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星系碰撞     
白木 《飞碟探索》2008,(9):48-49
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弹头式太空望远镜已经将它的红外线眼睛对准了一个正在发生碰撞的星系——线状星系。这里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死亡,而是蕴含着许多新生命的诞生。正在互相融合,就像牛奶与水搅拌在一起一样。弹头式望远镜的红外线可以穿透尘埃发现其中隐藏着的新生星体。在最近对线状星系的研究中,弹头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员将视线深入到由宇宙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浓密云团后面,这时他们认为终于确定了类星体的起源。类星体是宇宙间最为明亮、最具威力的天体。通过对200多个远方的星系进行X射线和红外线观测,结合在可见光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结果显示当两个星系互相碰撞,其中心的黑洞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类星体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天空画廊     
正1 NGC 4302与NGC 4298 2017年4月24日,为了庆祝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2 7周年,天文学家用这部传奇的望远镜,为这对高反差的星系拍下了这幅壮美的可见光影像。侧向的螺旋星系NGC 4302切过星系盘中央的鲜明尘埃带,造成星光的红化。影像中还可以看到NGC 4298镶着泛蓝年轻亮星的尘埃带以及明亮泛黄的星系核。  相似文献   

4.
宇宙探索     
四、红外和紫外望远镜 红外望远镜 红外望远镜接收红外线探测宇宙. 红外线是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端之外到毫米波射电波之间的电磁辐射光谱.宇宙中所有温度低于3000℃、高于-250℃的物体都发射红外线,因此,使用红外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温度从3000℃到-250℃的幼年恒星、褐矮星和行星等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物质和亚毫米波辐射等.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5,(5):F003
红外波段中的微光 这是一幅由艺术家创作的示意图,在红外波段下,这个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充满尘埃和亮光的星系看起来是如此的近。类似这样的星系不但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同时也淹没在宇宙的尘埃之中,对于光学波段的望远镜来说,根本不可见。  相似文献   

6.
气泡和空洞     
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超过10000个星系的北半球星象图显示的星系似乎都分布在薄片上,这些薄片包围出一个个气泡状的空洞.现在对南半球3600个星系做巡天观测,这次的观测已经完成1/3的南半球星象图,这项由巴西国家天文台的柯斯塔所主持的计划扫除了天文学家认为空洞是北半球天空独有现象的疑虑.波士顿哈佛史密斯天文物理中心的盖勒认为:人们常常对天空某一地区看到的独特现象感到忧心.  相似文献   

7.
邵福元 《飞碟探索》2013,(11):26-27
在2003年8月2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转眼间10年已过,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斯皮策空间望远这10年的收获 1.大麦哲伦星云的红外特写字宙中的尘埃云在这张红外特写中泛起涟漪,它是我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事实上,这张炫酷的图像展现出在邻近我们的矮星系中充满了大量的尘埃星云,就如同沿着银河系盘面分布的密集尘埃一样。图像中,斯皮策数据以蓝色表示,代表着被年轻恒星所加热的尘埃;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提供的数据以红色和绿色表示,代表着来自恒星形成刚刚开始或已经结束的中低温区域的尘埃。由于被产生的尘埃所主导,大麦哲伦星云在红外波段下的外观与其光学图像显著不同。但是这个星系中著名的蜘蛛星云依然清晰可见,在图上对应的是中心偏左最明亮的那块区域。大麦哲伦星云宽约30000光年,距离我们仅有160000光年远。  相似文献   

8.
<正>NASA网站2019年5月8日报道,基于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公布了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即130多亿年前)宇宙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星系的观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几个特定红外波段,宇宙中最早期的一些星系比预期的要明亮得多。过量的光是星系释放出的大量电离辐射的副产品。这一发现为再电离时代的成因提供了线索。相关论文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相似文献   

9.
众眼看宇宙     
王琴 《太空探索》2012,(6):60-61
M104的红外照将望远镜从室女座中最亮的星角宿一(室女座α)向西移动约11度,就可以找到这个美丽的深空天体M104。因星系中央隆起明亮的核以及向四周辐射散开的宇宙尘埃看起来好似一顶草帽,故得名草帽星系。它  相似文献   

