陈育和如果你见到一个外星人你会认识他吗?直到今年秋天,只有科学幻想作家在考虑这一问题。但在前不久,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科研所的会议室中,美国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这一严肃重大推测的是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它慎重地宣布有一颗陨星...  相似文献   

15.
太阳放出光芒至今已有50亿年的历史。太阳是地球、地球生物和人类发生、发展的根源。科学家认为,太阳的旺盛生命可达100亿年。这就是说,太阳还可正常抚育地球50亿年。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到太阳老化时她将96亿岁。地球现在已到中年。地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人类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努力维持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要使地球未老先衰。为此,让我们来查阅一下  相似文献   

16.
神秘的火星 或许,你对邻居总是了解的、熟悉的。那么,你了解和熟悉地球的行星邻居吗?地球的“左邻”是金星,它在靠近太阳的一边;火星是地球的“右舍”,它在远离太阳的一边。那么,金星、火星与地球是否有什么“血缘”关系呢? 由于金星更靠近地球,它的大小和质量又与地球差不多,长久以来,人们把金星看成是地球的“孪生姐妹”。现在看来,这多少有些误会,金星与地球有许多区别于姐妹的差异。而现在我们可以说,火星是地球的  相似文献   

17.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庞峥 《太空探索》2012,(4):50-5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  相似文献   

19.
正火星与地球同属太阳系的类地行星,距太阳第四近。它是地球的近邻,距地球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千米,最远距离约为4亿千米。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特征与地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至于人们把火星当成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