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生,江苏省泰兴县人。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0年赴瑞士留学,1985年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一方面从事控制系统、机器人视觉及计算机应用工作,另一方面从事飞行器总体、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卫星研制工作。担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吴宏鑫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生,江苏省丹徒县人。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主要从事卫星检测工作,致力于自适应控制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以及航天器控制理论方法的研究。提出“系数之和等于1的全系数自适应控制工程设计方法及应用”获国家…  相似文献   

2.
童铠(1931-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泰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多路通信专业,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导弹无线电测控、雷达和卫星测控系统的研制,从事卫星应用的研究,及主持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研究。林华宝(1931-200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院士福建省莆田县人。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早期从事探空火箭结构研制,后从事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  相似文献   

3.
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21年生,白族,云南省大理人。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毕业,1949年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学院动力及燃料专业毕业,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方案阶段的研制,我国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参与中国载人航天的论证研究工作。钱骥(1917-1983)两弹一星元勋江苏省金坛县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负责人,并负责组建卫星总…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11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铁道机械工程专业,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1955年回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968~1969)。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组织和实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工作,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上,同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辽宁省复县人。1958年毕业于前苏…  相似文献   

5.
我国空间返回技术专家、中国返回式卫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顾问、《航天器环境工程》杂志名誉顾问林华宝同志,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2003年8月17日1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林华宝同志,祖籍福建莆田,1931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53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58年11月在上海机电设计院任研究室副主任。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先  相似文献   

6.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0,(3):121-122
中国北斗卫星系统2020年覆盖全球中国首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0年5月19日在北京举行。参与年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于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7.
龙乐豪,男,1938年生,湖北省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曹任中国运戴火箭技术研究际总体设计加设计员、室主任、总体仪计部主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眈科技委主任、长征二号甲磊列火箭总指捍。  相似文献   

8.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1957年从北航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亲历了我国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是东方红1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1):23-23
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于2008年11月13~14日在广州隆重举行。论坛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担任轮值主席。来自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论坛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1945年1月生。江苏省泰兴县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0年赴瑞士留学。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归国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2):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1945年1月生。江苏省泰兴县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0年赴瑞士留学。1985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归国后,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1989年以来,  相似文献   

1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F0002-F0002
戚发轫,辽宁复县人。“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兼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3.
据2 0 0 4年2月报导,2 1世纪头2 0年中国对月球的探测,将按“绕、落、回”三步有序进行。第一步“绕”,拟于2 0 0 7年之前发射1颗月球卫星。有关这项探测的工程正在进行中。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总设计师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孙家栋院士,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第二步“落”,计划于2 0 10年以前发射带有着陆器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第三步“回”,计划于2 0 2 0年前完成从月球取回土壤和岩石样品的工作。中国探月计划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4.
韩燕侠 《卫星应用》2006,14(4):42-42
2006年11月10~13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06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主题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发展的对策”。参加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二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院士。以及北斗系统运营、生产、和用户单位共80多位代表。  相似文献   

15.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16.
学会动态     
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在大连召开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8月17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53名代表,交流技术报告19篇。会议是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竞荣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 同行相聚一起,共同总结了我国运载、卫星的力学环境工程方面的经验,分析了现状,找出了目前影响环境工程发展的若干问题,如:1、对振源认识不统一,数据处理和分析方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4,(11):9-9
“遥感并不神秘、并不遥远。随着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遥感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遥感应用步入黄金期。遥感已无处不在,遥感将大有作为。”栾恩杰院士2014年9月28日参加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时说。他希望加强遥感卫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弹道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和测试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是十二所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帮助下,和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下,我们完成了多个不同战术技术指标的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实弹(箭)发射的落点偏差(人轨精度)都能满足研制技术任务书的要求。1990年4月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人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