10.
在土耳其的布尔沙郊区,清晨东方的天空正露着鱼肚白,金星是此时最亮的星体。这张2006年3月2日所拍摄的照片,有一个次亮的星体,就是造访内太阳星系的访客,彗星Pojmanski。由波兰的华沙大学的天文台天文学家在1月2日所发现,它的编号为C/2006A1。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非常暗  相似文献   

11.
银河系像一个旋涡,星体、星系在其旋转臂上围绕中心旋转。这样的奇特中心是怎样形成的呢?康德《星云假说》论述过星云———旋转———星体形成,旋转引力增大,旋引小星体———恒星形成,恒星旋转引力增大———星系形成……从康德《星云假说》可以推论,银河系中心原应是一个质量很大、高速旋转、温度很高的星体,是比太阳系的太阳质量大很多倍的高温球体。为什么现在观测到的银河系中心是呈旋涡状的呢?依据牛顿万有引力,任何一个物体围绕一个中心或大质量的物体的旋转都有两个作用力:向心力和离心力。银河系中心体由大质量、高速旋…  相似文献   

12.
旋爆:星体溯源薛峰自波兰籍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著名的太阳中心说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延伸到了以百亿光年计的领域,浩瀚无比的宇宙已成为现代科技的前沿阵地。尤其近代,科学家们根据观测、探索出的大量宇宙现象和天体运动理论,对星体、星系直至宇宙的起源,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哈勃空间望远镜旋转的风车这个漩涡星系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最近拍摄到的天体之一,看起来像是一具正要在微风下开始转动的纸风车。照片中编号为NGC1309的星系细节极为清楚。将该星系可见波段和红外波段的最新观测资料集合在一起,便得到了这张包含大量星系细节的彩色照片。亮蓝色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红外传感器观测海面,若观测天顶角较大,则视场中会同时出现海面与天空背景.通过计算传感器每一像素单元接收的辐射强度,可以得到海天背景多谱段光学图像.为了计算假定海况条件下海面随观测方向变化的反射辐射,基于几何光学原理修正了传统海面辐射特性模型.由于路径长度随传感器垂直视场变化,此时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十分显著.天光及水平路径辐射采用改进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适用于多谱段成像仿真.基于给出的海面辐射特性模型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分别仿真了不同时刻不同观测角下可见光、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海天背景辐射图像.仿真结果符合物理原理,与实测图像的对比验证了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0,(6):54-55
<正>在距离我们20万光年的卫星星系——小麦哲伦星系之外围,有一个年龄只有500万年的年轻星团NGC602。在这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精彩照片中,NGC602仍然包覆在孕育它们的气体和尘埃里。如梦似幻的脊状尘埃和云气说明了在NGC602里面,大质量年轻恒星所发出的高能量辐射和激波,已经侵蚀了附近的尘埃,并触发从星云中心渐次往外传播的恒星形成活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仪器是"新视野"的"眼睛"。"新视野"携带了7台重30千克的科学仪器。其中光学设备有3台。分别是:远程勘测成像仪、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紫外成像光谱仪,分别拍摄可见光、红外和紫外图片。另外4台仪器分别是:太阳风测量仪、无线电科学实验仪、能量粒子谱仪、学生尘埃计数器,分别用于测量冥王星附近和表面的太阳风、大气、能量粒子和尘埃。  相似文献   

18.
在"斯必泽红外邻近星系巡天"计划SINGS的后期研究中,有一重要任务是对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探测到的星系,根据红外波段特征进行重新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又叫哈勃音叉形图,即根据星系的核心和旋臂的形态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红外 可见光双目系统既能感知目标的温度,又能获取目标的颜色、纹理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产生中获得较多的应用.红外相机由于和可见光相机成像机制的不同,在标定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靶标.本文提出了一种红外 可见光双目系统像素级的快速标定融合方法,通过设计了一种圆孔形靶标,实现了一步法标定,在可见光相机像素坐标系下像素质心标定精度小于1个像素,可用于大批量的低成本的民用红外标定产品系统.  相似文献   

20.
星系磁场的形成○任大力天文学家认识到星系中存在磁场迄今已有30多年,他们对这些磁场起源的争论也几乎延续了30多年。乍一看,这问题似乎很简单:某一星系的磁场不过是该星系各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磁场的组合。然而,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物理学家罗伯特·罗斯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